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分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至2014年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体检者1000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将所采集的血液标本随机分为室温检测组及冷藏检测组,两组标本分别于0.5h后、2h后检验及4h后检验。分析温度、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结果血常规检测结果可受温度及检测时间的影响,且随着检验时间的延长,结构所受到的影响将变大。结论在进行血常规检测中,应尽量能够及时送检,以减少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 标签: 温度 时间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血氨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取的96份标本进行离心,后采用干化学法检测浓度。将所有标本一式两份,分别置于在室温和3℃冷藏条件下。观察对比室温状态下30min、60min、120min和180min状态下的血氨浓度。结果室温状态下放置30min,溶液浓度与0h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放置30min以上,溶液浓度数值均呈现大幅度上升,与0h浓度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冷藏状态下30min、60min、120min的血氨浓度与0h血氨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120min以上检测的血氨浓度数值与0h浓度相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氨标本采集后,应在30min内完成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可放置于3℃冰箱内冷藏,于120min内完成检测。

  • 标签: 标本放置时间 温度 血氨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对网织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 20例健康体检者 EDTA-K2抗凝静脉血 2ml,分别于即时、 4℃冰箱保存一天、两天、三天,共 4次在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 IPF;另外,随机抽取 20例门诊病人 EDTA-K2抗凝静脉血 2ml,于室温下每隔 2小时检测一次 IPF,观察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 4℃冰箱保存 24小时后, IPF%、 IPF#均值与当天检测均值差异有显著性( P=0.003,0.006)。室温保存标本在 4小时之内结果稳定。结论: EDTA-K2抗凝全血在室温下 4小时之内对网织血小板的检测稳定; 4℃冰箱保存一天后不适于网织血小板的检测。

  • 标签: 网织血小板 /保存温度 /保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置入宫内节育后所取得避孕效果,分析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02月20日—2017年02月20日于我院进行避孕的育龄妇女中盲选40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参照组200例应用TCu220节育,验组200例行MCu220节育,比较两组避孕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脱落率、取出率、带妊娠率、续用率的对比分析中,实验组脱落率、取出率、带妊娠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实验组续用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MCu220节育进行避孕,可取得良好的避孕效果,优于减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避孕 TCu220节育器 避孕 不良反应 MCu220节育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72名,选用3种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后离心分离后检测,并将BD管血浆分装于室温和冰箱内保存。对比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凝血结果、冰箱及常温下不同放置时间凝血结果。结果国产B管TT短于BD管、国产A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下放置8h后PT延长,长于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冰箱保存下放置8h后TT延长,长于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均会不同程度影响凝血检验结果,凝血检验时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并尽快检验,以提高检验质量。

  • 标签: 标本放置 凝血真空采血管 凝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对下肢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7月~2017年8月100例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AO钢板固定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中38例愈合优秀,8例愈合良好,4例愈合较差,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中19例愈合优秀,20例愈合良好,11例愈合较差,有效率为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中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中则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这类疾病时,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建议临床外科中广泛应用并加以改进。

  • 标签: 骨折复位外固定器 下肢复杂性骨折 骨折愈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对下肢复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AO钢板固定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骨折愈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中38例愈合优秀,8例愈合良好,4例愈合较差,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中19例愈合优秀,20例愈合良好,11例愈合较差,有效率为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中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中则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这类疾病时,采用骨折复位外固定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建议临床外科中广泛应用并加以改进。

  • 标签: 骨折复位外固定器 下肢复杂性骨折 骨折愈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血氨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取的96份标本进行离心,后采用干化学法检测浓度。将所有标本一式两份,分别置于在室温和3℃冷藏条件下。观察对比室温状态下30min、60min、120min和180min状态下的血氨浓度。结果室温状态下放置30min,溶液浓度与0h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放置30min以上,溶液浓度数值均呈现大幅度上升,与0h浓度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冷藏状态下30min、60min、120min的血氨浓度与0h血氨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120min以上检测的血氨浓度数值与0h浓度相比,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氨标本采集后,应在30min内完成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可放置于3℃冰箱内冷藏,于120min内完成检测。

  • 标签: 标本放置时间 温度 血氨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伊立替康的主要不良反应以及与迟发性腹泻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2016年12月到2017年2月期间采用伊立替康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出现迟发性腹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治疗期间恶心呕吐18例、骨髓抑制23例、迟发性腹泻24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5.0%。迟发性腹泻患者与非迟发性腹泻患者在年龄方面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伊立替康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有迟发性腹泻、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年龄是迟发型腹泻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年龄较大患者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期间需要注重迟发型腹泻的防治。

