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心理焦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30例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后,大大缓解了患者的焦虑状态,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均达到较满意疗效,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及时实施有效的认知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恐慌心理,改善睡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 心理护理 焦虑
  • 简介:传统观念认为,心肌缺血是一个“有或无”的过程。但近年研究证明,由于心肌缺血发生的速度、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及缺血心肌后有无再灌注或侧支循环血流供应,心肌梗死区域或严重缺血后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区域可能仍有存活心肌。存活心肌的概念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严重缺血后,完全闭塞或严重狭窄的相关动脉疏通后。相关区域无收缩功能或收缩功能异常的节段可逐渐恢复正常,这些可恢复收缩功能的心肌被称为存活心肌。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肌缺血 心肌存活性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医患纠纷调解的现状,明确医患纠纷调解的内涵,探索多元化医疗纠纷调解措施积极转变医学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积极改善医院管理水平,严厉打击职业医闹、医托;以诉讼为后盾调解机制,发挥人民调解优势作用;主动宣教知识,充分发挥媒体作用,从源头上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医患矛盾 医患纠纷 调解机制 医患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类型的样品管同时采集同一受试对象的静脉血标本,并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检测总酸性磷酸酶和耐酒石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采血后低温分离血清ACPT和TrACP活性在1h内无明显变化,室温放置2.5h后活性下降约9%,离心后未及时吸出血清或全血静置2.5h再离心检测,ACP活性上升约20%。促凝胶可使ACP总活性明显上升,柠檬酸钠和氟化钠一草酸钾对ACP活性产生抑制,尤以后者更为显著。胆红素对ACP活性测定有明显的负干扰。结论:ACP活性易受多种试验条件的明显影响,应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试验条件 酸性磷酸酶活性 影响 抗凝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患双方对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理的态度,为有效预防和处理医患纠纷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1—2月,应用自编问卷,对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等810名医务人员和835名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医患双方公认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包括治疗效果未达到患者的期望、医患对病情和治疗效果认识不一致、医患之间的沟通问题,认同率均>70.0%;对于预防医患纠纷的措施,医务人员认同率较高的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97.8%)、平衡医疗资源(97.3%)等涉及政府、社会层面的宏观措施,而患者认同率较高的是提升医务人员服务态度(92.7%)、改善医务人员沟通技巧(92.5%)等医院方面可操控的措施;在第三方调解、法律仲裁、行政调解、双方协商4种纠纷解决途径中,医务人员首选第三方调解和法律仲裁,但患方则首选双方协商和行政调解。

  • 标签: 医患纠纷 医务人员 患者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对下肢静脉溃疡治疗护理知识的认知现状,以期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取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下肢静脉溃疡知识调查表对 168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近 80%( 78.12%)的患者不了解下肢静脉溃疡对身体的危害, 68.75%的患者不知道溃疡愈合后下肢局部的护理方法,虽然有部分患者使用弹力袜,但是仅有不到五分之一( 18.75%)的患者表示了解压力疗法的注意事项。患者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多为他人传播( 71.87%)。结论 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认知水平普遍偏低,需开展多元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增强其采取正确治疗、护理方法的意识。

  • 标签: 下肢静脉溃疡 护理 下肢静脉溃疡教育 弹力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电分析技术在帕金森病并发认知功能损害及无认知损害者早期诊断的应用。方法用定量脑电图(qEEG)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名帕金森病(PD)并发认知功能损害及无认知损害患者,33名患有一般性头病头晕的神经症患者(对照组)的脑电图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将PD按MMSE成绩分为痴呆和非痴呆两组。结果PD患者的慢波(δ、θ频段)功率值显著增加,而快波(β1、β2频段)功率值显著降低。PD痴呆组的δ波功率值与PD非痴呆组相比进一步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qEEG,可评定PD的认知功能,是评定PD的有效手段之一。qEEG可在PD早期进行评定,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 定量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关系,并分析LA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域的特点。方法选取80例LA患者,根据不同分级对其分组,对比不同组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对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量化评定,对比不同组间评分差异,分析LA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域的特点。结果LA-IV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远高于LA-I级组、LA-II级组和LA-III级组(P<0.05),而MoCA评分远低于其他三组(P<0.05);LA-III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也远高于LA-I级组、LA-II级组(P<0.05),而MoCA评分远低于其他两组(P<0.05);LA-II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远高于LA-I级组(P<0.05),而MoCA评分则远低于后者(P<0.05);LA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与集中力、延迟回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定向能力均与LA分级有明显关联(P<0.05)。结论LA严重程度与认知障碍的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关联,且与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与集中力、延迟回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定向能力的损害都有明显关联。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就诊时间的先后将2016.03.02日至2017.11.02日在本院就诊的44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2例。前组实施常规护理,后组采取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将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认知功能加以对比。结果训练一段时间后,观察组22例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11.25±1.13分)、认知功能得分(26.59±0.24分)都比对照组更令人满意(p值<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认知康复训练方案,能够使其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早日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认知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术后认知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绝大部分都是由于手术过程中使用麻醉所造成的,尤其是对老年患者而言术后由于麻醉而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较为常见的。但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由于疼痛所诱发的手术风险,麻醉又是必须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对麻醉与来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到减少由于麻醉所引起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则成为了麻醉学与神经功能学科所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从麻醉药物的类型以及麻醉方法等多方面对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减少来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加速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

