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及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撷取时间是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对其予以超声TI-RADS(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度79.3%,阳性预测值为90.3%;超声TI-RADS的敏感度95.1%,阳性预测值为81.5%;超声弹性成像联合TI-RADS的敏感度97.6%,阳性预测值为82.4%。超声弹性成像联合TI-RADS的敏感度远比超声弹性成像以及超声TI-RADS的高,差异突出,P<0.05。结论超声TI-RADS可用于诊断甲状腺微小癌,超声弹性成像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所以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检查措施,最大限度的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 数据系统 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微小癌(TMC)
  • 简介: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systemicfibrosis-NSn是一种少见的以多系统累及纤维化为特点的后天获得性疾病。目前文献报道该病所有患者都有肾功能不全病史。此病于1997年首次在美国被发现,加利福尼亚州、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密西西比州共15例患者出现相似的以四肢皮肤变硬、变厚、颜色加深为特点的临床表现。2000年Cowper等首先报道了此病.2001年该临床表现被命名为。肾源性纤维化性皮肤病(nephrogenicfibrosingdermopathy,NFD)。随着对疾病的进一步认识,研究者发现患者全身多脏器均可发生进行性纤维化.如肺、心脏、肝、。肾、肌肉等。因此,使用NSF能更准确地描述此病,并被后来的研究者广泛接受。据国际NFD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NephrogenicFibrosingDermopathvResearch。ICNFDR)的统计,截止2007年6月全球已报道约215例NSF。目前,NSF的发病机制虽然尚未明了.但几乎所有的患者在出现NSF临床症状前都接受过注射含钆(Gd)MR对比剂(gadolinium-basedMRcontrastagent,GBMCA)进行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检查1231。因此,含Gd的MRI对比剂的应用与NSF发生的相关性引起越来越多学者及研究机构的重视。

  • 标签: 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 对比剂 安全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微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乳腺肿瘤患者39例作为样本。分别采用病理、超微血管成像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方法诊断。观察3种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提示,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率25.64%、恶性率74.36%;超微血管成像结果提示,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率23.08%、恶性率74.36%;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结果提示,乳腺肿瘤患者良性率23.08%、恶性率71.79%。结论超微血管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方面,检出率均较高,两者具有互补性。临床可视患者需求,对不同的诊断方法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超微血管成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乳腺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系统护理提高微创激光眼袋整形术后效果。方法以2016年10月-2018年9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8例微创激光眼袋整形术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39例。A组给予针对性系统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B组为28.21%,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44%,B组为82.05%,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为该项整形术患者行针对性系统护理可减少其并发症情况,且护理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对性系统护理 微创 激光眼袋整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头颅CT、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基础上进行DWI和MRA联合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果1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和41例急性脑梗死,DWI上均可显示相应部位脑实质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在MRA中,8例正常,46例发现血管异常,表现为动脉闭塞、狭窄和硬化,其中12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及其分支重度狭窄或闭塞,32例表现为脑血管局限性轻中度狭窄、分支稀疏,呈枯枝状,并伴有主血管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联合应用DWI和MRA能及时准确的诊断出早期脑梗死范围及供血动脉血管情况,为脑梗死的分型、早期溶栓及介入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资料。

  • 标签: 急性期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应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头颅CT、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基础上进行DWI和MRA联合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结果1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和41例急性脑梗死,DWI上均可显示相应部位脑实质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在MRA中,8例正常,46例发现血管异常,表现为动脉闭塞、狭窄和硬化,其中12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及其分支重度狭窄或闭塞,32例表现为脑血管局限性轻中度狭窄、分支稀疏,呈枯枝状,并伴有主血管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联合应用DWI和MRA能及时准确的诊断出早期脑梗死范围及供血动脉血管情况,为脑梗死的分型、早期溶栓及介入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评价资料。

  • 标签: 急性期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评价高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readoutsegmentationoflongvariableecho-trainsdiffusionweightedimaging,RESOLVE-DWI)颅脑MRI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对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测量的影响,并与常规颅脑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比较。方法:采用SiemensMAGNETOMAera1.5T超导MRI扫描仪,分别采集43例因头痛、头晕接受头颅MRI检查者的头颅RESOLVE-DWI和常规DWI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共分为5级,客观评价为测量脑组织的信噪比及ADC值,比较2组结果。结果:对于43例受检者,RESOLVE-DWI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明显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SOLVEDWI组脑实质的平均信噪比值明显高于常规D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图像所测得的脑实质平均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SOLVE技术应用于扩散加权成像序列能改善图像质量,提高信噪比,对脑白质ADC值的测量没有影响,可常规用于头颅扫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高分辨率 信噪比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应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03月~2018年03月我总院接收诊断治疗的104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通过采用抛硬币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52例患者,予以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组为52例患者,予以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诊断,比较两组中枢神经系统各疾病检查情况。结果比较分析研究组脑梗死检出率为(98.08%)、脑出血检出率为(96.15%)、帕金森病检出率为(90.38%)、短暂性脑缺血检出率为(94.23%),均高于参照组脑梗死检出率(86.54%)、脑出血检出率(80.77%)、帕金森病检出率(75.00%)、短暂性脑缺血检出率(78.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应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分析,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MRS)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帕金森病(PD) 脑梗死(CI) 短暂性脑缺血(TIA)
  • 简介:目的:总结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腺分裂的诊断价值和影像表现.方法:回顾108例行MRCP病例,分析总结胰腺分裂MRCP的表现.结果:108例中12例(11.1%)诊断为胰腺分裂,包括5例不完全性胰腺分裂.其中1例因胰腺分裂合并有反复发作性腹痛,1例合并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结论: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MRCP对胰腺分裂可作出明确诊断,对胰腺分裂合并不明原因反复发作性腹痛或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病例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胰腺分裂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影像表现 诊断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激光美容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将我院70例色素暗沉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患者,给予YAG激光技术治疗和YAG激光技术联合强脉冲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皮肤损伤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3(94.28%)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19(54.28%)例,实验组患者皮肤损伤程度以及皮肤损伤愈合时间分别为(0.16±0.03)mm和(11.36±5.62)d,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程度以及皮肤损伤愈合时间分别为(0.23±0.07)mm和(15.23±6.58)d,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对色素暗沉症患者采用YAG激光技术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的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改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进行应用及推广。

