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符合标准为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时间范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纳入病例数为60例。60例患儿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均符合第四届全国小儿急救医学研讨会拟订的小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儿分为研究组(PS气管内滴入法,n=30)与对照组(综合疗法,n=30)。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48h、72h,两组氧合指数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重症肺炎 肺表面活性物质 氧合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足月儿RDS肺组织SP-B表达。方法选择无血缘关系的汉族足月新生儿RDS20例作为RDS组,汉族20例其它病例作为对照组,并在年龄、体重、性别、孕母年龄、分娩方式等方面与RDS组无统计学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P-B蛋白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RDS组足月儿肺组织SP-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18.5±10.7)显著低于对照组(94.9±31.8)(t=10.191,P<0.001)。RDS组足月儿肺组织SP-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越少,则RDS胸部X线显示严重性的级别越高,即二者具有很好的依从性。RDS组有7例SP-B蛋白缺陷。结论肺部SP-B表达减少参与汉族足月NRDS发病,SP-B蛋白缺陷可能参与汉族足月儿RDS发病。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表面活性蛋白B 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NRDS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CPAP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pH、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RDS的治疗中应用PS联合CPAP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住院病历,对其进行详细的回顾与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机械通气,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在机械通气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而对照组为82.5%,相比具有显著差距(P<0.05),而经治疗后观察组PaO2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距显著(P<0.05),以及治疗后PaCO2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距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通气质量得到显著缓解,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 标签: 重症呼吸窘迫 新生儿 机械通气 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B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80例早产儿,入院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分为对照组(n=90,予以PS)与观察组(n=90,予以PS联合CPAP),对治疗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要低(P<0.05);观察组患者需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要短(P<0.05)。结论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氧合指数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患儿仅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患儿28例,有效患儿12例,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5.12%和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88%和7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进行比较,两组患儿的PaO2、PaCO2、PaO2/FiO2以及pH值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PaO2、PaO2/FiO2水平和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换气和通气功能。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上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出现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的患儿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生发病率也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与肺表面物质联合治疗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依照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肺表面物质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儿使用呼吸机时间以及氧疗时间。结果2组患儿接受治疗后,对照组使用呼吸机时间、氧疗时间均长于观察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物质治疗更能提高治疗效率,从而减少患儿使用呼吸机及其氧疗时间,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物质 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疾病指标的影响程度。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将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组)50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组)50例,然后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呼吸系统指标及Th1/Th2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早产儿及足月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呼吸系统指标及Th1/Th2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对疾病指标也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因此其在此类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应用效果 疾病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CT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9例支气管肺泡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肺泡癌临床及CT资料进行总结,寻找出相对特征性表现。结果结节型,毛刺征20例,空泡征8例,支气管征13例,磨砂玻璃样伴晕征21例;弥漫型,空泡征15例;炎症型,磨玻璃影像9例,支气管充气征5例,蜂房征6例。结论BAC的临床和CT诊断比较复杂多样性,需要详细分析进行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CT诊断 BAC 临床价值
  • 简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传染病。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是人群初筛乙肝携带者以及血液制品乙肝病毒检测的关键步骤。目前我国常用的乙肝血清标志物最常用的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总结如下。

  • 标签: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治疗急性肺脓肿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急性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洗,观察组给予氨溴索灌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灌洗次数、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肺脓肿患者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氨溴索治疗,促进了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 氨溴索 生理盐水 急性肺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肺脓肿支气管肺泡灌洗大剂量氨溴索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70例急性肺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70例急性肺脓肿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生理盐水灌洗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氨溴索灌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94.29%与77.14%,其中观察组疗效更为理想,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灌洗次数、用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脓肿患者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效果理想,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肺脓肿 支气管肺泡 灌洗 大量量 氨溴索
  • 简介: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lavage,BAL)是一种经纤维支气管镜获取肺泡细胞和生化成分的广为使用且安全的方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协助间员性肺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的诊断。随着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其对ILD的特征性显示.BAL结合HRCT已成为临床常规诊断ILD的方法。2012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制订发表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分析在疑似ILD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实践指南.进一步规范、指导了BALF分析在ILD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 间质性肺疾病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6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28例,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22VS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长短于对照组,平均住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可比性(P<0.01)。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愈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床旁纤维镜肺泡灌洗在儿童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从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儿童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06例患儿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106例患儿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有53例患儿;对照组的53例患儿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的53例患儿在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床旁纤维镜肺泡灌洗;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呼吸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1.1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呼吸、PaCO2以及PaO2/FiO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实施床旁纤维镜肺泡灌洗能够显著提高和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呼吸功能,有效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床旁纤维镜 肺泡灌洗 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 简介:传统观念认为,心肌缺血是一个“有或无”的过程。但近年研究证明,由于心肌缺血发生的速度、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及缺血心肌后有无再灌注或侧支循环血流供应,心肌梗死区域或严重缺血后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区域可能仍有存活心肌。存活心肌的概念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严重缺血后,完全闭塞或严重狭窄的相关动脉疏通后。相关区域无收缩功能或收缩功能异常的节段可逐渐恢复正常,这些可恢复收缩功能的心肌被称为存活心肌。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肌缺血 心肌存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治疗,观察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痊愈时间、住院时间及再就诊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痊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再就诊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效果较好,能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术治疗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ICU中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应用随机抽样法选出40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将这4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一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观察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的肺泡灌洗吸痰术,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早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病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治愈率,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ICU重症肺部感染 纤维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吸痰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