  • 标签: 麻醉 老年患者 术后 认知功能 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称量法测定活性碳管中苯乙烯解析效率。方法通过称量法配置苯乙烯标准系列及解析效率测定,用二硫化碳解析,经SE-30毛细管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结果通过本法测定活性碳管中苯乙烯解析效率区间为78.7%-80.7%,平均解析效率为79.86%。结论本法具有快速、准确可靠、操作简单、仪器配置要求低,适用于工作场所苯乙烯及考核样品检测解析效率测定,对基层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称量法 活性碳 苯乙烯 解析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院间治疗的重度窒息新生儿纳入本次研究,总计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儿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基础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心、肾功能损害、肠胃功能障碍以及HI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内数据对比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重度窒息症状 血管活性药物 临床治疗疗效
  • 简介:目的:检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浆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变化,探讨其与再发性腹痛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SP和VIP浓度。再发性腹痛组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HP-IgG抗体。结果:再发性腹痛患儿组血浆中S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VI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P-IgG阳性组血浆中SP亦较HP-IgG阴性组升高(P<0.01)。而VIP浓度在HP-IgG阳性组与HP-IgG阴性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过程。而VIP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腹痛/血液 P物质/血液 血管活性肠肽/血液 人类 儿童
  • 简介:摘要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硝酸甘油型偏头疼模型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及天舒胶囊对其影响,通过研究比较得出天舒胶囊可抑制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脑血流量增加,抑制血管的过度舒张,调节血管的舒缩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CGRP、PGE2、NO、ET相关血管活性物质表达有关。

  • 标签: 偏头疼 脑血流量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 一氧化氮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胆汁中淀粉酶和淀粉酶活性在胆道疾患中改变机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CX7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囊肿,胆管癌患者血淀粉酶,同工酶和部分患者胆汁中淀粉酶活性。结果各组病例的血清,胆汁淀粉酶及同工酶活性水平以x±s计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1)。48%胆道疾病患者在症状发作期血清淀粉酶及工酶活性增高,胆汁淀粉酶活性增高明显,尤其是胆管囊肿,急性胰腺炎组P-AMY/T-AMY比值明显高于胆道疾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AMY/T-AMY比值是诊断急笥胰腺炎的较好指标。

  • 标签: 胆管疾病 患者 淀粉酶 胰腺疾病 同工酶 活性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纸片扩散法测定氟康唑和伏利康唑对酵母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两者的符合率。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氟康唑和伏利康唑对850株酵母菌的抑菌环直径,并用E—test法测定部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氟康唑和伏利康唑对酵母菌抑菌环直径中位数分别为33mm和34mm,其中氟康唑对受试菌株的敏感性为94.9%,两种方法测定氟康唑的符合率为98.8%。结论:纸片扩散法测定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可靠与E—test法较符合,适合常规应用。

  • 标签: 纸片扩散法 酵母菌 氟康唑、伏利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采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对炎性因子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72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6例。其中,参照组采用糖尿病肾病常规治疗模式,实验组实施活性维生素D治疗模式,对比2组患者蛋白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治疗前后维生素D水平。结果实验组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均低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2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2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活性维生素D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其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活性维生素D 糖尿病肾病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和事件相关电位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2例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62例患者分为2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MoCA各项认知功能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P300检查的潜伏期更短,波幅更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和事件相关电位均可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 血管性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符合标准为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纳入病例数为60例。60例患儿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均符合第四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拟订的小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PS气管内滴入法,n=30)与对照组(综合疗法,n=30)。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48h、72h,两组氧合指数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重症肺炎 肺表面活性物质 氧合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