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规律间断硬膜外给药分娩镇痛对产间发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来我院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A组(n=60)给予0.15%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B组(n=60)给予0.08%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分别给予两组产妇以每小时8ml的速度进行硬膜外腔注入给药。观察不同时间点两组产妇的鼓膜体温和产妇VAS评分,以及产妇产间的发热率。结果两组产妇均在接受硬膜外镇痛后4h、5h,分娩时和分娩后1h的鼓膜体温明显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产妇的VAS评分在镇痛后4h、5h,分娩时和分娩后1h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产妇的产间发热率,A组产妇的产间发热率低于B组产妇。结论规律间断硬膜给予0.15%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或0.08%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均可以为产妇提供满意的分娩镇痛效果,但低浓度的罗哌卡因更能在有效地控制分娩期间体温的大幅度升高,高浓度罗哌卡因可减少产间发热率的发生,因而临床上需要根据产妇的个体差异,进行产妇的自控镇痛,最终选取有效的剂量。

  • 标签: 罗哌卡因 硬膜外给药 分娩镇痛 产间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骨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骨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骨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骨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骨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骨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老年病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的趋势。针灸在治疗老年病方面效果显著,针灸能够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在选择穴位等方面形成了一定规律,本文主要对中医针灸治疗的规律进行综述。

  • 标签: 针灸 老年病 规律
  • 简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校的两个特色学科——眼视光学和医学检验取得了长足的的发展,以此为案例,可以看出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交叉与融合、教育国际化、产学研结合对于学科建设的意义。

  • 标签: 特色学科 发展 高校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学科交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长期接受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均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规律血液透析过程中应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各维度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应用在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加临床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个案管理护理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骨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骨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骨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骨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骨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骨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在医学院校中生物化学的学习一直是学生头疼的问题,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笔者针对生物化学的知识结构特点,结合学习迁移规律,介绍了利用生物化学各部分内容及之问的共同要素,构建良好知识结构,从而实现学习迁移。

  • 标签: 生物化学 教学理论 学习迁移 生物化学教学 学习迁移规律 知识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内未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小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补体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IgA、IgM、IgG、G3b、G4),C3b、C4红细胞免疫状态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情况。结果在急性期的观察组红细胞免疫状态各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儿在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分别为(1.06±0.12)、(0.72±0.18)、(7.23±1.9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指标;实验组患儿在急性期CD3、CD4和CD4/CD8指标为(61.43±4.86)、(40.32±4.13)、(1.18±0.15),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患儿的免疫功能,并且有部分的B淋巴细胞失调,因此积极调节小儿免疫状态,对患儿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免疫功能 变化规律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分析防治高血压中药复方专利的用药规律,为高血压新药的研制提供支持。方法查找1990年至今公布的防治高血压的中药复方专利,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专利药物组成、药对配伍等规律。结果防治高血压专利常用药物中黄连、川芎、钩藤等为高频使用中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等使用较多。结论防治高血压用药规律的挖掘,可为高血压中药复方研发及专利保护提供了参照。

  • 标签: 高血压 数据挖掘 专利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3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主要分析资料,以便更好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不良反应与它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经统计结果发现,50~59岁患者的占比最高,为28.44%,静脉滴注构成比最高,为76.12%,抗感染药物构成比最高,为33.58%,同时实验室检查有存在部分异常情况。结论提高医护人员的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意识,是防止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的重要途径,同时在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后,及时实施对症治疗也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43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的50名小儿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中分别处于急性期与恢复期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其补体水平、红细胞免疫状态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中急性期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细胞免疫状态水平(除免疫黏附抑制因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除CD8+)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患儿的上述指标均较急性期显著升高,但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中急性期患儿的免疫黏附抑制因子及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恢复期显著较急性期降低,但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其免疫功能较正常儿童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积极调节免疫状态可有效改善患儿疾病状态。

