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几种质控方案设计工具,根据我室现有检测方法实际性能设计理性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依据美国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确定临床总允许误差(TEa),以长期室内质量控制的数据估计各方法的不精密度(CV%),以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能力对比检验(PT)成绩估计不准确度(bias%),以此计算临界误差的大小,按照方法的过程能力大小使用质控选择表格进行规则的初期选择,并用功效函数图确认质控方法的性能,确定到达特定水平质量保证时,不同规则及每批测定质控个数需检出的临界误差大小,并建立操作过程规范图.结果:我室总胆红素(TB)、肌酐(CREA)、胆同醇(CHO)的测定在低值水平处方法性能较差,不能很好地检测出误差,需要查找原因进行质量改进,其他项目可根据方法性能选择不同的规则进行控制.结论:通过质控方案设计工具的使用,建立适合本室的方法控制规则,既保证测定结果能够满足临床的质量要求,又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通过积极查找并解决不满意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我室的过程能力.

  • 标签: 室内质量控制 质控方案设计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肺结核患者中应用医合作模式,探究分析该模式的肺结核控制效果。方法对我市2014年1月-2018年12月综合医疗机构网络直报、转诊以及的结机构追踪情况进行分析,并探究分析医合作模式对肺结核发现所发挥的作用。结果相较于2014年,2018年我市综合医疗机构实际报告率明显有所升高,最高可达到123.98%;转诊到位率有所升高,最高可达90.73%;追踪到位率有所升高,最高可达92.95%;总体到位率也明显有所升高,最高可达97.53%(P<0.05);活动性患者发现贡献率有所升高,最高可达70%(P<0.05);肺结核发现患者的贡献率有所升高,最高可达78%(P<0.05)。结论医合作模式在我市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发现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著提升了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防合作模式 肺结核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且不断趋于年轻化。利用体检信息,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检查,对于慢性病的早期发现、预防、治疗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业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疾病预防控制所,长期致力于卫生保健防疫服务,本文将就如何利用体检信息开展慢性病控进行初步探究,以期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进步作出一些努力。

  • 标签: 体检信息 慢性病 防控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前置胎盘剖宫产妇的临床治疗中实施不同止血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特定时段的78例前置胎盘剖宫产妇作为研究资料,依据止血方案的差异将其以11的比例分为2组,给予宫腔填纱的为对照组,观察组则实施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法;对比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性恶露时间、止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0.45±10.56)Min、术中出血量(545.63±55.45)ml、术后血性恶露时间(2.11±0.45)d;各指标用时均低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高达94.8%,并且术后并发症只有5.1%;相较于对照组74.3%的止血成功率和20.5%的术后并发症来说,效果明显较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剖宫产妇的临床治疗中实施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腔填纱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法 前置胎盘剖宫产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XELOX方案及mFOLFOX6方案在Ⅲ期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化疗效果。方法92例胃癌患者在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后接受辅助化疗,按照化疗方案不同分为XELOX方案(48例)和mFOLFOX6方案(44例)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的毒副反应、生存质量及3年生存率。结果XELOX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mFOLFOX6组(P<0.05),但手足综合症发生率显著高于mFOLFOX6组(P<0.05);XELOX组患者的总生存质量子量表、疲乏、失眠、食欲减退的维度评分高于mFOLFOX6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于Ⅲ期胃癌患者的术后辅助化疗,XELOX方案的安全性更高。

  • 标签: XELOX mFOLFOX6 Ⅲ期胃癌 术后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的临床特点,提出院感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47例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严格遵循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的相关标准对患者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实验,分析检查结果和感染科室。结果检出最多的多重耐药菌是大肠埃希菌;最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是呼吸科;发生感染最多的部位是呼吸系统。结论定期检测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制订控策略,是减少医院感染、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临床分析 医院感染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微创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胸部微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对比发生者和未发生者一般资料,为制定胸部微创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本组患者中,肺部感染率为17.00%,其中发生者中年龄>60岁、吸烟、合并慢性病、手术时间>4h、术中出血量>700ml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者构成比均远高于未发生者,两样本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部微创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需要针对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控制肺部感染率。

