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2.5-5.5Gy)中子辐射对小鼠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级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所有BALB/C小鼠均为雄性,共计278只,将上述278只小鼠分为5组。包括1个对照组4个实验组,分别对各动物组进行90%中子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2.5Gy(80只),3.0Gy(60只),4.0Gy(60只)及5.5Gy(60只),对照组18只,分别在照射动物后6h,12h,1d,3d,4d,5d,7d,10d,14d,21d及28d采取静脉血,利用SYSMEXKX-21多项目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结果(1)中子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2.5-5.5Gy中子照射可使小鼠外周血WBC于照射后6h均明显降低,12h呈现一过性升高,之后又进行性降低,4.0-5.5Gy组未见恢复;而2.5Gy于照射后21d恢复至正常状态。(2)中子照射后外周血血小板的变化;在照射2.5Gy后6h-12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照射后1-3d,小鼠外周血PLT开始降低,于第5d进一步降低,至第10d血小板降至最低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在照射14-28d后血小板开始恢复,逐步恢复至正常状态,在照射3.0-4.0Gy后6h即开始明显降低。于第10d外周血PLT降至最低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结论2.5-5.5Gy中子辐射可以引起小鼠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破坏小鼠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质量参数的显著变化。

  • 标签: 2.5-5.5Gy中子辐射 小鼠 白细胞 血小板损伤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8层螺旋CT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128层螺旋CT 轴扫技术 腹部CT 辐射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8层螺旋CT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128层螺旋CT 轴扫技术 腹部CT 辐射量
  • 简介:分子诊断学是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为了在这门课程教学中实现对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经过不断的探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进行改革,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

  • 标签: 临床检验诊断学 分子诊断学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摄影条件下,乳腺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变化,探讨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摄影方法。方法:采用全视野乳腺数字化X线机,在不同摄影条件下[手动曝光模式(manualexposurecontrol,MEC)、自动曝光模式(automaticexposurecontrol,AEC)]对标准乳腺模体进行重复曝光测试,记录每种摄影条件下的体表入射剂量(entrancesurfacedose,ESD)和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glandulardose,AGD)。由3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按照美国放射学院乳腺模体影像评价标准对影像进行评分,并对ESD、AGD及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固定管电压(28kV)时,ESD乳腺AGD随着管电流的上升而上升;固定管电流(56mAs)时,ESD乳腺AGD随着管电压的上升而上升,固定管电压固定管电流这2组摄影参数改变的图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34,P均〉0.05)。结论:在乳腺数字化X射线摄影检查中,MEC模式更适合个体化诊断,能够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达到剂量最优化。

  • 标签: 乳腺数字化X线摄影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实验中心是医学检验教学中的重要基地,探索建设先进实验设备、合理科学实验室布局的实验示范中心,不仅确保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也是实验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课题完成等的保证。

  • 标签: 医学检验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成效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经济、文化观念的更新,人类对健康的需求出现多元化。经营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医疗体制改革也对护理队伍产生了巨大冲击,使护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的比重及范围不断扩大,因此护理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护士长作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实践者、领导者指挥者,其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与医院的护理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护理 监督 人员素质 临床工作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DSA冠脉造影致医护人员辐射剂量的研究,探讨DSA冠脉造影过程中辐射的防控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参与DSA冠脉造影工作的26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拟DSA冠脉造影试验,测量医护人员各层面皮肤对于辐射的吸收情况,比较其辐射剂量。结果与第二术者相比,第一术者乳腺辐射吸收剂量(0.218±0.059)mGy<(0.342±0.044)mGy性腺辐射吸收剂量(0.231±0.042)mGy<(0.315±0.026)mGy相对更低(P<0.05),而眼晶状体、甲状腺的辐射吸收剂量与之相仿(P>0.05)。在第一术者中,与铅衣后相比,铅衣前的眼晶状体辐射吸收剂量(0.164±0.023)mGy>(0.064±0.009)mGy、甲状腺辐射吸收剂量(0.195±0.035)mGy>(0.142±0.054)mGy、乳腺辐射吸收剂量(0.184±0.034)mGy>(0.134±0.011)mGy性腺辐射吸收剂量(0.177±0.028)mGy>(0.125±0.013)mGy相对更高(P<0.05)。结论在DSA冠脉造影,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以有效降低辐射吸收剂量,保障其健康安全。

