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病理确诊情况予以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病理检查结果。结果40例患者中2例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38例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良性疾病,包括单纯性甲状腺瘤肿、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几种类型。40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甲状腺切除+局部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腺叶切除+峡部切除、甲状腺局部切除等。结论病理检查是非常重要的甲状腺良性疾病确诊手段。

  • 标签: 甲状腺良性疾病 病理确诊 价值
  • 简介:摘要抗凝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抗凝药物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决定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不断出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起效快,消除快,抗凝效果具有可预测性,无需常规监测等优点,本文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血栓栓塞性疾病 达比加群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对策。方法在本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接收的所有患病儿童中挑选出210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家长抽签法把210名儿童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划分到对照组的105名儿童要接受护理人员为其提供的基础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的105名儿童则进行预防传染性疾病管理。然后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病孩子在接受儿科医生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传染性疾病在医院内部感染的实际情况并展开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组孩子在住院期间所产生的医院内部感染发病率要比对照组低很多P<0.05。结论患儿在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部接受治疗期间,护理工作人员应对其展开预防疾病感染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传染性疾病在医院内部感染的发病几率。

  • 标签: 儿科 预防控制对策 传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二维及彩色血流分析超声在肺周围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检查的140例肺周围性病灶,其中肺结核72例(包括结核性毁损肺)、肺炎44例、肺癌24例。分析病灶形态、内部回声、彩色血流分布、是否有钙化、是否伴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的声像图特征,回访该组病例均符合临床或病理诊断。结果72例肺结核病灶的内部回声表现为液实混合型,除14例脏层胸膜下类圆形病灶无钙化外,其他均可见钙化灶,与肺炎、肺癌有着明显差异;44例肺炎病灶形态呈楔形,除3例结核性毁损肺外,以及血流分布呈树枝状,与肺结核、肺癌有明显差异;24例肺癌中均伴有壁层胸膜非均匀性增厚,且中量的胸腔积液,除14列类圆形的肺结核病灶外,形态也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超声通过胸壁软组织及胸腔积液作为透声窗,能清晰显示肺周围性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分析二维及彩色血流,在肺结核、肺炎、肺癌中找出差异,提高诊断率,对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超声 肺周围性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防治模式在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邵家岭社区275名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应用综合防治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居民相关疾病知识测评得分、健康生活常识测评得分,比较居民运动参与率。结果干预后,居民对相关疾病知识测评得分和健康生活知识测评得分显著提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居民运动参与率显著提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防治模式在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应用效果理想,能更好保障居民健康与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综合防治模式 疾病知识测评得分 健康生活知识测评得分
  • 简介:参与血栓形成的因素十分复杂,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一些止血基因因子的变化与血栓形成明显相关,如蛋白C(PC)、蛋白S(PS)缺陷、莱顿五因子(FactorVLeiden)突变和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等[1];另一些因子变化的病因虽尚不清楚,但其血浆中蛋白浓度的变化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包括FⅧ、FⅪ、FV等,其中FⅧ水平增高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目前最令人关注,因为其发生率和相对危险远高于PC、PS和抗凝血酶(AT)的缺乏.

  • 标签: 血浆凝血因子Ⅷ 血栓性疾病 心肌梗死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人类正式迈进基因组时代,而其得益于测序技术和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费用的不断下降,才使针对个人的基因测序成为现实,人类由此进入精准医学时代。由于人体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如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并引起上代向下代传递的疾病,称为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大多属于罕见病,影响了世界总人口的约10%。

  • 标签: 遗传性疾病 精准医学 分子诊断 高通量测序 挑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感染性疾病科的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把我院从2016年3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当做此次研究的观察样本。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把这100例患者分成试验组50例与参照组50例患者。参照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常规感染护理程序,试验组50例患者的护理模式是目标性监测模式。把两个组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排名前三位的感染病原体类型、护理风险因素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试验组50例患者的漏报率、再次感染率分别是2.00%(1/50)、4.00%(2/50),与参照组50例患者的14.00%(7/50)、16.00%(8/50)比较,均明显更低,两个组以上数据比较均得出P小于0.05的结果,有进一步探析的价值;100例患者最易感染的病原体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与感染相关的因素有泌尿道插管感染(35.00%)、滥用药物(23.00%)、护理差错(17.00%)和自身基础疾病(25.00%)。结论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临床上应用目标性监测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发生率,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符合研究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自行锻炼治疗,观察组在自行锻炼的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治疗。30天后分析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变化均有所提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评价,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方配合自行锻炼能够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

