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T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和变化意义。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对应时间段内40例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实施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其相关水平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是和对照组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会出现变化,对其恢复的评估可起到参考作用,因此具有重要检测意义。

  • 标签: 白血病 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水平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1瘤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前后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变化。方法:我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恶性肿瘤患者伽玛刀术前及术后7~10天,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恶性肿瘤患者伽玛刀术前及术后7~10天,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8.55±5.2%,28.35±4.18%,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伽玛刀术后7~10天,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节性T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提示伽玛刀对肿瘤治疗早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没有明显改变。

  • 标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肿瘤免疫 伽玛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后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方法随机抽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共有40例作为研究组,全部患者均给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同时选取健康者共有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长。结论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与CD4+/CD8+水平能有效改善,逐渐恢复患者的免疫功能。

  • 标签: CD4+T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CD4+/CD8+ 艾滋病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胃穿孔的临床表现以及在治疗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方法选取收治区间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6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研究资料,且对上述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分析了6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分析我院当时采取的治疗措施以及最终治疗效果。结果在68例患者中,3例使用保守治疗方法,55例使用单纯性修补手术,10例使用胃部切除手术,在治疗后出现了5例腹腔感染、3例肺部感染以及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但是经过后期针对性治疗,患者均痊愈。结论不同急性胃穿孔患者致病原因不同,但是经过本文分析发现,造成急性胃穿孔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出现了消化性溃疡,由于急性胃穿孔属于一种急腹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尽早明确致病原因,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更有效的解决措施。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致病原因 解决措施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创治疗拇外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局麻下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患者68例,使用微型动力系统专用器械微创截骨,手法矫形、复位、绷带外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足拇外翻明显改善。随访7~10个月,总优良率96.8%,疗效满意。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纠正外翻,且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该术式在局部麻醉下就可进行,操作简便,患者不需住院治疗,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拇外翻 微创手术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嗜碱粒细胞激活后其CD63和CD203c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性哮喘(哮喘组)、非过敏性哮喘患者(非过敏性哮喘组)及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嗜碱性粒细胞中CD63和CD203c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以CD123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联合设门,可观察到外周血中的嗜碱性粒细胞。与非过敏性哮喘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过敏性哮喘组患者的血嗜碱粒细胞CD63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1)。经粉尘螨刺激后,与刺激前对照、非过敏性哮喘者及正常对照者比较,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血嗜碱粒细胞CD203c和CD63荧光强度均显著增加(P〈0.01)。嗜碱粒细胞CD203c、CD63表达程度与皮试结果及特异性IgE水平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嗜碱粒细胞活化试验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高于特异性IgE的曲线下面积(0.876)。结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3表达来确定活化嗜碱粒细胞是诊断过敏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体外检测方法。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嗜碱粒细胞 CD63 CD203c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变化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取本院68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2名作为对照组,用丹麦IL1610型血气分析仪对68例危重患者进行动脉血气的全自动检测,并与对照组22例相比较,从pH,PCO2,PO2和HCO3等主要血气指标的变化分析,得出血气诊断及统计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支气管哮喘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pH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PaCO2和HCO3升高显著,支气管组PaO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血气监测可用于评价呼吸功能状况和判断酸碱失衡类型,对于呼吸系统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呼吸系统 重症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间盘膨出症状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68位腰间盘膨出确诊病患,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对其中34例予以独活寄生汤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效果及疼痛缓解程度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VAS评分降至(4.31±0.49)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VAS评分降至(2.05±0.28)分。结论常规西医基础上联合独活寄生汤对病患腰椎疼痛缓解效果更佳,对椎间盘活动改善作用更明显。

