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现代产科的发展,促进自然分娩已成为产科工作者的共识。自由体位待产与分娩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自由体位运用于整个产程〔1〕中,能有效缩短总产程的时间,降低侧切率、减少产妇出血量、降低产钳和剖宫产的机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患者分娩经历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8年2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符合阴道分娩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第一产程取床上卧位,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分娩。观察组则采用第一产程在临产活动室采取自由体位(如使用分娩球坐、趴,扶手推车走动,扶舞蹈杆站立、一脚踩在矮板凳上等),第二产程自由选择舒适的体位。比较两组患者的会阴切开机率、会阴裂伤程度、降低手术分娩率、提升分娩经历的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在产程中的应用,能有效的缩短产程,促进产妇舒适度,使产妇在产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了自然分娩。

  • 标签: 自由体位 自由体位分娩
  • 简介: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侵入性诊疗措施的广泛应用,使临床假酵母菌感染发生率日益增高.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多、免疫功能较差,易产生假酵母菌(念珠菌)医院感染.为了解老年患者假酵母菌医院感染的现状,统计了本院近3年来老年患者感染中分离的假酵母菌菌株并进行了耐药性分析.

  • 标签: 假丝酵母菌 医院感染 现状 调查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肠炎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6例急性肠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与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77.5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血时间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炎患儿通过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不仅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还能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肠炎 阿奇霉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肠内营养支持是满足人体生理需求的重要方式,该种方式的效果较好,操作也非常简单,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就我院实际操作情况,来探讨经鼻胃镜导引导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消化内科 胃空肠管置入 鼻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因分析+针对性预控护理在新生儿脐部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1月至4月于我院分娩的70例新生儿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等量均分为35例一般预防组与35例根因分析+针对性预控护理组,对上述两组新生儿研究样本干预后在脐部感染发生比例方面的差异度加以比较分析。结果根因分析+针对性预控护理组干预后的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比例显著低于一般预防护理组研究样本,(P<0.05)。结论根因分析+针对性预控护理具备较好的新生儿脐部感染预防功效。

  • 标签: 脐部感染 新生儿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脑瘫行神经节苷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2015年3月自愿参与调查研究的小儿脑瘫患儿80例作为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治疗,试验组采用神经节苷酯疗法治疗,并于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临床疾病缓解率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瘫患儿行神经节苷酯疗法作用突出,可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提高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 标签: 神经节苷酯 小儿脑瘫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一共(100例)作为观察组,将输血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2月1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100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60例患者输血后发生过敏反应、40例患者输血后产生发热反应,在表2研究中显示,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各项指标和对照组输血后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具有差异,由此证明,输血次数≥3次患者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P<0.05。结论在患者输血过程中,应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能显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优质护理实施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的86例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实施护理后效果。结果研究表明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率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状,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 标签: 肺癌 术后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帕金森患者应用多巴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照组和对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多巴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多巴肼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相比于对照组的76.67%,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显著,相比于单用多巴肼,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巴丝肼 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展开研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所收治的88例患者,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其中,患者需要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对观察组予以风险护理,然后对其护理的具体效果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其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强化风险护理可以强化护理的质量,提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的速度,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手术室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及康复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脑出血患者62例,采用GUSS量表对术后早期吞咽障碍进行筛查,并采取康复护理对策,开展康复训练及饮食指导,最后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选62例患者中,49例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吞咽障碍,发生率为79.03%。49例吞咽障碍患者经康复护理后,痊愈21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47例,总有效率为95.92%。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3±10.5)d,且均未发生严重营养不良、肺炎等并发症。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利用GUSS量表及时筛查并发现,进而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 标签: 脑出血 术后早期 吞咽障碍 筛查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无缝隙对接护理提升急性消化内镜护理效率。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消化内镜治疗患者6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对接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急性消化内镜治疗患者临床中采用无缝隙对接护理措施,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显著,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无缝隙对接护理 消化内镜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究。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展开观察与对比。结果经问卷调查结果得出,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要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相比无较大差异,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两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加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梗死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中鸟巢式护理模式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新生儿76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分别给予一般护理干预、鸟巢式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与新生儿家属满意情况。结果各项指标比较,包括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与出暖箱时间等,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指标观察,包括新生儿进奶量增加、排便次数、首次胎便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观察组优势均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78.95%(30/38)、97.37%(37/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鸟巢式护理模式应用下,有助于患儿各项体征指标保持稳定,且可提升新生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鸟巢式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中的300名经历了手术室治疗并接受了护理的患者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这30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我们对其进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最后将两组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患者对我院的护理模式满意度和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结果。结果干预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我院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我院声誉,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且有效降低了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我院相关管理人员可积极采用此方法。

  • 标签: 护理标识 手术室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护理当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哮喘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护理当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哮喘知识知晓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支气管哮喘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巴肼结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4月80例帕金森患者分组。对照组只用多巴肼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巴肼+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帕金森转归率;时间概念、表达能力、记忆力、阅读与理解指标;干预前后患者MMSE评分、UPDR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帕金森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时间概念、表达能力、记忆力、阅读与理解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MMSE评分、UPDRS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MMSE评分、UPDR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多巴肼结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多巴丝肼 普拉克索 帕金森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和产房内感染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80例在产科住院的产妇(2015年10月12日到2016年10月12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护理工作者对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工作者对其实施产房舒适护理),各40例,对比2组产妇的助产质量及产房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助产质量评分及产房内感染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护理工作者对产妇实施产房舒适护理能够降低产房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助产的质量。

  • 标签: 舒适护理 助产质量 产房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4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包括支持治疗、药物应用、常规检查以及环境管理等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护理,包含风险识别、评估、处理以及效果评价。统计两组孕产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应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为2.8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29%,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为27.1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产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不安全因素分析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按照其家长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采取临床传统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新生儿在护理前针对不安全因素展开探讨,再实施护理措施。对两组新生儿的感染、腕带丢失、技术操作问题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新生儿采取两种不同的临床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新生儿两组新生儿的感染发生率、腕带丢失几率、技术操作问题的发生率等方面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展新生儿护理工作之前,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认真探讨和分析,提高新生儿护理的实效性,促进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临床上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不安全因素 护理干预 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