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对 40 例慢性阻塞性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治疗 6 个月后体重、 BMI 、 FVC 、 FEV1% 的改变情况;随访 1 年,统计治疗前 1 年内和治疗后 1 年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体重、 FVC 、 FEV1% 明显增加,治疗后 1 年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显著减少( P<0.05 或 <0.01 )。结论 慢性阻塞性疾病的康复治疗经济上投入较少,并且能达到较满意效果;是延缓慢性阻塞性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中医护理方式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老年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共计76例,接受常规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共计80例,接受中医护理,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8.1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EV1预计值以及FEV1/FVC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COPD患者来讲,在其接受临床治疗时配合中医辨证护理,能够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患者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肢关节的恢复状况,术前术后的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膝关节屈曲超过90°所需时间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肢关节活动度、最大屈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恢复时间 住院天数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模式用于脊椎骨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 2018-2019 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随机 抽取 80 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分两组,每组 40 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操作模式,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评 估两组的脊柱功能,生活功能,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患者对此次治疗的满意度和两组护理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的 脊柱评分自己生活评分情况都不如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比对照组小 17.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20% 左右。结论:经过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循证护理模式对于脊柱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有些很好的效果,可以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脊柱骨折 护理 临床
  • 简介:摘要: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是专科护理教育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在深入教学医院调研基础上,指出护理协同育人应重视医教协同宣传,明确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 标签: 医教协同 护理教育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近年来,护理专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专业规模也不断扩大。不过因为该专业的高等教育发展较晚,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下文将对我国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以供参考。

  • 标签: 护理专业 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 TBLB )对弥漫性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51 例弥漫性间质性疾病患者,在无 X 线电视透视下行 TBLB ,对临床资料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1 例弥漫性疾病中有 16 例明确了病因学的诊断,确诊率达 31.4% ,疾病种类主要有肺结核 5 例( 31.3%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3 例( 18.8 % ),肺泡细胞癌 2 例( 12.5% ),转移性肺癌 2 例( 12.5% ),真菌病 1 例( 6.3% )结节病 1 例( 6.3% ),肺泡微石症 1 例( 6.3% ),闭塞型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1 例( 6.3% )。结合临床诊断病例共 28 例,诊断率达 54.9% ,结缔组织病受累 9 例, UIP10 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2 例,癌性淋巴管炎 2 例,炎性假瘤 l 例,未能明确诊断 7 例( 13.7% )。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对弥漫性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是一种可靠、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特别是在弥漫性疾病诊断中除外结节病、肿瘤和某些特殊类型的感染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肺疾病,间质性
  • 简介:目的比较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不同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52例甲状腺癌中31例转侈患者胸部CT、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131I全身扫描(^131I-WBS)及3项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31例甲状腺癌转移患者CT、Tg、^131I-WBS及3项联合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7.7%、89.5%、88.1%,83.9%、94.3%、93.6%,93.5%、99.8%、99.3%和100%、100%、100%。结论与CT及Tg检查相比,^131I-wBS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的价值更高,但仍有漏诊,故宜联合3项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肺转移 ^131I全身扫描 甲状腺球蛋白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隔离症最初(1946年)由Pryce提出,属于先天性发育畸形,在发育过程中,因肺动脉发育异常,由主动脉分支供血,隔离组织与支气管不相通,形成无功能局限性组织。根据发生部位可分肺叶内型和肺叶外型。过去一般用X线平片、体层摄影、支气管造影或主动造影检查。近年来采用CT检查,对病变定位、定性有更大的优越性。笔者结合有关文献复习,对7例隔离症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肺隔离症 CT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及血管成像在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1月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隔离症7例,均采用GELightspeed16层CT扫描机,行双期增强扫描,并行MPR、MIP及VR。结果:7例隔离症患者中,6例病灶位于左下叶,1例位于右下叶;5例为叶内型,2例为叶外型;异常供血动脉5例来自于胸降主动脉,2例来自于腹主动脉上段;CT平扫表现为肿块形4例,不规则形3例;血管重建中7例均清晰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结论: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对诊断隔离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隔离症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通过猪激光消融实验探讨激光消融在活体组织消融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取健康广西巴马小香猪3只(1号、2号、3号),于24h和48h对其左、右肺叶共7个部位行激光消融术,术后复查CT,观察不同时间及不同部位的并发症及进展情况。结果:于24h行消融术后出现3例气胸,1例血胸。于48h行消融术后2例气胸消失,1例气胸的组织出现消融灶周围挫伤,1例血胸未见好转。结论:CT引导下激光消融术是安全的,常见并发症是气胸与血胸,改进方法可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激光消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动物实验 并发症
  • 简介:早期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2011版国际腺癌分类共识肯定了CT筛查发现和诊断早期腺癌的价值。CT诊断主要依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包括病灶的大小、形状、结构(密度、空泡)、边界(是否清晰)、边缘(分叶、毛刺、胸膜凹陷)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早期肺癌可根据疾病分期和患者情况采取微创、开胸、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CT可准确随访和评价治疗效果。本文收集和分析了近期文献,对此进行综述。