  • 标签: 盆底肌功能障碍 补中益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中应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124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于综合方式模式中,在实施前后予以问卷调查,对比实施前后居民情况。结果实施后居民疾病知晓率等相关指标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2016年6月收缩压为(120.55±6.24)mmHg、舒张压为(76.55±1.93)mmHg,2017年6月分别为(120.7±7.56)mmHg、(74.7±3.66)mmHg,实施后研究对象的血压水平略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应用于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的效果显著。

  • 标签: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综合防治 健康管理 疾病管理技术 效果
  • 简介:本文对《临床检验学》课程中《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检验》单元的教材内容和课时结构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课堂目标教学又要强调单元整体教学。课堂教学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环节,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并注重采用多种评价反馈方法对存在总是及时进行补救,可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 标签: 临床检验学 目标教学 《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检验》 单元整体教学
  • 简介:1对象和方法本组50例,年龄45~75岁,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AU3PATNER线阵探头,频率7.5MHz,取样容积1~3mm,角度矫正60°之内,要求相对固定.患者取仰卧位,头部转向对侧.二维检测先作纵向扫查,依次观察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及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然后将探头转动90°作横向扫查,由下而上逐段进行.观察血管腔内回声,有无絮状物及粥样硬化斑块,有无狭窄,内膜是否光滑,并以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充盈情况.具体操作方法:于颈总动脉(相当于甲状腺上极水平及颈内动脉分叉水平2cm)处测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之内径,于C5处测量椎动脉内径.并于相应处多普勒取样,获得多普勒频谱后冻结图像,电脑分析测定,并照像及录像记录.观察测定的具体内容:①管壁厚度(mm);②管腔内径(mm);③有效管径;④斑块大小;⑤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m/s);⑥平均血流速度(m/s);⑦血流加速度(m/s2);⑧血流阻力指数;⑨搏动指数.各项参数均用电子尺测量,设定程序后自动显示屏幕上.

  • 标签: 颈部血管硬化性疾病 诊断 彩色超声波诊断仪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往临床中难以发现的疑难杂症也逐渐被发现,并得到了细分与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女性而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其生产后常见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还会对以后的生活与健康造成影响,所以说早期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 经会阴超声 (transpe rineal ultrasound,TPUS ) 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进展进行分析与综述。

  • 标签: 经会阴 超声诊断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进展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家庭健康干预。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社区传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患者日常护理,干预组则应用家庭健康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防控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成功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干预组患者防护知识掌握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社区传染性疾病患者采用家庭健康干预的方式,与常规护理手段比较可以显著改善护理质量,提升知识方控知识掌握水平,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社区传染性疾病 家庭健康 干预
  • 简介:摘要儿童发生脑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儿童受伤之后会迅速出现较多轻微外伤和梗死症状,其中大面积梗死较少,多发生与基底核区,以小梗死或腔隙性梗死为主,并且大多意识障碍不明显,多为枕骨、仰面摔伤。在诊断时,排除外脑挫伤和外伤史之外,结合CT/MRI便可确诊。临床上治疗小儿脑损伤后脑缺血性疾病大多采用抗凝、小剂量脱水、神经营养剂、解除血管痉挛、扩容等方法进行保守治疗,并且预后情况良好。

  • 标签: 小儿 脑损伤 脑缺血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治疗中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天津市宝坻区妇产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88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4例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44例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再次进行手术治疗复发率4.55%显著低于参照组的复发率18.18%,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实验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9.09%、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2.27%对比对照组的6.82%、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治疗中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但可将病灶根除,复发率较低,较少的并发症,安全性高。

  • 标签: 甲状腺良性疾病 甲状腺全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介入治疗对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7年11月开始对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施行介入治疗,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19例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纳入2017年8~10月期间我院19例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止血率、止血时间以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止血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观察组满意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2%,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血管性介入治疗对于妇科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止血效率,提升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对于从根本上降低医患矛盾、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科 护士 规范化培训 满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疾病6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多发性大动脉炎2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例,闭塞性动脉硬化20例。患者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17±5.9)岁;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普通B超检查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三种疾病各占20例。两组以上临床基线资料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和诊断比普通超声检查和诊断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准确率高。

  • 标签: 多普勒超声 动脉狭窄 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和5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三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健康组;三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感染组、健康组、病毒感染组。结论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指标中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其的诊断价值较高,且血清降钙素原还对感染性疾病的类型有判定作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及其复杂,是一大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虽然药物治疗能减少部分症状和减慢发病进程,但迄今为止治疗效果仍不尽如意。突触可塑性的损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密切关系,因此突触可塑性可能成为新的突破点。

  • 标签: 突触可塑性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