  • 标签: 不同激光美容治疗技术 临床应用效果 YAG激光技术 强脉冲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椎体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40例良恶性椎体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采用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90.00%,高于采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进行诊断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散加权成像的漏诊率及误诊低于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扩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椎体骨折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够降低临床误诊及漏诊率,值得研究。

  • 标签: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良恶性椎体骨折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血氧水平依赖法(b1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BOLD)对比技术的发现和利用,BOLD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已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的研究,且由于其具较高的空间、时间分辨率、无辐射损伤以及可在活体上重复进行检测等优势,成为当今脑功能研究的热点.

  • 标签: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原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传统钬激光碎石术与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联合封堵器碎石术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1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比较组,比较组55例患者采用传统或激光碎石术治疗,实验组56例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联合封堵器碎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总时长、总入院时间等指标,分析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比较组,手术总时长与比较组相近,总入院时间少于比较组,同时术后发生不良反应人数少于比较组(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钬激光联合封堵器碎石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总用时与传统钬激光碎石术相近,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图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的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查阅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其中采用DR成像技术拍片检查的患者有,4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X线片检查的患者有,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拍片质量。结果观察组优质片率为95%,对照组优质片率为77.5%,观察组优质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X线全景成像技术操作方便,诊断准确率高,图片质量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数字X线全景成像 进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2日至2017年1月22日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对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其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结果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于>5cm的肿瘤,采用MRI和CT对诊断病灶内的空泡、空洞及细支气管征无差异,对于肺癌周围型特征如棘突征、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的对比也无差异,P>0.05;对于3-5cm和<3cm的肿瘤,采用MRI和CT对诊断病灶内的空泡、空洞及细支气管征差异显著,对于肺癌周围型特征如棘突征、毛刺征及血管集束征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且CT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MRI。采用MRI诊断胸膜、胸壁、胸椎及纵膈淋巴结浸润者明显要高于CT诊断结果,对比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对周围型肺癌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能够弥补CT检查的不足,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均能提供重要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周围型肺癌 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50例肝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所有肝癌患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测量患者的病变区域,以及正常的肝组织的扩散敏感系数值。结果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后,所有患者的肝癌病灶都呈现为高信号,测量肝癌病灶的97个区域的扩散敏感系数值,结果显示为(0.10-1.13)×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肝脏的扩散敏感系数值。结论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肝癌患者的肝癌病灶,具有检出率高的特点,在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值得各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肝癌 临床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髌骨软化症患者实施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择本科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间60例早期髌骨软化症患者实施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平扫及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总结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施3D-FS-SPGR序列软骨延迟增强扫描对Ⅰ级、Ⅱ级髌骨软化症患者检出率及总检出率79.2%、86.1%、83.3%较常规平扫37.5%、52.8%、46.7%更高(P<0.05)。结论早期髌骨软化症患者实施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高。

  • 标签: 早期髌骨软化症 软骨延迟增强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卵巢肿瘤临床中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4例卵巢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给予MRI诊断,对照组给予B超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卵巢肿瘤中采用MRI诊断,其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都比较高,且能对肿瘤准确定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卵巢肿瘤 核磁共振成像 特异性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随机抽取的426份阳性血液标本,以发热合并全身感染患者为主,借助无菌操作对发热初期与高峰期的血液标本予以采集。同时采用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检验,根据NCCLS药敏试验标准,评定细菌的抗菌药物情况,包括敏感度、耐药性以及中度敏感三个方面。结果直接药敏试验检总计鉴定396份,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阳性菌符合率对比92.95%;常规药敏试验与直接药敏试验的革兰阳性菌检出敏感度的对比(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均较好,检出率与敏感度都比较高,但直接药敏试验具有操作简便与时间较短等优势,在血液检验中比较适合。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治疗纵折后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纵折后牙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平均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28,给予全部裂牙清除术后行体外再植粘结,术后14d实施全冠修复)和观察组(n=28,给予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第3个月和第6个月的治疗优良率比较,两组无差异(P>0.05);而在术后第12个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纵折后牙患者运用口内直接粘接加全冠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远期疗效相对常规治疗方案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全冠修复 粘接 纵折后牙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