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压电基因传感阵列检测系统。方法:首先利用精细微加工法制作单个传感,在此基础上先后构建了粘胶式以及夹具式2×5型传感阵列。并自行开发研制自激式振荡电路、PESAV2.0版频率记录分析软件。将它们与计算机联用以构建传感阵列检测系统。结果:成功地制造出了在气、液相中稳定振荡的单个传感,构建的粘接式及夹具式传感阵列各有其优缺点;自激式振荡电路有非常强的振荡能力,在液相中起振非常容易,其频率稳定度也可达实用要求。PESAV2.0版频率记录分析软件具有自行设置各初始参数,实时记录频率变化、自动绘制频率变化趋势图及分析结果等多项功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传感阵列检测系统,搭建起一个基因检测的技术平台,为临床上病原性微生物的检测以及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方法。

  • 标签: 压电基因 传感器 检测系统 建立 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启瓶器的情况下应用一性20ml注射针帽开启粉剂药瓶铝制切迹的实用性及方法比较。方法应用两种方法使用一性20ml注射针帽开启铝制粉剂药瓶内口,将两种方法与普通启瓶器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方法都可以因地制宜的就地取材,便于在无启瓶器的情况下进行启盖、配药,且时间花费与启瓶器耗费时间无大的差别。用第一种方法操作简单,护士容易掌握且熟练度高,但容易划伤手指;第二种方法操作也容易掌握,但不容易划伤手指。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无启瓶器的情况下,护士可以巧用一性20ml注射针帽做粉剂药瓶启瓶器,用创新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小问题。

  • 标签: 启瓶器 注射器针帽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是21世纪外科学最新三大进展之一。加速康复外科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临床优化措施,以减少围术期生理和心理创伤应激,减少并发症,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20多年来,ERAS在国内外已经拓展至多个外科领域并取得了卓越成效,其中麻醉管理在ERAS的各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外科领域,小儿外科的相关研究较少。小儿加速康复外科的实施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而这一人群往往面临更复杂的外科应激。目前尚无针对小儿外科的整套ERAS体系。本文主要综述小儿麻醉在小儿外科ERAS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小儿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一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在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对切口感染的作用效果,为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进行的普通外科腹部手术200例,依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一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对切口进行保护;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无菌纱布垫对切口进行保护;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切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及住院时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2.00%,丙级愈合即切口感染5例均优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61.00%,丙级愈合即切口感染1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23.8±9.7)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29.1±12.6)d,其中χ2=3.333,P=0.00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性切口保护固定牵开有效对腹部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具有降低作用。

  • 标签: 切口感染 切口保护 腹部手术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性包皮环切缝合行包皮环切手术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包茎与包皮过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选择传统包皮环扎术治疗)和实验组(70例,选择一性包皮环切缝合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性包皮环切缝合行包皮环切手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包皮环切手术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 手术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病变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伴随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世界范围内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数量出现了明显增多。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如果无法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处理,病情会出现明显进展,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死亡,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当中,临界病变斑块对患者病情进展有重要影响,临床应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患者介入治疗的方法等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临界病变斑块 进展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喉癌患者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喉癌患者10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2组住院时间和依从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喉癌患者住院时间(11.03±1.02)d,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喉癌患者依从性为96.00%,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喉癌患者术前准备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研究。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喉癌患者 术前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一性包皮环切缝合与传统术式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前者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随机将2016年2月-2018年6月包茎与包皮均过长的148例患者分成一性包皮环切缝合组与传统术式组,74例/组,分组的依据是选择的手术方案不同,观察两组术后感染、出血及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缝合组在术后出现感染、出血及水肿等并发症的几率为13.51%(10/74),传统术式组为29.73%(22/74),显著的高于缝合组,差别有差异(P<0.05)。结论一性包皮环切缝合操作过程较为简便且安全,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整体临床效果更加。

