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与结节样病变多模态的鉴别及其诊断。方法本次所选甲状腺结节与结节样病变患者98例入天津宝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时间均是选取2015年06月-2018年06月,全部患者都实施多模态的鉴别和诊断,观察诊断情况。结果采取US检查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是72.0%、79.0%以及28.5%,采取多模态的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是87.5%、94.6%以及54.0%,相较于US诊断而言,多模态超声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比较高,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与结节样病变多模态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比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结节样病变 多模态鉴别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胶质瘤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36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术前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脑胶质瘤的病理结果、病变个数与部位、MRI信号表现、强化情况、占位效应与水肿情况以及周围纤维束状态。结果①病理结果显示,低级别胶质瘤11例,占比30.56%,包括II级2例,II级9例;高级别胶质瘤25例,占比69.44%,包括III级10例IV级15例;高级别胶质瘤构成比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对比差异显著(P<0.05)。②病变个数与部位单发病变30例,多发病变6例;病变部位主要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颞顶叶交界区、额顶叶交界区以及小脑。③磁共振信号表现T1FLAIR呈等、低信号14例,T2FLAIR呈等、高、低混杂信号21例;T2WI均呈稍高、高信号。④强化情况环状强化25例,伴结节状强化3例,轻度强化5例,未见明显强化3例。⑤占位效应与水肿情况占位效应伴有中、重度水肿带26例,轻度占位效应伴有轻度水肿带8例,未有明显占位效应与水肿带2例。⑥周围纤维束状态低级别胶质瘤的周围纤维束出现推移4例,浸润6例,破坏1例;高级别胶质瘤的周围纤维束出现推移0例,浸润15例,破坏10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清晰呈现病灶的实际情况,且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信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脑胶质瘤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多模态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常规MRI平扫,对比DWI、PWI、1H-MRS的结果。结果30例患者中共有45个病灶,且分布在患者深部近中线脑白质处。在MRI扫描中,病灶T1WI呈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则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实质部分则呈现为结节状、团块状,坏死情况相对少见。在DWI检查中的实质部分则为稍高信号。此外,有15个患者共21个病灶进行了PWI扫描,其结果显示为15个为低灌注,6个为等灌注。其余5例患者共7个病灶进行了1H-MRS检查,并表现为肌酸、乙酰天门冬氨酸峰降低,胆碱峰则升高。结论采用多模态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对临床辨证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多模态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技术
  • 简介:该文介绍了“五维教学”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可改善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旨在更好地开展生物化学的教学活动.并为实现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手段和途径。

  • 标签: 立体化教学 生物化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形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搜集我院自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149例,其中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36例),未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113例),比例两组的昏迷程度、手术状况等资料,分析影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年龄、气道切开率、GCS分值、手术为2次比例、伴有颅脑外复合伤比例以及气道润湿频率<3次/d比例均比对照组的明显增加,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次数、气道润湿频率和GCS分值均属于患者形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注意对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气道湿化,并对高龄、高GCS分值等高危患者进行重点监控,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比例。

  • 标签: 颅脑损伤 昏迷程度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到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12例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他们是否发生相关性肺炎,将分为甲组(发生相关性肺炎)和乙组(未发生相关性肺炎),甲组26例,乙组86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机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抑酸剂使用情况等。结果甲组与乙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机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抑酸剂使用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机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抑酸剂使用情况等,应加强对其病房管理、气道护理、体位护理等护理干预,以降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相关性肺炎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到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112例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他们是否发生相关性肺炎,将分为甲组(发生相关性肺炎)和乙组(未发生相关性肺炎),甲组26例,乙组86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机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抑酸剂使用情况等。结果甲组与乙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机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抑酸剂使用率均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使用呼吸机前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抑酸剂使用情况等,应加强对其病房管理、气道护理、体位护理等护理干预,以降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相关性肺炎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延续组和常规组,各49例。延续组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延续组护理满意度47例(95.92%)显著高于常规组40例(81.63%),延续组巴氏生活能力指数(MBI)、Barthel指数均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行延续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独立生活能力 出院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对于住院的骨科患者,一般多数是需要做手术的或者是手术后的患者,如果发生了感染,多数的病情就会恶化,或者感染不容易被控制,有的甚至会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骨科医院要对患者病房的空气、对患者的护理用品以及医务人员的手等要进行加强消毒的管理,从而控制和预防医院的感染,并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 标签: 骨科病房 控制 医院感染 对策
  • 简介:摘要探讨临床生化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方法通过分析影响临床生化检测质量的各种因素,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结果生理因素,检测仪器和试剂因素,饮食因素和标本因素均影响临床生化检测质量,加强标本和检验系统的质量管理,认真开展项目审查,妥善保存检验记录,临床生化检测质量。结论临床生化试验中影响试验质量的因素很多,严格管理操作规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临床试验质量,提高控制效果。

