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益气温阳汤进行临床治疗,分析应用益气温阳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共计50例,选择时间2016年7月~2017年7月,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单一西医治疗、益气温阳汤治疗,对应组别对照组、研究组。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数据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0%)、左室射血分数(55.55±1.12%)数据指标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7.77±2.11d/m)数据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益气温阳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有效改善。

  • 标签: 益气温阳汤 心肾阳虚型 慢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益气温阳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临床治疗作用及有效性。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11月-2017年11月,研究对象98例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水肿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9例)、对照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常规治疗+益气温阳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肾脏功能生化指标改善情况(β2微球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β2微球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温阳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临床治疗作用较好,有效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益气温阳法 糖尿病肾病水肿 胆固醇 甘油三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骨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骨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骨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骨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骨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骨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儿童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和降钙素原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住院的27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实验组,并选取在我院行健康体检且显示健康的56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儿童的PCT水平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测得的PCT、PLT和DD等指标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AT-III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指标与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有助于我们对患重症肺炎的儿童做出早期诊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重症肺炎 降钙素原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骨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骨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骨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骨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骨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骨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患者中的心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实施心电图检查的APTE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心电图异常类型,分析不同栓塞面积患者中心电图评分差异,且所有患者均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心电图异常类型的构成比差异。结果大面积栓塞患者心电图评分明显高于小面积栓塞患者(P<0.05),且治疗后Tv1~2倒置、Tv1~3倒置、Tv1~6倒置、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ST段压低、SIQIIITIII型心电图构成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对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TE患者心电图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段压低、SIQIIITIII型,且心电图评分与肺血栓面积紧密相关,需要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措施以改善心电图表现。

  • 标签: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心电图 栓塞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本次实验主要是选取经CPR成功并存活≥12h的CA患者30例,测定外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以及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按hs-CRP、PCT结果分为hs-CRP、PCT实验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并且分析两组患者的hs-CRP、PCT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观察两组患者的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与未出现NTIS进行累积生存率。结果实验结束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出hs-CRP实验组患者的TT3、FT3、TSH均低于hs-CRP对照组患者,但TT4、FT4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实验组患者的TT3、FT3、TT4、FT4、TSH与PCT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TT3、FT3、TSH与hs-CRP均是呈现出负相关,与PCT并无相关。结论根据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相关的结论,那就是CA患者CPR成功后出现甲状腺激素水平出现明显的降低,并且炎症反应越严重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的越明显。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胰岛素抵抗患者44例作为阳性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患者各项指标。结果AST、ALT、r-GT、TG、HDL-C、Cr、CK、Ca、P、IgM、C3、ASO、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BUN、ALB、APOB、GLO、TBIL、DBIL、IBIL、ALP、TBA、ADA、UA、GLU、TCHO、APOA1、LDL-C、LDH、HBDH、CysC、Fe、IgG、Mg、IgA、C4、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生化指标AST、ALT、r-GT、TG、Cr、HDL-C、CK、Ca、P、IgM、C3、ASO、hs-CRP与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所产生的变化,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大量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悬液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输血前后24h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数值进行记录,并做好相应的统计学比较工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大量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悬液后,所有患者的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原数值较输血前有明显降低,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较输血前有明显增加,输血前后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大量去白悬浮红细胞悬液输入后,会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降低,所以在对患者进行临床大输血后,应当密切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状况进行观察。而对于危重病患者,则应当采用血栓弹力图对患者的凝血状况进行动态记录,必要时可以为患者进行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血的补充,避免患者由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出血风险。

  • 标签: 大量输血 凝血功能 血小板变化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初次诊断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糖、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患者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较杓型组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出率较杓型组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消失可导致心室壁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脏、血管靶器官损坏,临床应予以重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活检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择本科室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间120例慢性胃炎患者实施观察研究,分析总结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胃黏膜活检病理结果状况。结果肝胃不和型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80.0%检出率最高,胃络淤血型患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65.0%最高。且肝胃不和型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率较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胃络淤血型更高(P<0.05)。胃阴不足型患者肠上皮化生检出率30.0%最高,脾胃湿热型患者检出率20.0%最低。胃络淤血型患者淋巴结增生检出率33.3%最高,胃阴不足型检出率5.0%最低。脾胃湿热型患者Hp感染检出率66.7%最高,胃阴不足型检出率30.0%最低。结论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活检病理变化及Hp感染存在一定关联。

