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顺利治疗的40例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给予果糖二磷酸钠,观察组20例给予磷酸肌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肌酶谱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肌酶谱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磷酸肌酸临床治疗小儿心肌炎,能够缩短心肌酶谱恢复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率,医学价值高。

  • 标签: 磷酸肌酸 果糖二磷酸钠 小儿 心肌炎
  • 简介:目的分析D二体的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东亚希森美康公司提供的CA7000全自动血凝对270例常见的疾病:脑梗死(30例)、肺栓塞(30例)、肝硬化(30例)、糖尿病(30例)、肾病综合征(30例)、妊娠(30例)(早孕、中孕和晚孕)、胆石症(45例)、普通高血压(45例)进行D二体检测。结果分3组:第1组为脑梗死、肺栓塞和肾病综合征组,其D二体均明显升高,在3000μg/L以上,第2组为妊娠、肝硬化和糖尿病,D二体结果在300~3000μg/L之间,第3组为普通高血压和非手术的胆石症,D二体结果在300μg/L之内。结论D二体结果符合临床第1组者可确定诊断,第2组提示诊断并应注意连续监测,第3组可排除与凝血纤溶激活的相关并发症。

  • 标签: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磷酸肌酸钠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的8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67.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0.0%,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肌酶,研究组的LDH与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磷酸肌酸钠治疗的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酶。

  • 标签: 小儿肺炎 心衰 磷酸肌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心肌炎患儿,按照抽签法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法,实验组患儿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心肌酶谱指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参照组更高,CK-MB、cTnl指标的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短,经统计均P<0.05。结论在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治疗中加用磷酸肌酸,可促进受损的心肌细胞修复,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磷酸肌酸 小儿心肌炎 治疗总有效率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8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使用阿昔洛韦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使用单磷酸阿糖腺苷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止泡时间及止痛时间、完全结痂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使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单磷酸阿糖腺苷 带状疱疹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试验条件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类型的样品管同时采集同一受试对象的静脉血标本,并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检测总酸性磷酸酶和耐酒石酸性磷酸酶活性。结果:采血后低温分离血清ACPT和TrACP活性在1h内无明显变化,室温放置2.5h后活性下降约9%,离心后未及时吸出血清或全血静置2.5h再离心检测,ACP活性上升约20%。促凝胶可使ACP总活性明显上升,柠檬酸钠和氟化钠一草酸钾对ACP活性产生抑制,尤以后者更为显著。胆红素对ACP活性测定有明显的负干扰。结论:ACP活性易受多种试验条件的明显影响,应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试验条件 酸性磷酸酶活性 影响 抗凝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D二体测定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病人做D=体检测的300例溶血标本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溶血100例,中度溶血100例,重度溶血标本100例。另对这300位患者立即重抽抗凝血(尽量避免溶血)在没有溶血状态下测定D二体浓度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D二体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轻度溶血标本D二体含量较对照组高约高100-300ug/ml左右,中度溶血标本D二体含量较对照组高出约400-600ug/ml左右,重度溶血标本D二体全是较对照组高出约600-1000ug/ml左右,对比差异明显,并且P均<0.05。结论,溶血标本的D二体值明显增高,造成临床上的正相干扰,假阳性。D二体作为临床急诊检验项目,对急性脑卒中、心梗、静脉血栓、肺血栓、动脉血栓都具有很好的诊断意义,为了给医生提供准确的临床诊断依据,对于溶血标本,提倡采用重新抽取的办法进行处理。

  • 标签: D二聚体 溶血 血栓临床诊断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奥司他韦在小儿流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6例流感患儿,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注射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基于此,加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比较两组体温变化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1.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体温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感患儿给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磷酸奥司他韦 小儿流感 利巴韦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药物,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资料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肌酸钠在治疗小儿心肌炎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小儿心肌炎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明胶肽过敏休克误诊硬膜外麻醉低血压。方法本院对接收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数量1例,年龄为28周岁,已经有40周孕期,需要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并将该患者进行明胶肽使用。并在手术前8H内不允许进食及喝水,通过身体检查,各项指标均无异常,检查项目分别是心电图、血、尿液、血凝、肝肾功能、体格检查、血糖;在进行手术后,需要进行静脉开放,同时麻醉连续硬膜,这时需要进行明胶肽注射并静点,并进行分析。结果在15min后患者说有身体感觉不适症状,出现呼气困难,立即进行快速输液,需要进行大量氧气吸入,这时患者出现四肢及内侧、颈部、胸部布满各种豆疹及皮肤潮红,立即进行明胶肽停止注射,通过15min之后,患者生命特征出现稳定,手术结束,在60min之后四肢及内侧、颈部、胸部布满各种豆疹及皮肤潮红现象全部消失,并进行观察后,缓则在2H之后,皮肤完全恢复正常,在没有发生任何异常。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分析后得知,明胶肽过敏休克误诊硬膜外麻醉低血压。