  • 标签: 临床 生化检验 质量控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中相应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在2017年6月-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160例患者,依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其中予以对照组常规感染的监控管理,观察则在此基础上予以感染制度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的监控指标。结果经不同的方式予以感染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为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同时观察组的反渗水及透析液质量却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于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感染现象的控制,可应用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将其感染现象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对其做好全程的有效管理,从而使每一个执行环节的感染风险降至最低程度,对于血液透析的安全性与患者医疗费用的节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净化 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门诊药房贮藏和风险管理控制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门诊药房贮藏的药品46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3种,对照组23种,分别接受门诊药房药品贮藏的风险管理和常规管理,比较两组药品的贮藏风险事件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贮藏术语表述不当1例,药物不良反应0例,药患纠纷0例,贮藏差错1例,总计2例;对照组贮藏术语表述不当4例,药物不良反应2例,药患纠纷1例,贮藏差错1例,总计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11例,较满意10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5.5%;对照组患者满意10例,较满意6例,不满意6例,满意度7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药房药品贮藏的风险管理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药品贮藏风险事件发生几率。

  • 标签: 门诊药房 药品贮藏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病案是医院为患者建立的医疗档案,包含患者的诊断依据,病案管理就尤为重要。我院不断完善病案管理技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病案信息的追踪管理,不仅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了便利,同时大大提升了病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研究针对病案控制及示踪系统进行探讨分析,对医疗档案信息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病案 信息
  • 简介:摘要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其自身包含着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科学性。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医疗工作中是不可替代的,其对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危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意义更加重大,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重症护理安全和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安全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内容包括护理无差错、无护理事故和无护理纠纷,即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一直被给予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没有医源性疾患发生,治疗效果较理想。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医疗意识的增强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对医疗服务的相关要求也在提升,由此出现了很多医患矛盾和经济纠纷,产生了许多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指的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护理工作导致的所有不安全事件,因此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以实现对护理风险的有效控制。重症患者的病情都比较危急,且反复性强,从而产生风险的几率比较大,有效控制重症的护理风险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重症护理安全的定义出发,阐述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以及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措施,从而为提高护理水平、改善医患关系和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提供参考,以有利于医疗事业的良性发展。

  • 标签: 护理安全 管理 风险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为减少呼吸内科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讨论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对比观察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将对照组的一般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的抗菌药物综合治疗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3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患者有效治疗3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比较特殊,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 体会
  • 简介:肠道门诊是医院收治隔离肠道传染病的场所,以诊治各类原因所致腹泻患者为主,是医院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的关键环节。

  • 标签: 交叉感染/预防和控制 门诊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传染病作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健康教育作为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的重要环节,在传染病的预防环节中更是发挥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为此本文就将重点分析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希望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更大的帮助作用。

  • 标签: 传染病 预防控制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分析教师教学中的语言控制,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借助恰如其分的语言,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方法:教师授课语言要注意控制语注速度、注意加大力度、要重视精度、灵活多变。结果:经过近5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学习效果较以前有明显提高。结论:合理教师授课中的语言控制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最要途化。

  • 标签: 教师 课堂教学 语言控制 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合适的术中护理以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的相关措施。方法对手术中护理的管理办法进行制定,该办法要可行性高,符合实践要求,并且要拟好相关实施的细则,方便管理与实践。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对医院手术中护理的流程和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更规范地进行操作。并要同时进行术中护理的监测与考核,加强管理制度,持续优化术中护理的相关流程等。结果采取以上的护理管理办法,可以明显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提升了其控制术中感染发生的能力。随着术中感染护理的流程逐渐规范与优化,护理人员的术中护理缺点也逐渐减少,从而使术中感染的发生率进一步下降。结论制定详细的术中护理实施流程,加强对术中护理的管理力度,可以有效降低术中的感染率。

  • 标签: 术中护理 感染率 管理 护理技术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