  • 标签: DSA冠脉造影 辐射医护人员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老年痛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出治疗老年痛风的患者65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组一32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组二33例为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结果观察组在实施护理干预后在自我管理能力及健康的分数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老年痛风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有效的改善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延续护理 老年痛风 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校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辐射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2016年在校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自编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校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辐射总体认知水平偏低,且存在性别、年级专业差异。结论今后医学院校应该加强在校医学生特别是影像专业学生辐射防护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对患者及本人的防护意识。

  • 标签: 在校医学生 医学影像学辐射 认知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肺炎患儿应用辐射台的效果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应用辐射台进行治疗,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并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总消耗费用比较,观察组稍高,但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肺炎患儿置于辐射台,便于护士病情观察及进行护理操作,提高了肺炎患儿胸部物理治疗的效果,更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辐射台 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吸虫病防控技术与示范II疫情纵向防治策略。方法示范区域封洲轮牧、改水改厕,健康教育,组织开展血吸虫病疫情调查问卷调查,对防控效果与疫情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持续3年血吸虫病防控技术疫情纵向防治使示范区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从3.5%下降至0.8%,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至0,洲滩螺情检查也未见阳性钉螺。结论封洲轮牧、改水改厕以及健康教育等防控技术集成疫情纵向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吸虫病,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血吸虫病 防控技术 疫情纵向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中施行医护同组排班制度的价值。方法本院2015年1月于神经外科病房内开展医护同组排班制度,即把本科室25名护士分成总务团队1个(包括19名护师)与责任组4个(各包括5名护士),落实责任制。各组每天均需保持3名护士在岗,各在岗责任护士均每天协同医师进行查房。结果施行后的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与施行前相比均显著更高(P<0.05);施行后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与施行前相比均显著更高(P<0.05)。结论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病房中施行医护同组排班制度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改善,提高护士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医护同组排班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试点病房 护理质量
  • 简介:自化学分析综合实验室成立以来,一直探索建立新型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体系。对原有4门实验课进行优化重组,将实验教学内容划分为基表技能实验、检验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四大模块。通过课程之间优化组合,按照实验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完整的、系统的医学检验实验课论、方法技能训练,使实验课成为一门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以实验技术训练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真正的独立课程,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目的。

  • 标签: 实验室 重组 实验教学 模块 实践能力培养 医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250例高血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12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积极延续护理干预,比较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患者积极延续护理,能显著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且指导患者健康行为,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具有积极推广意义。

  • 标签: 延续护理 高血压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跟进式护理后,对护理满意度患者生活能力带来的影响。方法从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对其进行社区跟进式护理的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患者的生活能力。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干预前显然要低于干预后;在生存质量评分方面,干预前显然也低于干预后,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跟进式护理的干预,可以将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生活能力显著提高,生存质量评分比较高,值得被作为有效干预方式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广泛被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社区跟进式护理 护理满意度 生活能力 生存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CHF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每组46例。干预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以及健康知识水平等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以及症状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CHF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综合护理干预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某某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 9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 67.35±1.22)分、自我概念( 68.79±1.09)分、自护责任感( 69.67±1.82)分、自护技能( 69.78±1.23)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差异,( P< 0.05)。观察组 48例患者对照组 47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 3个月健康行为相比较,前者更高, P<0.05。观察组 48例患者对照组 47例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相比较,前者更高, P<0.05。结论: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均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能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研究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糖尿病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对于烧伤患者体温的影响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烧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发热率为4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1%;观察组的发热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发热持续时间平均为(2.33±0.57)d,较对照组的(3.02±0.57)d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烧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发热率及发热程度,并缩短发热持续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烧伤 体温 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肾内科78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生活质量量表(SF-36)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一线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协同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