  • 标签: 聚明胶肽 过敏休克 误诊 硬膜外麻醉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磷酸肌酸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01至2017-01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心肌炎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同时接受1,6-二磷酸果糖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连续用药治疗2周,复查患儿心肌酶检查与心电图,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儿心肌酶改善情况,统计各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心肌酶水平无明显差异,但是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CK-MB、CK、LDH浓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研究组患儿CK-MB、CK、LDH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磷酸肌酸钠对小儿心肌炎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心肌功能,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小儿 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铝凝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及地塞米松灌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磷酸铝凝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疾病活动指数(DAI)。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疾病活动指数降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采用磷酸铝凝胶治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不适症状,疾病活动程度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磷酸铝凝胶 疾病活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中接收治疗的冠心患者中选择151例展开研究,把患者的入院时间进行编号,将其分成对照组,给予其常规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其丹参多酚酸盐展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实施分别治疗后,对照组中的临床有效率(98.68%)显著比对照组(78.67%)的低,两组之间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照组中出现恶心的患者有3例、腹胀的患者有5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7%;治疗组中出现恶心的患者有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同对照组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得知,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组间不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两组研究对比可知,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治疗,其临床疗效要明显高于常规治疗,与此同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非常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 冠心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7例糖尿病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抽签分为对照组(n=44)和实验组(n=43),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实验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95.35%,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r、BUN、FIB、UAER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延缓近端肾小管损伤,控制血糖水平。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 老年糖尿病肾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注射型唑来膦酸盐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于2015年8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选取82例,并依照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唑来膦酸注射液5mg/100mL缓慢静脉滴注,同时口服钙尔奇D600保持基础钙维持在正常水平;参照组单纯每日口服凯尔奇D600或者迪巧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10个月。对两组患者的骨痛、骨密度变化情况以及安全性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痛症状显著缓解,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两组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点的骨密度相对参照组而言增加更为显著,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出现新骨折,而参照组出现4例椎体骨折。结论双膦酸药物唑来膦酸每年1次15min静脉滴注,不但可以确保全年的依从性,能有效使患者骨密度增加,减轻骨痛,降低骨折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绝经 骨质疏松症 注射型唑来膦酸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碱性磷酸酶结合血清钙检测对于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60例肺炎患儿及骨肿瘤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60例非肺炎及非骨肿瘤病性变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血清钙浓度。比较分析检测结果与疾病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钙及碱性磷酸酶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疾病的检测中,碱性磷酸酶及血清钙的检测水平与疾病发生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血清钙 碱性磷酸酶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测定对小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4月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487例3个月~2岁小儿进行末梢血小儿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活性检测,并按卫生部颁发的婴幼儿佝偻病预防方案对487例小儿进行佝偻病临床筛查。结果487例3个月~2岁小儿中NBAP阳性率为34.91%,而临床筛查佝偻病患儿为65例,阳性率为13.35%。结论NBAP检测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对小儿佝偻病早期诊断、预防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婴幼儿 佝偻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窒息后心肌损害新生儿94例进行研究,以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新生儿47例,参照组实施新生儿窒息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对两组新生儿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试验组新生儿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治疗过程中,果糖二磷酸钠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心肌损害,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心肌损害 果糖二磷酸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患有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模式;其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治疗组);对照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疗效。结论治疗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功脢(CK-MB)、血清肌钙蛋白(cTnl)的指标数据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取得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治疗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及心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就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及心衰的80例患儿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磷酸肌酸治疗法,两组患儿治疗后,对比其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并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流动力左心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比对照组减小,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及心衰临床效果明显,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磷酸肌酸 先天性心脏病 肺炎 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