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创伤性疾病越来越多见。股骨骨折是一种很常见创伤性疾病.其临床发生率报告不一。临床上有多种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梅花髓内钉、加压钢板和近几年的带髓内钉等,都是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尤其是带髓内钉被认为是目前股骨干骨折的首选内固定方法。本院近年在开展带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的同时,不断探讨分析影响交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并对股骨干骨折的微创治疗也进行了不断探索。本文对本院近一年来行自型带髓内钉(ZSD钉)内固定治疗30例股骨干骨折的手术用时和手术中的出血量,与普通带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对股骨下骨折的微创治疗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带锁髓内钉治疗 股骨干骨折 自锁型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治疗 创伤性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运用Link肩钢板对TossyⅢ型的肩关节脱位和NccrⅡ型的锁骨远端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0年6月—2002年8月,运用Link肩钢板治疗肩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15例病人。结果术后2周所有患者均能进行肩关节主动活动,术后6周均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随访病例的X线片未见肩关节脱位或钢板断裂和松动的表现。结论 Link肩钢板是治疗TossyⅢ型肩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Link肩锁钢板 治疗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远端骨折
  • 简介:一、定义孔疝是腹腔内脏器经闭孔管将腹膜推向外,突出而形成,是临床较少见的一种腹外疝,本病多发生于体弱、消瘦、多胎生育史的老年女性。发病率占所有疝的0.05%~1.4%,右侧明显多于左侧。

  • 标签: 闭孔疝 诊治 腹腔内脏器 老年女性 腹外疝 多发生
  • 简介:目的:探讨肩钩板治疗肩关节脱位、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肩关节脱位、13例锁骨远端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肩钩板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内固定断裂、内固定取出后有无脱位发生等各项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3.8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无钢板断裂及内固定取出后再次脱住发生,按Karlsson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定:A级28例,B级3例。结论:肩钩板能够维持长期复位,固定可靠,为骨折愈合、韧带修复提供足够的时间。可早期功能锻炼,最大限度避免关节僵硬,是治疗肩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钩板 锁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喙韧带重建术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关节脱位的比较。方法收取本次研究肩关节脱位患者68例,时间为2016年2.18至2017年5.16,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采用喙韧带重建术治疗;对照组——实施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对2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肩关节脱位患者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采用喙韧带重建术治疗肩关节脱位患者效果显著,同时能够尽快恢复其肩关节功能,值得研究。

  • 标签: 喙锁韧带重建术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 肩锁关节脱位
  • 简介:目的:探索双Endobutton钢板联合缝合锚重建喙韧带,治疗TossyⅢ型肩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30例TossyⅢ度肩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单纯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韧带(A组);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28例TossyⅢ度肩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联合缝合锚重建喙韧带(B组)。根据Karlsson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总体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A组中肩峰-锁骨端垂直距离〉10mm有3例,肩关节间隙宽度〉10mm有3例,而B组中均为0例,两组数据在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A、B两组术后肌力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疼痛病例数多于B组(P〈0.05)。结论双Endobutton钢板联合缝合锚重建喙韧带,与单纯双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韧带相比,稳定性更强,术后疼痛症状轻。