  • 标签: 包皮环切缝合器 并发症 传统术式术 应用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前准备方法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6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使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后护理方法30例作为加速康复组,使用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法30例作为传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耐受半流饮食时间、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后护理方法与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法相比.耐受半流饮食和肠道恢复通气时间明显提前(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护理方法较传统的术后护理方法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且加快了患者术后肠道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结肠/外科学 直肠/外科学 手术后医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学专业学生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在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两组学生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和试验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理学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并提升其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病理学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加速康复外科在减少普外科常见单病种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胆结石、阑尾炎、腹股沟疝三种单病种疾病患者252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120例,采用快速康复手段处理;对照组132例,给予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费用超支率、住院总费用、肠道排气时间、术后呕吐及误吸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及再入院率的区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费用超支率明显减少,住院总费用显著降低,肠道排气时间缩短,两组患者术后呕吐及误吸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普外科常见单病种疾病可降低费用超支率,减少医保开支,加快患者康复,且安全可行。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单病种
  • 简介:摘要目的在药物滥用人群中预防艾滋病、降低毒品伤害方法以同伴驱动社区干预工作方法为起点,同伴为基础,外展干预活动、清洁针具等物资发放、健康教育活动、小组活动、艾滋病快速检测等活动。结果同伴驱动社区干预工作实现了在药物滥用人群中预防艾滋病和降低毒品伤害的目标,同时也对干预工作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同伴驱动社区干预 药物滥用 降低毒品伤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在超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8月~2018年05月期间收治的40例超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单双号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加速外科康复理念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采取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术后3个月,采取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EQ-5D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加速外科康复理念 超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小儿呼吸阻塞患儿行以沙丁胺醇氧驱动雾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110例小儿呼吸阻塞患儿,随机将所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氧驱动雾化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呼吸阻塞患儿行以沙丁胺醇氧驱动雾化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沙丁胺醇 氧驱动雾化 小儿呼吸阻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23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24hIII级疼痛患者数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过程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帮助患者较快恢复健康,尽早出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识别以及临床处理能力。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某医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其急性输血反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共有35268人输注了88439U的各种血液成分,其中主要为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以及去白血小板;笔者观察到输血期间共有165例患者出现180急性输血反应,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47%(165/35268),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以及过敏性输血反应(ATR)占95.56%(172/180)。结论由此可见,在临床出现的急性输血反应中,主要是以FNHTR以及ATR为主,输注血小板反应发生率最高。由此,给予患者合理输血、减少血液输注次数以及自体输血是当前减少输血反应的最好措施之一。

  • 标签: 急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胃癌患者接受胃大部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甄选108例研究对象,均为在2015-2017年时间段在我院采取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以对照实验要求为依据,以随机原则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都包含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优良率以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93%,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1.8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7%,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融入到胃大部分切除术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能够显著地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实践效果良好。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胃癌 胃大部切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与立式洗板机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检测丙型肝炎抗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7年5月丙型肝炎患者血清38例,分别用四种组合(温箱孵育加手工洗板、温箱孵育加立式洗板机洗板、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加手工洗板、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加立式洗板机洗板)方法检测其丙型肝炎抗体。其中,对照组采用温箱孵育加手工洗板的传统方法进行检测,观察组则分别采用其他三种方法进行检测,最后计算出S/CO值,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酶免反应加速仪加立式洗板机洗板和温箱孵育加手工洗板检测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温箱孵育加立式洗板机洗板、酶免反应加速仪加手工洗板和温箱孵育加手工洗板检测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CV-Ab检测过程中,可使用温箱孵育加手工洗板、温箱孵育加立式洗板机洗板、酶免反应加速仪孵育加手工洗板三种组合方法,不推荐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与立式洗板机同时使用。

  • 标签: 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 立式洗板机 手工洗板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至我院就诊的给予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患者86例,其中对常规组给予一般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实验组融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0%与25.58%,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35%与79.07%,P<0.05。结论对给予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患者采取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围手术期 腹腔镜 肝癌切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可行性。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6月9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实验组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消化道肿瘤患者满意水平;住院的时间、手术实施的时间、肛门排气的时间、尿管留置的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焦虑程度、心理抑郁程度、疼痛水平;血容量降低、口干等消化道肿瘤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消化道肿瘤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的时间、手术实施的时间、肛门排气的时间、尿管留置的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焦虑程度、心理抑郁程度、疼痛水平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焦虑程度、心理抑郁程度、疼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容量降低、口干等消化道肿瘤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消化道肿瘤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并促使手术进程更顺利和恢复更快,减少并发症,减轻痛苦,患者满意水平高。

  • 标签: 消化道肿瘤 围术期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