  • 标签: 慢性胃炎 中医证型 胃黏膜 活检病理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内未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小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补体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IgA、IgM、IgG、G3b、G4),C3b、C4红细胞免疫状态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情况。结果在急性期的观察组红细胞免疫状态各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儿在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分别为(1.06±0.12)、(0.72±0.18)、(7.23±1.9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指标;实验组患儿在急性期CD3、CD4和CD4/CD8指标为(61.43±4.86)、(40.32±4.13)、(1.18±0.15),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患儿的免疫功能,并且有部分的B淋巴细胞失调,因此积极调节小儿免疫状态,对患儿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免疫功能 变化规律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cacid,Hcy)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脑梗死患者及41例健康对照者,检测检者血浆中Hcy,维生素B12(VitB12)和叶酸(folicacid,FA)水平并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17.15±4.63µmo1/L)显著高于对照组(10.12±2.62)µ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浆FA和VitB1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男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y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高Hcy血症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同型半半胱氨酸 脑梗死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X3与急性脑梗死(ACI)的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溪市中心医院和沈阳二四二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住院的ACI患者为ACI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1例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组于入院第2、7、14天,对照组于体检当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TX3水平。并且在病例组中分析血清PTX3水平与NIHSS评分、梗死部位、面积大小的相关性。结果ACI组血清PTX3浓度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PTX3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P<0.01)。ACI患者PTX3水平与糖尿病、高血压、房颤、颈动脉狭窄以及梗死面积呈正相关(P<0.05)。ACI患者治疗14天后NIHSS评分与PTX3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ACI患者PTX3水平与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可为判断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Pentraxins 3,NIHSS 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声带息肉伴咽喉返流患者手术前后嗓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声带息肉伴咽喉返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嗓音学分析软件(德国艾克松,XION型)对患者手术前后嗓音予以分析。结果术后Jitter(0.52±1.62)、Shimmer(1.75±0.58)、RSI(3.89±2.35)、RFS(4.70±1.75)明显低于术前(0.62±1.99)、(2.45±1.16)、(7.43±3.12)、(6.69±2.65),P<0.05;术后SPL(73.45±5.15)、MPT(9.97±2.03)明显小于术前(68.15±6.05)、(8.45±2.3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声带息肉伴咽喉返流患者意义重大,可纠正、改善患者嗓音质量,采用嗓音学指标分析,可客观了解患者嗓音质量,在评估手术疗效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声带息肉 咽喉返流 嗓音学指标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一些研究表明,在入院时红细胞分布宽度的数值可能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预测。因此,这项研究计划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是否也能预测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6例为对照组,于入院后24h内及10d后进行APACHEII评分、检测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N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等指标,床旁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组RDW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着心脏功能加重RDW指标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DW与NT-proBNP相关度呈正相关(r=0.520,P<0.05),RDW与APACHEII评分呈正相关(r=0.209,P>0.05),RDW与LVEF呈负相关(r=-0.573,P<0.05),将入院时与入院后第10天RDW指标比较分为升高组与下降组,其中升高组27例,死亡24例(88.89%);下降组29例,死亡6例(20.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可以反映急性心力衰竭危重程度,动态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判断急性心力衰竭近期预后有意义,且高效、易得、费用低,值得推广。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急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前后慢性扁桃体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扁桃体炎患者作为实验组,该组患者均接受扁桃体剥离术,选择同期我院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常规组观察对象,对手术前后健康常规组及实验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手术前实验组CD3+、CD4+、CD4+/CD8+分别为(58.89±6.65)%、(27.67±4.77)%、(1.05±0.22),显著低于健康常规组的(68.43±8.45)%、(36.56±5.87)%、(1.32±0.27)(P<0.05)。手术后实验组患者CD3+、CD4+、CD4+/CD8+分别为(66.76±6.88)%、(34.97±5.88)%、(1.30±0.25),显著高于手术前的(58.89±6.65)%、(27.67±4.77)%、(1.05±0.22)(P<0.05)。结论慢性扁桃体患者会出现免疫功能降低,而切除扁桃体手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扁桃体炎 剥离术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者纤溶系统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人员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人员的FDP、D-D、PCT、CRP和ESR含量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D-D与PCT、ESR之间并不具有相关性,P>0.05。然而,D-D与CRP具有相关性,且为正相关,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人群,重症肺炎患者的纤溶系统功能较为紊乱,与炎症反应有关,临床上监测纤溶系统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变化可用于评估、指导患者的病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工作。

  • 标签: 重症肺炎患者 纤溶系统功能 炎症指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9例,缺血性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期间长期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方法从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到本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78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组患者,选取同期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78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尿生化、残余肾功能、透析的充分性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检测和记录,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透析龄显著短于对照组,透析时的血清肌酐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eGFR水平和尿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透析时间越长,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越低,操作由患者自己操作的生存质量最高,保姆操作的生存质量最低;患者的并发症越多,尿蛋白浓度越高,生存质量越低。结论长期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随透析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同时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操作者、透析时的并发症情况和尿蛋白浓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