  • 标签: 小儿肺炎 支原体感染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采取中医治疗的组方配伍规律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资料100例,根据中医辩证将100例患者分为风寒湿型与风湿热型,针对风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祛寒通痹汤进行治疗,针对风湿热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清痹汤进行治疗,比较不同组方治疗效果和配伍规律。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运动能力水平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增强,风湿热型类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风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期表现为本虚标实型,因此治疗组方配伍规律应该保持活血舒筋止痛、清热利湿、祛风通络以及祛寒化湿方药为主。结论风寒湿与风湿热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的主要病机,不同中医证型存在不同临床特征,所对应的药证主要为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活血舒筋止痛以及祛寒化湿,但是需要根据辨证论治随症加减。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治疗 组方配伍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刘新祥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刘新祥教授2014年1月-2016年5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部分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采用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刘新祥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用药物及分析方剂中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符合要求的99名患者病例,共506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挖掘刘新祥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方及8首新处方。结论刘新祥教授善于从脾肾双补角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 标签: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系病症 刘新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检索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2014年06月至2016年12月在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住院的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70例,研究%IBW1、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中医证型脾气虚证25例(35.71%),肺气虚证25例(17.14%),肺阴虚证13例(18.57%),阴虚火旺证11例(15.71%),瘀阻肺络证9例(12.86%)。(2)性别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男性34例,脾气虚证12例(35.3%)、肺气虚证4例(11.8%)、肺阴虚证6例(17.6%)、阴虚火旺证7例(20.6%)、瘀阻肺络证5例(14.7%);女性36例,脾气虚证13例(36.1%)、肺气虚证8例(22.2%)、肺阴虚证7例(17.4%)、阴虚火旺证4例(11.1%)、瘀阻肺络证4例(11.1%),P>0.05,各证型男女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年龄与证型的关系40-49岁患者11例,脾气虚证6例(54.5%)、肺气虚证2例(18.2%)、肺阴虚证6例(18.2%)、阴虚火旺证1例(9.1%)、瘀阻肺络证0例(0.0%);50-59岁患者23例,脾气虚证8例(34.7%)、肺气虚证3例(13.0%)、肺阴虚证4例(17.4%)、阴虚火旺证4例(17.4%)、瘀阻肺络证4例(17.4%);60-69岁26例,脾气虚证6例(23.1%)、肺气虚证4例(15.4%)、肺阴虚证5例(19.2%)、阴虚火旺证6例(23.1%)、瘀阻肺络证5例(19.2%);70-79岁11例,脾气虚证5例(55.6%)、肺气虚证3例(33.3%)、肺阴虚证2例(22.22%)、阴虚火旺证0例(0.0%)、瘀阻肺络证0例(0.0%);P<0.05,各证型年龄分布组间有统计学差异。(4)%IBW1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中,以轻度营养不良为主;肺阴虚证中,中度营养不良为主;阴虚火旺证、瘀阻肺络证中,重度营养不良为主,P<0.0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营养缺乏症中医各证型的%IBW1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中医各证型%IBW1的下降,P<0.0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营养缺乏症中医各证型%IBW1的下降有统计学差异。(5)血清白蛋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脾气虚证中,中度营养不良为主,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阴虚火旺证、瘀阻肺络证中,重度营养不良为主,P<0.0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营养缺乏症中医各证型的血清白蛋白有统计学差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营养缺乏症中医各证型血清白蛋白的下降,P<0.0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营养缺乏症中医各证型血清白蛋白的下降有统计学差异。(6)血清总蛋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脾气虚证中,中度营养不良为主,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阴虚火旺证、瘀阻肺络证中,重度营养不良为主,P<0.0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营养缺乏症中医各证型的血清总蛋白有统计学差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营养缺乏症中医各证型血清总蛋白的下降,P<0.01,表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营养缺乏症中医各证型血清总蛋白的下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营养不良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气虚证为主,中医证型的分布与性别无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肺阴虚证病人逐渐增多;中医证型的分布与营养不良具有相关性,随着营养不良的加重,阴虚火旺证、瘀阻肺络的病人逐渐增多。

  • 标签: 晚期肺癌 营养不良 中医证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因对策略。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进行检测的13220份尿检样本的资料,对于尿常规检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其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处理。结果在目前临床实施尿常规检查的过程中,出现误差较大的标本例数为100例,占比例为0.75%。误差最多的申请单,共66例,占比66%。其次为运送过程,占比例24%,标本采集误差占比例为8%,标本自身中出现的误差占比为2%。结论在对患者实施临床的尿常规检验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在实际的对其实施检验时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保证到尿常规检验的正常进行。

  • 标签: 临床尿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应用策略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外科医院感染影响因素,针对因素实施全程综合护理。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5月--2018年05月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6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有43例医院感染(6.48%)。深入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比较常规化护理与全程综合护理的影响。结果并发细菌感染、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长时间持续感染、长期应用呼吸机是胸外科医院感染高危因素。胸外科手术患者664例中,有332例全程综合护理,医院感染率为2.11%(7/332),有332例常规化护理,医院感染率为10.84%(36/332),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且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胸外科应当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医院感染防治重点,临床治疗期间尽量将呼吸机应用时间缩短在72h内、感染时间控制在3d内。全程综合护理能够大大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胸外科 医院感染 影响因素 全程综合护理 预后
  • 简介:护患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最广泛、影响最复杂的一种人际关系。护理工作有一大部分是通过与患者沟通来实现的,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有效治病的前提和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加强护患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作为护士应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并将沟通落实到实际工作的一言一行中。由于医院环境特殊,影响护患沟通的要素很多,现分别从护士和患者的角度来讨论每个要素。

  • 标签: 护士病人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探讨其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儿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中存在的护理问题。结果本组的60例患儿中,共8例发生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3.3%,其中2例为患者因素,占25%,3例为医院管理因素,占37.5%,3例为护理人员因素,占37.5%。结论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护理人员较差的法律意识以及护患沟通问题,因此医院应该进一步加强管理,认真的培训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使护理质量和水平提高,从而实现儿科护理的安全性。

  • 标签: 儿科 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护理在哮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影响。方法本文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哮喘治疗的患者84例按照其入院时间和顺序的不同的分为两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42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用呼吸护理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上均存在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哮喘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呼吸护理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的运用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了护理和治疗的效果,为患者的更好治疗和康复提供了基础,值得予以的临床推广。

  • 标签: 哮喘 呼吸护理 常规护理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对66名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对照组仅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问题分析,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后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心理护理可以使肝癌患者在最好的心理状态下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肝癌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