  • 标签: 腰间盘膨出 独活寄生汤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用于附件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附件炎患者中随机抽取出68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以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将68例患者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其中观察组患者34例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34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更低,且护理满意度评分、健康知识认知程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用于附件炎患者有助于改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主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附件炎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颈糜烂应用阿希米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68例,记为A组,应用阿希米治疗,另选择本院同期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70例,记为B组,应用复方甲硝唑治疗,均治疗7d,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糜烂应用阿希米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 标签: 阿希米 宫颈糜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老年人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68例老年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有所减少,且发作持续时间也相应缩短,但观察组患者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94.11%,对照组有效率7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急性心绞痛使用常规药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明显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6年4月采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2例患者术中改开腹手术外,余均采用腹腔镜下手术。2例术后发生胆漏。经充分引流2周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68例术后随访1-24月,1例肝癌患者术后第16月局部复发,其余恶性肿瘤患者无复发,良性病变患者无症状再发。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有效止血、离断肝组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肝切除术 腹腔镜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危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其变化。方法选用GEMPremier3000型血气分析仪对本院呼吸科38例危重患者进行动脉血气的全自动检测。并与对照组30例相比较,从pH,PCO2,PO2和HCO-3等主要血气指标的变化分析,得出血气诊断及统计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支气管哮喘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pH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Pa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PaCO2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HCO-3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哮喘组PaO2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主要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组、呼吸衰竭组和晚期肺癌组主要以呼酸或呼酸合并代碱为主,除晚期肺癌外还出现多种酸碱失衡的临床改变。结论脉血气监测可用于评价呼吸功能状况和判断酸碱失衡类型,对危重患者的及时救治和愈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呼吸系统 重症患者 血气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安宝(羟苄羟麻黄碱)治疗早产用药与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有晚期流产和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给予100mg安宝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点滴,根据宫缩强度及频率调整滴数,每10min增加0.05mg即5滴,一直达到宫缩抑制。结果:安宝有效延长妊娠期2~109d(平均55.5d);延长妊娠有效率为100%。结论:安宝提高了新生儿的成熟度及存活率,但需要掌握用药禁忌证。

  • 标签: 早产/药物疗法/护理 麻黄碱/治疗应用 女(雌)性 人类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征、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8例患者均为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住院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病例、临床资料,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8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后,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者2例,其余66例术后并发症有19例(28.7%)。结论根据患者自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结肠癌肠梗阻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为手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结肠癌的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 标签: 手术治疗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12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2018年在我院入住的8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以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研究组为8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对照组为20例健康的志愿者。对比两组中CD123的表达情况,对研究组治疗后进行白血病MRD检测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D123表达率远远大于对照组健康志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研究组的89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在进行治疗缓解后复发了,相对于未复发的67例患者,复发的患者的CD123表达率同样远远大于未复发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12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广泛表达,是影响患者首次诱导完全缓解以及中位总生存的独立危险的因素,对评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MRD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CD12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RD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符合标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强的松和中药扶正解毒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强的松口服加环磷酰胺(CTX)静脉滴注。观察比较两组的各项检验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15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临床缓解7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4%。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临床缓解率高,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扶正解毒方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萘洛尔片剂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68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普萘洛尔片剂治疗,动态性观察和记录治疗后患儿血管瘤颜色、体积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随访24个月,统计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68例患者中近期疗效达到Ⅵ级者42例,Ⅴ级14例,Ⅳ级5例,Ⅲ级3例,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后24个月,所有患儿的疗效均达到了Ⅴ或以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但症状较轻微,未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结论对婴幼儿血管瘤患儿采用普萘洛尔片剂治疗,所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片剂 不良反应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药物治疗前后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规律服药的糖尿病患者,对他们介入非药物治疗6个月,观察干预前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结果患者在非药物治疗干预后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非药物治疗干预前。结论非药物治疗在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上有显著疗效。

  • 标签: 糖尿病 非药物治疗 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标志物HAb18G/CD14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胃癌样本552例,构建组织芯片,并以10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组HAb18G/CD147的抗原表达和定位,并追踪随访胃癌组患者12~72个月。结果:HAb18G/CD147抗原定位于细胞膜,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63%比55%)。肿瘤组织中HAb18G/CD147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Lauren组织学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脉管浸润及远处转移间无相关性(P〉0.05)。HAb18G/CD147阳性表达与患者术后近期生存率显著相关(P=0.023)。结论:HAb18G/CD147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发展、侵袭性行为及预后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不良的一项分子标志。

  • 标签: 胃癌 HAB18G/CD147 肿瘤标志物 组织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