  • 标签: 胸部创伤 微创手术 肺部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急诊脑梗塞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脑梗塞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NIHSS评分等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NIHSS评分等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NIHSS评分等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之后,既能改善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还能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从而达到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急诊脑梗塞 最佳护理方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重症科内重症昏迷应用规范方案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4年12月到17年12月收治的98例急重症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这98例患者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9例患者。对照组的治疗方案是常规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方案是规范治疗,对两组急重症科重症昏迷患者应用方案后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就治愈率而言,观察组患者治愈率77.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8.78%。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20.4%是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是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对急重症科重症昏迷患者应用规范方案治疗有显著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重症昏迷 规范方案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一种气道湿化管固定痰片对喉癌术后伤口及患者气道切口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 100例行气管切开或气道造口的喉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观察组采用气道湿化管固定痰片,对照组未采用。观察两组气道湿化管移位或脱管发生率、痰液粘稠度、痰量记录准确性、伤口浸渍程度、患者换药次数及费用,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气道湿化管移位或脱管发生率低、气切纱布保持干燥时间、痰液性状观察记录、痰液清理时间、伤口浸渍程度,切口舒适度及满意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采用气道湿化管固定痰片后气道湿化管固定好,气切口痰液清理方便,预防患者伤口及气道口浸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气道湿化管固定防痰片 喉癌 气管切开术 伤口浸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2月,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4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对比护理结局指标。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IS、ADL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象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医方案可使患者获益,提高康复的效果。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早期康复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方案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个月的电话随访,观察组建立延续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Barther指数、HPLPII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观察组患者Barther指数、HPLPII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与健康行为,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延续护理 护理方案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梗阻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并将其分为个性化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其中个性化护理组患者20例,常规护理组20例,观察比较不同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调查所受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个性化护理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并且接受个性化护理组的患者的满意度极高。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肠梗阻病患有助于提高护理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肠梗阻患者来说,个性化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肠梗阻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护理方案。方法调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消化内镜的清洗护理状况,其中32套消化内镜实施常规的消毒流程,32套消化内镜在实施常规消毒流程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是否实施护理的内镜消毒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消化内镜的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过程中,给予相关的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消毒不合格而引起的健康隐患,并使内镜消毒合格率得以有效提高。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背景偏瘫(Hemiplegia)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肢、下肢、面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偏瘫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意识障碍性偏瘫、迟缓性偏瘫、痉挛性偏瘫、轻偏瘫,需要借助于矫形鞋进行治疗。目的探讨早期使用矫形鞋对偏瘫患者足下垂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浏阳市集里医院(黑龙江省康复医院)进行物理治疗的男性患者50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人,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进行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每天观察两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无退出及死亡,运动康复治疗介入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但是治疗组和对照组3个月时Barthel指数有显著差异(P<0.05)。3个月时对照组在10m测试最大步行速度为(23.5±2.8)m/min,相较于治疗组(39.7±10.2)m/min较慢,治疗组患者步行速度较对照组患者步行速度明显加快(P<0.05)。矫形鞋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护理的满意度。早期矫形鞋干预对于偏瘫患者足下垂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

  • 标签: 矫形鞋 偏瘫患者 足下垂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跌倒护理干预在老年病科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老年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96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参照组(n=48),以及实施跌倒护理干预的研究组(n=48),比较两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探讨跌倒护理干预在老年病科应用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为4.17%、护理满意度为97.92%,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的22.92%、79.17%,且最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跌倒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病科,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跌倒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防跌倒护理干预 老年病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标探究病理操作技术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02月这一时间段,强化对我院病理科工作人员,各项操作技术水平和规范性,展开质量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回顾分析2014年06月~2015年09月,病理科操作技术质量控制水平的基础上,对比在质量管理前后,操作技术变化情况。结果在经过一年的严格管理后,病理操作技术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管理后制片失败、制片错漏等现象发生率,同管理前相比,得到极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理操作技术展开质量管理,可以降低制片错漏或失败等,其他问题的发生数量,提高病理技术水平,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病理操作技术 常见问题 处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护理方案和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80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常规性护理和综合性护理方式,护理后对效果对比。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乙组的满意率92.5%,甲组的满意率为75%,乙组的满意率高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进行分析,乙组的各项时间少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对肝胆手术后发生胆瘘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方式,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胆手术 胆瘘患者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抗菌药物是通过应用的优化从而获得更强的抗菌活性和最佳的临床效果,为了减少毒性以及获得预防耐药性的给药方案,需要对抗菌药物给药方案进行探析。药动学药效学的参数和临床的疗效是密切相关的,从这一角度出发,应该考虑各种情况下的病理以及生理状态下的剂量选择,从而确定最佳的用药方案,充分的将药物的毒性考虑进去。对不同严重感染程度的患者要采用不同剂量和方案的给药,重症患者要重视负荷的药剂。给药方案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摸索的过程,针对耐药的基础等方面,需要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方案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