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度洛西汀治疗,n=80)与参考组(帕罗西汀治疗,n=5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总体评定量表(CGI-S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比较,在躯体形式障碍治疗中优势显著。

  • 标签: 躯体形式障碍 度洛西汀 帕罗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叠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无创通气治疗(BiPAP)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叠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设作研究对象,随机将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配合无创通气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气和PSG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低于对照组,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其中PaO2、AHI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2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CO2、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2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叠综合征并发呼吸衰竭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促进患者临床康复,具有重要治疗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叠综合征 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治疗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为临床诊治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方法选取50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选取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对其致病危险因素、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结果危险因素方面,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发病主要和年龄、性别、气道炎症、下呼吸道感染、肺功能不全、吸烟有关。发病特点方面,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呼吸功能受限、受寒为主,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以呼吸功能受限为主,经对症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发病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是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发生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具备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特点,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及复杂,病残及致死率更高,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出发,对其发病机制、诊断研究及治疗研究进展实施了总结,以期为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依据。

  • 标签: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留观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从制定规范化标准、推出主动服务、提高综合素质、完善工作制度、规范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落实。结果在落实急诊留观患者健康教育中注重细节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结论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 标签: 急诊室 医院 卫生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AM)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机制。方法随机将本院于2014年4月~2017年2月接收的20例患有格林-巴利综合征和急性脊髓炎重叠综合征的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并由参与本次研究的工作人员全面分析其临床表现和预后效果。结果该重叠综合征以中青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以25岁左右为主),且可能与前驱感染或接种疫苗(90.00%)等引发因素的高暴露率息息相关。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多以肢体无力(90.00%)、感觉障碍(80.00%)、感觉障碍平面(70.00%)、尿潴留(60.00%)等较为常见。检查结果显示,其中,急性多发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有15例(75.00%),急性多发性轴索性周围神经病有5例(25.00%),还有10例(50.00%)患者伴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此外,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免疫治疗预后良好10例(50.00%);预后较差8例(40.00%);2例患者死亡(10.00%)。结论GBS/AM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呈现出多样性,GBS与AM共有的临床特征与症状以及脊髓影像学检查均有利于临床对GBS/AM重叠综合征的诊断。

  • 标签: 格林-巴利综合征 急性脊髓炎重叠综合征 对称性肢体无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吸入激素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2016年9月-2017年5月收治的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中选出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治疗,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FEV1和IC/TLC明显高与对照组,RV/TL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哮喘症状评分ACT高于对照组,慢阻肺症状评分CA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激素与噻托溴铵联合应用于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治疗中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和肺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噻托溴铵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在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共收治了70例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35例,常规组接受舒利迭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再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的结果进行比较1。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而接受治疗后,4级呼吸困难指数的患者有所减少,0级患者明显增加,两组患者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评分明显比治疗前的高,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在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碘-131治疗与以碘-131治疗为主辅以其它方法治疗GD(以下简称综合治疗)的不同疗效。方法对257例G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碘-131治疗,一组行综合治疗,并进行治疗后18~36月观察、回顾、统计、分析。结果128例单纯碘-131治疗GD治愈率不如129例综合治疗GD的治愈率,单纯碘-131治疗GD甲低发生率高于129例综合治疗GD的甲低发生率,综合治疗组甲功开始降低时间、降低程度及对突眼疗效均较单纯碘-131治疗组有一定程度提前及减轻,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D患者采用综合治疗,不仅可提高治愈率,而且降低甲低发生率。

  • 标签: GD 碘-131治疗 综合治疗 治愈率
  • 简介:摘要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也是各种人群聚集的复杂公共场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院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发展形势也赋于医院全新的内涵。特别是在经历流感等快速速蔓延的高危害性公共卫生事件后,医院安全管理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完善及保持良好的医院安全保障体系,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和职工、患者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 标签: 医院 安全管理 做法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比较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P组(40例)和TEP组(40例),TAPP组接受TAPP治疗,TEP组接受TE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TAPP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TEP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APP组与TEP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5.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P较TAPP治疗手术时间更短,但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34例肩周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神经阻滞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阻滞、物理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与肩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3.05±0.17)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66±1.55)分,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肩周炎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胃镜检查麻醉与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4-10月接受胃镜检查的12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60例在麻醉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B组60例在无麻醉状态下直接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躁动、呛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3%、1.7%、5.0%,低于B组的13.3%、11.7%、18.3%(P<0.05);A组检查成功率、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的占比分别为96.7%、93.3%,高于B组的83.3%、70.0%(P<0.05)。结论麻醉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度及临床检查成功率。

  • 标签: 胃镜检查 麻醉 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70例,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给予单纯的颈丛阻滞麻醉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给予高位硬膜外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及麻醉后心率及血压的变化。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无显著性差异,经过麻醉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均有所变化,且观察组患者变化不大,而对照组却有显著的变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方式不唯一,其中高位硬膜外麻醉在临床的应用较为广泛,对患者的心率、血压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可收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麻醉方式 甲状腺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方式的心肺复苏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施以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与非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对两组患者通气时间、正常呼吸恢复时间、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治疗后通气时间与正常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比对照组,实验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序贯性气道开放方式心肺复苏治疗能够快速让患者通气,使其恢复自主呼吸,并有效提升心肺复苏治疗成功率,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肺复苏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TEP和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EP)治疗,给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腹腔途径腹膜前补片置入术(TAP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17.65%),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时,TAPP比TEP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TEP TAPP 腹股沟疝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方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及观察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各5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4%,对照组优良率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ysholm评分、疼痛评分分别为(51.28±1.12)分、(8.37±0.33)分和(51.25±1.15)分、(8.40±0.40)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评分(91.42±1.08)分、疼痛评分(1.12±0.15)分,对照组Lysholm评分(82.10±1.10)分、疼痛评分(2.34±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普通钢板内固定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优良率更高,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0-25岁儿童早期发展不同干预方式对促进正常婴幼儿智能与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并自愿参加早期发展指导的0-3月正常足月儿150例为实验组,分为直接干预组、间接干预组、综合干预组三组,每组50人;同期在我院出生并在我科定期体的正常足月儿50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在8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前后应用Gesell婴幼儿发展量表进行智能测查,2-25岁时进行儿童行为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所有实验组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在以上4个年龄组均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直接干预组与间接干预组无显著性差异,且均低于综合干预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持续存在。2-25岁时行为偏差的发生率在直接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间接干预组及综合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间接干预和直接干预均可以促进正常婴幼儿的智能发展,而综合干预的作用更为明显。间接干预或综合干预更有利于降低儿童行为偏差的发生率。

  • 标签: 早期发展 直接干预 间接干预 智能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常规胃肠镜应用于临床检查的实际效果。方法200例患者均因疾病所需接受胃肠镜检查,其中研究组给予无痛胃肠镜检查、对照组行常规胃肠镜检查。结果研究组检查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7.00%(7/100),对照组检查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38.00%(38/100),数据对比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胃肠道疾病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优,临床医生接诊患者后应根据其经济、身体机能、精神状态等情况综合判断后选择合适的胃肠镜检查方案。

  • 标签: 无痛胃肠镜 常规胃肠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MRI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47例,均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分别开展超声及MRI检查,对比不同检查结果差异。结果47例患者检出乳腺纤维腺瘤56个;47例经超声、MRI分别检出乳腺纤维腺瘤37例(78.72%)、44例(93.62%),检出率间差异明显(P<0.05);超声、MRI分别检出类圆形病灶33个、36个,无规则形状病灶14个、11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MRI影像诊断价值均较好,但MRI更好。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超声 MRI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