  • 标签: 肩锁关节 喙锁韧带 脱位 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婴儿动脉导管未介入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收治1岁以内婴儿动脉导管未患儿63例,行介入手术治疗,患儿年龄(5.1±3.6)个月,体质量(6.3±2.7)kg。患儿均有睡时多汗症状。结果对所有患儿均封堵成功,随访6个月以上均无残余分流,无血尿、血栓等并发症,1例发生股动静脉瘘,压迫数小时后消失。二尖瓣反流随访过程中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婴儿动脉导管未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婴儿 介入治疗 封堵器
  • 简介: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Ⅱ病区 422000  【摘要】目的 : 探讨胸腔内置管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护理的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 : 对 40 例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式引流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 25 例结核性胸腔积液 , 引流时间为 3~7d, 15 例癌性胸腔积液 , 引流时间为 7~14 d, 无 1 例发生肺、胸壁、脏器和组织的损伤 , 亦无出血、感染、气胸、复张性肺水肿、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 : 术前做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 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穿刺点的保护。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 , 防止感染 , 是保证置管引流成功 , 减轻患者痛苦 , 促进患者康复 , 缩短住院时间 ,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 胸腔引流 ; 护理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其治疗多主张反复间断抽放胸液 , 以每周抽放 2~3 次为宜 [1] 。但反复胸穿加剧患者痛苦 , 胸水亦难以抽尽 , 且常有并发症等不足 [2] 。我科 2005 年 3 月 ~2010 年 12 月 , 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行式引流 , 取得较好的疗效 ,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 40 例均为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患者 , 其中 , 男 29 例 , 女 11 例 ; 年龄 18~76 岁 , 平均年龄 47 岁。结核性胸腔积液 25 例 , 癌性胸腔积液 15 例。临床表现 : 多为胸闷、胸痛 , 发热 , 呼吸困难等。    1.2 方法物品准备 : 无菌胸腔穿刺包 ,XF 中心静脉导管 , 引流袋 , 常规生化检查试管 3 枚。操作 : 患者取合适体位 , 反坐在靠背椅上 , 两前臂叠放在椅背上 , 头伏其上。经胸部 B 超定位 : 选择穿刺部位一般取肩胛下角线第 7~8 肋间或腋中线第 5~6 肋间。常规消毒局麻 , 以连接注射器的穿刺针保持负压而缓慢进针 , 有突破感、胸腔积液进入注射器即停止推进。以左手固定穿刺针 , 右手将导丝经穿刺针内送入胸腔 , 拔出穿刺针 , 再将导管套在导丝上向前推进入胸腔至 10~15 cm, 退出导丝而留置导管。以注射器试抽液并调整导管至引流通畅。连接引流袋 , 最后用 3M 敷贴固定导管 , 形成一套封闭的引流系统。胸水压力较大用输液夹控制引流速度 , 老年皮肤松弛者予皮下缝针 , 以防止导管脱落及穿刺口渗液。癌性胸液患者引流完毕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及生物制剂 , 化疗方案据患者基本情况制定 , 一般采用顺铂、氟脲嘧啶、丝裂霉素等 , 生物制剂采用香菇多糖、胞必佳等增强免疫功能。治疗结束用肝素帽封口 , 无菌纱布包裹肝素帽及导管 , 固定于胸壁上。    2 护理    2.1 穿刺置管的护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恐惧、焦虑和情绪低落 , 甚至绝望。因此 , 首先因人因病对病人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 向病人解释置管引流的目的、必要性、方法、操作过程中的配合要求及此治疗方法的优点 , 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合作。胸腔穿刺前 30 min 鼓励患者适当进食 , 为患者摆好穿刺体位 , 使穿刺部位充分暴露 , 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暖。穿刺中嘱患者不能用力咳嗽和深呼吸 , 待医生停止操作后才能说话或咳嗽 , 以防形成气胸。术后指导患者保护引流管的措施 , 学会带管坐起 , 下床活动时将引流袋以背带式随患者身体吊挂 , 卧床时悬挂床边。    2.2 引流过程的护理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的胸水颜色、性质及引流量 , 引流速度以不超过 150ml/h, 引流量 24 h 不超过 2 000 ml 为宜 , 对高龄及体质较弱患者引流速度及每日引流量应控制在 800~1 000 m,l 防止纵膈摆动和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 , 置管排液的同时要鼓励患者轻咳、改变体位 , 尽可能使胸腔积液全部排出 , 一般控制在 24~48 h 后排尽胸腔积液 , 给予胸腔内注射药物。引流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明显乏力、气短、出虚汗 , 血压≥ 90/60 mm Hg, 如出现以上症状及时夹导管 , 给 O2 吸入 , 待症状好转后可继续引流。    2.3 引流管的护理嘱患者注意固定导管 , 防止脱落、扭曲、阻塞 , 以保持引流通畅。因胸腔渗出液中含大量的纤维蛋白 , 而中心静脉导管的管径细 , 直径仅 1•7 mm, 故易引起导管阻塞。本组有 9 例患者发生引液不畅 , 排除导管打折后可考虑引流管堵塞 , 若引流量突然减少常提示有堵塞可能 , 需立即处理。可用生理盐水 10~20 ml 低压冲管 , 7 例及时排除 , 2 例冲管无效拔出导管。注入化疗药前后 , 均给予生理盐水 20 ml 推注冲管 , 一次引流完毕用肝素 5~10 ml( 生理盐水 250 ml+ 肝素钠 12 500 U) 封管。    2.4 预防感染由于置管引流时间较长 , 以及经管向胸腔注入化疗物或激素 , 有潜在感染的危险 , 故应加强局部皮肤的护理。插管后第一个 24 h 更换敷贴 1 次 , 以后每周更换敷贴及肝素帽 2 次。引流期每天更换引流袋 , 严禁引流液倒流。引流期间禁洗淋浴 , 擦身时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 敷贴如污染、松动或潮湿及时选择碘伏溶液消毒更换敷贴。本组病例无 1 例感染。    2.5 饮食感染患者由于原发病及引流出大量胸腔积液 , 丢失大量蛋白质。鼓励患者少食多餐 , 尽可能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 如鱼汤、牛奶、蔬菜、水果等 ; 进食较少者 , 应给予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白蛋白、脂肪乳等以补充营养 , 增强机体抵抗力。    3 结果   本组 40 例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 25 例结核性胸腔积液 , 引流时间为 3~7 d, 引流积液 600~1 000 m;l 15 例癌性胸腔积液 , 引流时间为 7~14 d; 无 1 例发生肺、胸壁、脏器和组织的损伤 , 亦无出血、感染、气胸、复张性肺水肿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引流过程中 9 例出现堵管 , 7 例给予生理盐水推注冲洗后 , 引流通畅。 2 例因堵管而拔管 , 重新置管。    4 体会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引流积液 , 与传统的方法比较 , 操作简便、安全、迅速、节省时间 [3], 避免多次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 减少感染的机会。导管头部柔软 , 圆滑整齐 , 组织相溶性好 , 对局部刺激小 , 导管有端孔和侧孔 , 引流不易发生堵塞 , 引流彻底 , 且引流形成密闭系统。置管后患者可自由活动 , 舒适度提高 , 日常生活不受限制。一次穿刺即可持续引流 , 引流彻底 , 避免包裹性积液的形成 , 不易出现种植转移及形成瘘道 [4] 。通过调节胸液的引流量 , 控制引流速度 , 避免由过多过快引流引起的复张性肺水肿。引流过程如有不适 , 可随时调节速度或关闭引流系统 , 无需拔管 , 还可动态观察胸水的消失情况 , 适时应用抗肿瘤药物 , 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胸腔置管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操作 , 患者往往产生恐惧心理 , 术前 ,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 让患者充分了解置式引流的目的、必要性、方法、操作过程中的配合要求和此治疗方法的优点 , 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术后 , 我们通过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穿刺点的保护 , 确保导管固定通畅 , 无感染发生 , 从而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 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 [1] 彭卫生 , 王英年 , 肖成志 . 新编结核病学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4.191-193. [2] 齐景宽 . 胸腔积液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0.59-65. [3] 张文雅 . 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006 ,( 6 ): 846-847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经口入路内镜下咽旁间隙的解剖恒定标志 ,了解颈内动、静脉及后组颅神经等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为提高经口入路内镜下咽旁间隙病变、肿瘤切除手术成功率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2015年 1月 ~2016年 3月,对 10具( 20侧)灌注新鲜尸头先行 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咽旁间隙等咽旁结构,然后应用内镜口内径路行咽旁间隙解剖。结果: CT 图像上,咽旁间隙位于咽隐窝的外侧,呈低密度三角形,翼内肌、翼外肌、咬肌、颞肌位于咽旁间隙的外侧,呈中密度阴影,茎突位于咽旁间隙的前部阴影,咽旁间隙后部颈内动脉呈中密度阴影。解剖发现,经口进路可以良好暴露翼内肌外侧至咽上缩肌的咽旁间隙区域。茎突及其附着的茎突舌肌及茎突咽肌在这一解剖路径中具有关键的解剖标识作用。在茎突舌肌及茎突咽肌的后方,咽上缩肌的外侧能清楚的暴露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 IX-XII对颅神经。 结论 内镜口内进路咽旁间隙解剖中咽上缩肌、茎突、茎突舌肌、茎突咽肌是重要的解剖标志,颈内动脉位于咽上缩肌的外侧,靠近咽上缩肌内侧能够保护颈内动脉。

