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院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3月,采用包皮法治疗儿童及成人包皮过长、包茎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包茎 包皮环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包皮扩张分离术与包皮术在小儿包茎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72例包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最后对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经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2.22%),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扩张分离术在小儿包茎治疗中的疗效相对显著,可作为首选方案,但在实际治疗方案选择中,还应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实现治疗效果的最优化。

  • 标签: 包皮扩张分离术 包皮环扎术 小儿包茎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包皮切术整形改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的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共 23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包皮切术,共 117例;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包皮切术共 117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则明显比对照组要短,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 23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 667%,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 IIEF-5评分在术后评分出现下降,并且对照组患者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说明患者术后性功能受到影响,但观察组的影响要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而患者在 TSS评分方面,对照组对比手术前后改变不大,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术后患者性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包皮切术安全、美观,能够有效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可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整形 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一次性包皮吻合器与传统包皮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包皮切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包皮过长、包茎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试验组接受一次性包皮吻合器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包皮切术治疗,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VAS评分观察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疼痛情况,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评估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满意度情况。结果 试验组切缘整齐、美观。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全新包皮切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包皮切术所带来的并发症。方法将155例包皮过长患者施行阴茎根部皮肤切术,同期108例行包皮切器包皮切术,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口出血、水肿、疼痛及感染等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根部皮肤切组手术时间(20±5)min,包皮切器包皮切组(5±5)min;前组术中出血量(2±1)ml,后组为(1±0.5)ml;前组术后发生创口水肿4例,血肿2例,无局部感染;后组术后创口水肿5例,无血肿、感染病例,总共并发症发生率4%;前组术后疼痛持续(20±4)h,后组为(24±6)h。结论两组包皮切手术方式较传统手术都具有优越性,疗效佳,临床上均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包皮过长 包皮环切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包皮切术与包皮切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包皮过长与包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传统包皮切术,观察组运用包皮切器手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和愈合时间上,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72.5%,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对照组为32.5%,p<0.05。结论包皮切器手术比传统包皮切术具有更优质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传统包皮环切术 包皮环切器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用器的清洗过程及质量控制在供应室器械管理中的作用,旨在提高器械清洗质量。方法根据医院CSSD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制订SOP清洗流程,落实专科培训,所有手术器械机器清洗前先超声清洗。通过连续6个月的改进措施,一般器械、管腔器械的清洗合格率明显提高。

  • 标签: 复用器械 清洗 消毒供应室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使用商包皮切术和传统包皮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包皮切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商包皮切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VAS评分得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得分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观察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与62.5%,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观察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5%与10.0%,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商包皮切术在包茎及包皮过长患者中运用,对患者治疗后外观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包茎及包皮过长 治疗效果 商环包皮环切术 传统包皮环切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包皮切缝合器行包皮切术后的护理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利用新型包皮切缝合器行包皮切手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缝钉脱落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新型包皮切缝合器行包皮切术后患者实施护理行为干预,可缩短疼痛时间,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新型包皮环切缝合器 包皮环切术 护理行为干预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单人操作一次性包皮切缝合器实施包皮切术,术中进行精准定位切割的技术要点及术后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完全单人操作一次性包皮切缝合器实施的包皮切术患者70例,其中包茎12例,包皮过长58例,术中应用标记切割线法对包皮切割部位进行精准定位,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及切口疼痛评分;术后充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观察患者切口出血、感染及愈合情况,进行全程管理。结果本组70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5.6~9.8min,术后出血2例,术后疼痛明显3例。常规于术后第1天及第4天时进行切口换药,切口少量渗血16例,19例患者在术后第7天拆除纱布后出现轻度水肿;术后出现系带对合不良1例,钉夹嵌顿1例;未发生系带损伤、阴茎头坏死、系带过短等并发症。结论单人操作一次性包皮切缝合器进行包皮切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简便、可行的治疗方式,术中进行精准定位切割及术后进行密切随访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包皮环切缝合器 包皮环切术 单人操作 精准定位 术后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应用新型一次性包皮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行包皮手术的患者共160例进行观察,分别应用新型一次性包皮切缝合器及传统包皮切术治疗,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外观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型一次性包皮切缝合器组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包皮切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水肿也显著减低(P<0.05),但费用相对较高。结论新型一次性包皮切缝合器较传统切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痛苦小、美观、术后水肿等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而传统手术费用低廉、适应症广、技术成熟,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临床上究竟选择何种术式,需综合考虑患者经济条件及病情的需要。

  • 标签: 包皮环切术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 包皮过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新型一次性包皮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 80例本院 自2016年 10月到 2018年 10月收治的 包皮过长、包茎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目的介绍袖套式包皮切术联合Z改形关闭切口治疗包皮过长与包茎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利多卡因阴茎根部浸润麻醉后,根据包皮过长的程度单纯去除相应包皮内、外板的皮肤层,保留完整的肉膜,如果局部存在环形筋膜缩窄则给予适当松解,缝合时在切口两侧各作1个Z成形术关闭切口。结果利用该术式治疗包皮过长、包茎20例,术中出血少,术后组织水肿反应轻,并发症少,效果满意。结论袖套式包皮切术联合切口Z改形关闭切口治疗包皮过长具有手术创伤轻、术后组织水肿轻微,切口愈合快,愈合后皮肤不与白膜粘连或出现切口瘢痕挛缩等优点。

  • 标签: 包皮过长 袖套式包皮环切术 阴茎筋膜 切口Z改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几年,随着侵入性操作的增多,部分使用的器械、设备具有重复性,这就需要各医疗机构加强对复用器消毒、灭菌操作进行管理,避免出现器械相关管理,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本文综述复用器消毒、灭菌的新要求如下。

  • 标签: 医院 复用器械 消毒 灭菌 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