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使用全自动色差计从黄色指数的角度对经过辐照之后的环烯烃聚合物样品的黄色指数与辐照剂量、辐照后时间以及辐照源之间的关系。产品经过辐照后的初始黄色指数随辐照剂量的升高而升高,但随着辐照后时间的推移,黄色指数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此外,环烯烃聚合物对不同的辐照源产生的响应(黄色指数)也不同。

  • 标签: 黄色指数 环烯烃聚合物 辐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癌晚期患者放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的临床变化,了解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抽取化疗前后肺癌患者的外周静脉血,使用流失细胞计数术,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4细胞,CD8细胞等细胞的数量。结果在放化疗前,肺癌患者的NK细胞数量高于正常人,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放化疗前后,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化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肺癌晚期 患者 放化疗 免疫功能 临床变化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拉莫三嗪长期治疗癫痫的脑电图变化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2例癫痫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将其均分成46例观察组和46例参照组。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拉莫三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脑电图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人45,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28人。两组患者相比较,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电图正常率为97.8%,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脑电图正常率67.3%,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长期治疗癫痫的脑电图变化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且有效缓解患者病症,安全性较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拉莫三嗪 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辅助及新辅助化疗前后血脂水平和体质量指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50例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后1个月检查时分别检验每位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计算其体质量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TC(血清总胆固醇)、TG(总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体质量指数水平均有所提升(P<0.05),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没有升高(P>0.05)。患者总计发生Ⅰ-Ⅱ度恶心、呕吐29例(58.0%),其中CEF方案出现11例,FE100C方案出现2例,TEC方案出现9例,EC-T方案出现7例;总计发生Ⅲ-Ⅳ度恶心、呕吐21例(42.0%),其中CEF方案出现8例,FE100C方案出现2例,TEC方案出现9例,EC-T方案出现2例。结论化疗会造成乳腺癌患者的血脂和体质量指数升高,还会影响正常饮食,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化疗过程中要注意针对患者的毒副反应,保持饮食营养均衡,尤其是恶心、呕吐反应症状较强的患者,不宜过度饮食,避免化疗后体质量指数及血脂增高明显,预防相关疾病发生。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血脂 体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45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45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并对血清心肌酶的变化做出分析。结果心肌梗死发生后磷酸肌酸激酶(CPK)、α-羟丁酸(α-HBD)、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正常水平均有显著增高,AST、CK-MB以及CPK在发病4~10h间出现高峰值,各值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0.05)。AST和CPK持续2d后数值显著降低。CK-MB有持续波动现象,24h后逐渐下降。α-HBD在4~10h内出现高峰值(P<0.05),6d后明显下降。LDH在4~6d出现高峰值,7d之后明显下降。结论血清心肌酶水平可以作为判断心肌梗死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和心肌梗死治疗的反应指标,对心肌梗死的判定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论文 心肌梗死 血清心肌酶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异。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出血性脑卒中69例,缺血性脑卒中67例,采集两组患者卒中发作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并比较,分析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作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亚型脑卒中患者血压正常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各级高血压构成比存在差异,各级高血压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后血压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血压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度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并且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随血压分级的增高而增强。?

  • 标签: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过程中引起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的特征、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通过对672例行TET检查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筛选出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患者,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2例患者在试验中出现R波电压降低,其中17例开始于运动中2~8min,5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6min;R波电压降低持续4~6min;出现在V4~V6导联16例,Ⅱ、Ⅲ、aVF导联6例。11例在试验中出现T波增高,其中9例开始于运动中2~8min,2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4min;T波增高持续2~6min;出现在V2~V4导联9例,Ⅱ、Ⅲ、aVF导联2例。3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有管腔狭窄病变,其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20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4例,右冠状动脉病变4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5例。结论TET检查诱发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较为可靠的指标。

  • 标签: 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和肺功能的变化,探讨避免慢阻肺反复发作的方法。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7例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IL-2、TNF-α的水平,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①治疗后IL-2明显升高,TNF-α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治疗能使AECOPD患者IL-2明显升高,TNF-α明显降低,改善肺的通气功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L-2 TNF-&alpha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肺康复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108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方法)、研究组(常规康复方法+心肺康复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炎症因子在治疗后的变化进行记录比较。结果研究组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心肺康复计划,能够有效改善其症状,减缓其炎症状况,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肺康复 老年COPD稳定期 临床症状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分析西北某县肝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西北某县2012—2015年所有肝癌出院患者2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份肝癌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和日均住院费用变化趋势不一;县内、县外就医的肝癌患者住院费用差异较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是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合理减少住院天数,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是合理控制住院费用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肝癌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植骨高度变化。方法13例上颌后牙缺失剩余骨高度不足(<10mm)患者共16个种植位点进行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无机牛骨基质(BioOss)。术后即刻及二期复诊时拍摄CBCT测量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两者之间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从7.95-12.97mm,平均10.37±1.61mm;术后修复完成时间从4-10个月,平均6.0±1.76个月;术后复诊拍摄CBCT时间3-6个月,平均4.31个月,复诊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从5.83-15.24mm,平均10.07±2.31mm;与术后即刻相比,上颌窦底提升高度改变幅度从-2.12-5.32mm,平均降低0.30±1.84mm,占术后即刻上颌窦底提升高度的2.9%,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1)。结论穿牙槽嵴顶四周剥离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短期内大部分位点植骨高度降低,少部分位点植骨高度增加,总起来说植骨高度稳定无显著变化

  • 标签: 牙种植 上颌窦底提升 剩余骨高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变体位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60例,将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并实施转变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复发情况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生命体征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肺炎患儿转变体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生命体征、加快各项临床症状好转,同时减少复发可能性。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转变体位护理 生命体征 复发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二甲双股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后卵巢形态变化,为以后的临床用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收的6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其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前后均为患者提供了卵巢形态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根据统计研究,经过治疗的患者,其胰岛素敏感指数比之前有所上升,前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患者的HOMA(IR)、促黄体生成素、睾酮、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比治疗前有所降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症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该治疗方式会破坏卵巢形态,对卵巢形态恢复造成影响,而且也会对患者体内的激素分泌造成影响,使用时需要对这些情况引起重视。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二甲双胍 卵巢形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中采用个体化护理对其应对方式与生命体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应对方式与生命体征水平。结果观察组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较对照组低,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自责、退避、幻想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中采用个体化护理能有效消除患者负面情绪,稳定其生命体征变化,促进术后身体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经皮肾镜碎石术 个体化护理 应对方式 生命体征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彩超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64例高血压病患者,和同时期健康老年患者62例作为对照,均进行彩超检查,检测两组在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的内径(Carotidarterydiameter,CAD)、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斑块发生率、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flow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最大剪切率(Maximumshearrate,SR)等水平变化情况,比较在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高血压1、2、3级在CCA的CAD、TMT、PSV、RI、PI指标变化比较。结果高血压组斑块数34例、发生率53.13%,对照组斑块数9例、发生率14.52%;高血压组在CCA、ICA的CAD、IMT、RI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CA、ICA,而在PSV、SR上高血压组CCA、ICA显著低于对照组CCA、ICA,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组在PSV、EDV、平均流速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RI、PI上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等级越高,则IMT、RI、斑块发生率越高,而SR、PSV水平则越低,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异常,且颈动脉硬化程度和血压升高呈正比,彩超在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上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