  • 标签: [ ]咽旁间隙 经口入路 内镜辅助 解剖标志
  • 简介:目的评价AO颈椎前路带钢板(cervicalspinallockingplate,CSLP)在严重颈椎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6例颈椎骨折脱位伴截瘫或不全截瘫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CSLP内固定。结果经平均18个月随访,全组病例植骨融合良好,未发现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CSLP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无磁性,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

  • 标签: 前路带锁钢板 颈椎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史方老师根据哮喘病临床表现,将哮喘分为六型,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特别对于夜间哮喘,在发病前用乌梅丸治疗。乌梅丸是《伤寒论》治疗厥阴病之主方,根据哮喘夜间发作的特点,紧扣厥阴病之病机“阴尽阳生寒热错杂”,以乌梅为君、寒热药相杂陈,据病情选用药物,同时注重顾护肺肾之气的调固,而达到阴阳和,气机畅、哮喘平。

  • 标签: 哮喘分型 乌梅丸 夜间哮喘 典型病案 治疗方法 名医史锁临床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和涤纶带重建喙韧带治疗肩关节脱位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70例RockwoodⅢ型以上肩关节脱位的70名患者随机分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组和涤纶带重建喙韧带组各35例。术后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对肩关节的恢复进行定量评分。记录患者的手术方式、住院费用、并发症和依从性等,分析功能恢复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锁骨钢钩板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是(67.8±11.2)分和(27103±1879)元,分别高于涤纶带重建喙韧带组的(55.3±8.9)分和(9822±1352)元(P<0.01);术后6月涤纶带重建喙韧带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90.4±4.3)分高于锁骨钢钩板内固定组(86.2±5.3)分(P<0.05),但术后12月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依从性分组,依从组和部分依从组的Constant肩关节评分高于不依从组(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及涤纶带重建喙韧带是治疗肩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涤纶带重建喙韧带更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钩钢板固定 涤纶带 功能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交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交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1例.结果:经术后8个月~2年的随访,所有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3.4个月.结论:交髓内钉治疗是一种操作安全、方便、创伤小、愈合快的方法.

  • 标签: 胫骨远端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交锁髓内钉 迭骨性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