  • 标签: 早期 肺腺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 简介:目的使用影像组学方法构建一个影像组学标签分类模型,对肿瘤良恶性进行分类预测。方法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0例怖肿瘤患者的CT影像学数据,分割肿瘤区域,提取肿瘤形状、大小、强化程度、纹理和小波变换共485个影像组学特征。利用Lasso算法筛选出与肿瘤良恶性鉴别最密切的组学特征,并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诊断肿瘤良恶性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来评估该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效能。结果选取3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出影像组学标签,具有很好的预测分类效果。训练集的AUC为0870(95%CI:0760-0978J,灵敏度为0.870,特异度为0.818;验证集的AUC为0.853(95%CI:0.717-0.989),灵敏度为0.882,特异度为0.778。结论随着CT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使用,真有望成为辅助检测肿瘤良恶性的非侵入手段。

  • 标签: 影像组学 肺肿瘤 良恶性预测 Lasso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影像组学的结节恶性程度预测。方法:对肺部图像影像数据库(TheLungImageDatabaseConsortium,LIDC)-IDRI(ImageDatabaseResourceInitiative)中604例结节患者的CT图像进行分析,其中含结节的CT图像共2803幅,医师手工勾画结节轮廓。根据结节诊断标准,共提取96个灰度、形态和纹理高通量特征,输入基于随机森林的多类分类器进行恶性程度预测。恶性程度分为5级,以数字1~5表示。随机选取1000幅CT图像作为训练样本,剩余的1803幅CT图像作为测试样本,实验重复10次。结果:对于单个结节,5类恶性程度的平均预测准确率为77.85%。对于每一类预测,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均在0.94以上。对于每例患者,结节恶性程度的预测准确率为75.16%。结论:该研究提出的基于影像组学的方法对结节恶性程度的预测性能良好,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辅助信息,以利于早期发现病灶。

  • 标签: 肺结节 CT图像 随机森林 影像组学
  • 简介:目的:探讨卡氏孢子虫肺炎(PCP)的影像学表现,为其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67例艾滋病(AIDS)并PCP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AIDS并PCP患者的典型肺部影像学表现为:以两侧门为中心逐渐向周围扩展以及中、下野呈弥漫性网格状影,部分病变可相互融合成斑片状阴影或呈“磨玻璃样”、“地图样”、“碎石路征”等改变,病变以间质性炎症为主。少数患者可见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结论:胸部DR及螺旋CT扫描是AIDS并PCP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尤其是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密度以及其细微结构。双磨玻璃影、网状影、碎石路征等为AIDS合并PCP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炎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约占癌症总死亡率的1/3。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术后复发、放化疗失败及内多发病灶的恶性肿瘤患者,消融治疗因其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微创、可反复多次治疗病灶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恶性肿瘤消融治疗的现状与展望进行综述。

  • 标签: 肺恶性肿瘤 射频消融 冷冻消融 微波消融 激光消融
  • 简介:随着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肺部非实性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这类结节常缺乏特征性而难以确诊,因此患者比较焦虑,医师的处理也多样化、不规范。国际多学科2011年推出了小腺癌的病理新分类,Fleischner协会也于2012年底推出了内非实性结节的推荐处理指南。遵循指南,正确处理这类结节,可以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 标签: 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磨玻璃密度影
  • 简介:我国是肺癌高发国家,面对影像科医师匮乏与患病人数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问题,结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望有效地平衡当前的医疗资源。本文旨在陈述结节影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现状,探讨如何正确看待结节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核心要素和目前面临的挑战等问题。指出结节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初见成效,跨学科的深度合作、规范标注的影像大数据训练集及适合临床场景的多任务模型是其未来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 标签: 肺癌 人工智能 影像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