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突发性与突聋耳鸣患者的研究,探讨两者主观性耳鸣与听力损伤关系的特征。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的30例突发性聋伴耳鸣和30例病程不等的耳鸣伴中轻度听力下降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纯音检测,耳鸣频率匹配与声导测试(排除中耳问题)项目,观察和分析检测结果的特征,探讨突聋伴耳鸣和突发性耳鸣的联系。结果:突聋组耳鸣匹配频率与听力损伤及其邻近频率的相符性均达到80%左右,而非突聋耳鸣患者的耳鸣匹配频率与听力下降的频率的相符性有约73%左右;两组耳鸣匹配的强度显示,50%左右为高出阈值上5分贝内,37%左右为高出阈值上5-10分贝,13%左右为高出阈值上11分贝,其中仅有极少数的耳鸣强度超出阈值20分贝甚至30分贝以上,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突聋与突聋患者的耳鸣发生频率与其听力损伤情况有相关性,而与匹配响度、听力损失程度之间无明显关系。

  • 标签: 突聋 非突聋 耳鸣 频率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将该时段我院中收入的120名诊断结果符合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医务人员调取患者基本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按照其肿瘤良性、恶性以及交界性将患者平均分为三组。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后,确认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病理特征以及患者的免疫组化特征,分析三组患者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针对患者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三组患者的发病位置和病症分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三组肿瘤患者的直径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结果中,针对患者免疫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120名患者中共有112名患者CD117呈阳性,阳性率为93.33%;87例患者CD34呈阳性,阳性率72.50%,三组患者免疫组化各阳性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选择病理切片检查方案,并配合免疫组织学联合检测,能够有助于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度,能够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全面且可靠的参考信息,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学特征 诊断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吉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分为常规组20例和试验组20例。在晚期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常规组患者选择单一吉替尼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吉替尼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并比较其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Cyfra21-1、CA125等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晚期小细胞肺癌治疗中采用吉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既能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又能阻碍肿瘤标志物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值得持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肿瘤标志物 卡瑞利珠单抗 联合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吉替尼在晚期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并发症率。方法:研究2019年7月—2021年03月我院收治的64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将常规对症治疗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中,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吉替尼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3.75%)相比对照组的(75.00%)要更高(P0.05)。结论:在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吉替尼的效果相对显著,且并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LncRNA网络中的调控功能失常可能是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展的一个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的肾病患者(18-29 岁)进行肾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疾病组(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对照组。进行RT-PCR检测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lncRNA-104822和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 疾病组lncRNA-104822和HIF-1α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104822 和HIF-1α蛋白质编码基因在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显着差异表达。 lncRNA 网络中的调控功能失常可能是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展的一个可能机制。 我们的研究表明,一些lncRNA-104822和HIF-1α与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密切相关,可能在该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LncRNA ,HIF-1α,非IgA -MsPGN
  • 简介:[摘要]子宫肌瘤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容易发生在30岁到50岁的女性中。根据患者肿瘤的生长部位和大小,可有异常子宫出血、经期延长、尿频、腹痛、流产或不孕等临床表现。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是特别确切,现代医学认为疾病与遗传和雌孕激素等各种各样的因素有关。传统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剔除肌瘤或切除子宫。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女性更注重生理功能和生殖器官的完整性,更倾向于选择侵入性小的疗法,包括药物治疗以及微波、射频消融、介入、冷冻融解、高能聚焦超声等非传统手术的治疗方式,给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让更多女性免于手术,保留子宫。

  • 标签: []子宫肌瘤 GnRH-a GnRH拮抗剂 米非司酮 乌利司他 射频 子宫动脉栓塞 高能聚焦超声 冷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与帕金森病有关的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统称为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相比于运动症状而言,运动症状因无明确的诊断价值而容易被人忽视。而实际上,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不但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因此,运动症状的早期识别及治疗对改善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标签: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应用厄洛替尼、吉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肺解毒方辅助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VEGF的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2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吉替尼治疗中是否应用补肺解毒方辅助治疗分为对照组(31例:未应用补肺解毒方辅助治疗)与实验组(31例:补肺解毒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58.07%)高于对照组,血清VEGF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补肺解毒方 辅助治疗 吉非替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血清VEGF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就当前情况而言,农村当中慢性传染性疾病有着较高的患病率,并且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在损害人们健康安全的通知,还给农村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严重的情况下导致慢性病患者家庭越来越困难。另外,我国对慢性传染型疾病的控制措施相对匮乏,尤其是农村地区,很多农村家庭都是因为慢性传染性疾病而导致贫穷,面对这样的情况,针对农村地区构建健全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控制基础成为现下的重中之重。

  • 标签: 农村 慢性非传染性 疾病控制 控制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吉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接诊收治的62例老年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为探究主体,按照随机抽签法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1例,参照组患者开展的治疗方式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的治疗方式则为吉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采用联合治疗后治疗有效性明显提升,且患者负面负面症状发生概率降低,数据具备明显差别,符合统计学标准(P

  • 标签: 吉非替尼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不典型炎性病变具体的超声特征。方法:于我院乳腺科2020年7月份到2021年7月份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根据患者病症特征将其分为三组,即A组(乳腺导管扩张症)、B组(肉芽肿性乳腺炎)、C组(乳腺慢性炎症),从临床结果、超声特征占比率指标予以分析。结果:C组不规则病灶85.00%,不均匀回声85.00%,B组不伴有囊性成分90.00%,不规则病灶80.00%,A组病灶不规则70.00%、0-Ⅰ级血流信号75.00%、不均匀回声90.00%,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乳腺不典型炎性病变超声具备相应特征,可从诊断过程中,提高疾病认知能力,以此增加确诊准确率。

  • 标签: 乳腺 不典型炎性病变 超声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60岁以上42例阑尾炎患者作为急性阑尾炎组,另外选取60岁以上的42例老年患者为阑尾炎组,比较两组CT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特点,包括阑尾周围改变情况,管径、管壁和官腔情况。结果:CT征象下:急性阑尾炎组阑尾平均管径(12.22±3.59)mm,高于阑尾炎组,阑尾管径增粗在6mm以上40例(95.24%)高于阑尾炎组(78.57%),管腔粪石9例(21.43%)高于阑尾炎组(2.38%),管腔积气(2.38%)低于阑尾炎组(30.95%),管壁增厚3mm以上8例(19.05%)高于阑尾炎组(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学 腹部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