  • 标签: 伊立替康 不良反应 迟发性腹泻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药物中使用的防腐剂对药物和机体的影响,促进眼科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对武进人民医院使用的眼科用药说明书进行分析,并对临床使用进行调查。进一步探讨防腐剂对药物和机体的影响情况。结果眼科用药中的防腐剂对药物和机体存在一定影响,患者需按照医嘱合理使用,减少含防腐剂的药物对患者的二次伤害。结论在临床使用中,对目前市场供应的、符合国家药典标准添加防腐剂的眼科药物,还需严格关注对使用含防腐剂的眼科药物会产生疾病的影响,并提前告知,防止不良反应发生。眼科药物的种类繁多,根据统计百分之九十的眼科药物中含有防腐剂,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武进医院眼科疾病中治疗的药物及所含的防腐剂种类,药物中是否含防腐剂之间的比较,防腐剂对眼表损伤的机理、使用建议、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 标签: 防腐剂 眼科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科室的6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有无器官功能衰竭分为衰竭组和非衰竭组,每组研究对象为30例,同期选取30例未见异常的患儿为参照组,评估三组患儿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衰竭组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衰竭组和非衰竭组的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可明显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预后,临床上早期对该病患儿的上述指标进行诊断和治疗,对患儿病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小板参数 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电阻抗法检测全血血小板聚集(ADP为诱导荆)试验的影响因素。方法:用Chrono-log560型血小板聚集仪的电阻抗通道检测10例健康体检者全血血小板的聚集(ADP为诱导剂)。每人抽血11.4ml,分别用肝素、构橼酸钠抗凝,平均分为6管(各2m1),在不同的孵育温度(室温、37℃、4℃)与不同的放置时间(0min、30min、60min、120min)下检测血小板聚集情况(电阻值表示)。结果:肝素与构橼酸钠两种抗凝剂结果分别为10.35±5.98Ω,7.30±3.41Ω,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素抗凝血在室温、37℃时,血小板的聚集随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4℃时,血小板的聚集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P〈0.05);枸橼酸钠抗凝血在不同的孵育温度及时间下,血小板聚集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构橼酸钠抗凝血适合于临床全血血小板聚集的检测,但需考虑红细胞压积对其的影响

  • 标签: 血小板聚集 温度 时间 抗凝剂 电阻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手术室护理对癌症患者术前应激反应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自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在本院接受 癌症手术 治疗的患者共 256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采取 手术室护理治疗。 结果 :研究组的 焦虑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 0.05 ), 研究组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 对进行了 癌症手术的患者实施具有 手术室护理极大的 减低了 焦虑度,在临床治疗的效果上获得了提升,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在临床护理的使用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癌症 术前应激反应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方法将80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术中疼痛情况、术中手术体位耐受情况及术后头痛、呕吐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的降低(P<0.01),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40例患者对其护理干预均十分满意,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30),试验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缓解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术中疼痛,预防或减轻患者术后头晕、头痛、呕吐、腰背痛等不适,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使患者更好地适应和配合手术,利于术后康复,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

  • 标签: 护理干预 甲状腺手术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接受手术的肿瘤患者分成两个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传统的护理治疗,观察组除了接受传统护理之外,再对其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每组患者44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指导,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措施进行指导。结果对患者不良反应等相关的应急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的血压正常情况及心率正常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说明对手术室肿瘤患者予以综合的护理干预,能降低生理及心理的应激反应,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肿瘤患者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市一医院各科室进行输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本院于2015年4月-11月间共进行输血16325例,出现输血不良反应82例,发生率为0.502%,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为74.4%,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P<0.05;输注红细胞悬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84%,输注血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52%,全血为2.020%,输注机采血小板为0.613%,其中全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其他血液成分,P<0.05。影响因素方面,18周岁以下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要高于18周岁以上患者;有过敏史和输血史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要高于无过敏史和输血史患者;不同性别间输血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输血有风险,尽可能避免不必要输血,对于未成年人患者、有过敏史和输血史患者输血时要更加谨慎,输血前尽量采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

  • 标签: 输血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妇宫内节育避孕患者接受T型宫内节育、母体乐、爱母环所取得的避孕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03月15日—2017年03月15日于我院进行宫内节育避孕的育龄妇女中盲选为30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第一组100例行T型宫内节育避孕,第二组100例行母体乐避孕,第三组100例行爱母环避孕,比较三组避孕效果、不良反应。结果在继续使用率分析中,第三组继续使用率明显高于第二组、第一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分析之中,第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第一组、第二组,组间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妇宫内节育避孕中行爱母环避孕,可取得良好的避孕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避孕 爱母环 T型宫内节育器 效果 不良反应 母体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旁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心理状态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的初产妇120例,按初产妇是否愿意接受母婴旁护理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和产妇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对照组产妇SD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母婴旁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剖宫产初产妇抑郁情绪,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和剖宫产知识,促使新生儿健康成长发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剖宫产 初产妇 心理状态 新生儿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及对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9月住院治疗的8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开腹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反映术后恢复情况的各项指标及调节性T细胞术前术后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CD4+、CD4+/CD8+水平术后3d、术后7d较术后1d逐渐升高,术后7d接近术前水平,而对照组CD4+、CD4+/CD8+术后3d、术后7d与术后1d基本一致,未见明显变化,且分别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较少,显著少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肛门排气时间快,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5.0%vs30.0%,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效果确切,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通过对患者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证实该手术方法对患者的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调节性T细胞 并发症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