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临床上手部多部位皮肤缺损尤其是多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较困难。许亚军报告足背分叶皮瓣和小腿上-足背串联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多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良好效果,我们从1999年6月~2006年12月应用该皮瓣修复25例手部多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报告如下。

  • 标签: 分叶皮瓣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足背 串联 小腿 皮瓣移植修复
  • 简介:创伤在临床常见,由于足部软组织菲薄,损伤时易累及关节,一旦漏诊或误治,致残率较高。内、外固定术和微创技术的发展使足部创伤的治疗有更多的选择,预后得到改善的同时并发症也不断减少。这些都得益于对足部创伤进行仔细的术前评估,充分重视局部软组织条件,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损伤制定详细周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争取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踝创伤 个体化治疗方案 软组织条件 同时并发症 足踝部 微创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髋关节骨折(GHF)患者实行标准化泵运动功能锻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3-2022.3期间收治的94例老年GHF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7例)以及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恢复锻炼,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化泵运动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血栓(DVT)发生率、血栓状态、肌力恢复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血栓状态,观察组明显较佳(P<0.05)。对比两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观察组明显较佳(P<0.05)。结论:对老年GHF患者实行标准化泵运动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患者DVT发生情况,改善患者血栓状态,明显改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化踝泵运动功能锻炼 老年GHF疾病 康复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10年来,足外科发展迅猛,已成为骨科大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足外科到底是什么?或者说足外科应归属于骨科中的哪一专科?其发展方向如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这些问题对足外科的发展又有较重要的意义,无法回避。因此,就足外科的发展历程做一简要回顾,对其最新热点做一简单阐述,我们可能会大致了解其潮流所在,而不必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做过多纠缠。

  • 标签: 外科 足踝 大家庭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明推拿对扭伤临床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中心治疗或入住我中心的病患中,统计、筛选出89例踝关节扭伤的病患,对研究对象给予推拿治疗。观察指标主要有病患的治疗效果,Takakura踝关节评分、踝关节周长、VAS的指标结果,并对比两组结果差异。结果推拿治疗的治疗效果好,Takakura踝关节评分明显增高,踝关节周长、VAS的指标结果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推拿 踝扭伤 疗效
  • 简介:由王正义教授主编的(浞外科手术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足外科手术学》是已出版的《足外科学》的姊妹篇,本书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外科学组组长王正义教授邀请了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外科学组委员和多名国内著名的足外科领域的专家共同撰写而成。

  • 标签: 外科手术学 足踝 中华医学会 外科学 外科领域 出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管解剖学研究及发生管综合征病因分析,提高管综合征的诊治疗效。方法对2002年3月~2005年9月收治的31例管综合征患者采用胫神经及其分支的彻底松解术治疗,术前进行肌电图检查,术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1例患者术后获6个月~2年(平均1年)随访。患足采用Pfeiffer与Cracchiolo提出的评定标准进行评价:优21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为93.5%。结论根据症状、体征并结合肌电图技术,可早期明确管综合征临床诊断;给予胫神经及其分支彻底松解,可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踝管综合征 解剖 诊断 治疗
  • 简介:背景:骨折固定时放置金属物会使软组织处于损伤或相接触的危险之中。突起的金属物是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引起疼痛的常见原因。本研究设计的目的是评价放置内螺钉后胫后肌腱损伤或相接触的危险度。方法:使用10具不配对的在膝关节处离断的尸体肢体,通过切开皮肤暴露内。在X线透视和直视深筋膜情况下,将3根克氏针自内尖置入并从内踝关节面平行进入,第一根针入点在前丘部的中心,另外两根针平行置入并间隔一根后面5mm,克氏针退出后,在克氏针的轨道上拧入4.0mm螺钉。切开标本以观察胫后肌腱损伤情况和螺钉与胫后肌腱的接近程度。内按照解剖标志分成3个区:1区是丘部,2区是丘间沟,3区是后丘部。结果:置于1区(丘部)的螺钉在所有标本上不与胫后肌腱接触。置于2区(丘间沟)的螺钉平均距离胫后肌腱2mm,置于3区(后丘部)的螺钉在所有标本均会引起肌腱接触,并有5个标本引起肌腱损伤。结论:在前丘部之后置入的螺钉会使胫后肌腱有损伤或相接触的危险。临床实用性:基于这三个结果,我们建议在前丘部后面置入内螺钉时,应直视胫后肌腱。

  • 标签: 螺钉 内踝 安全区 胫后肌腱 肌腱损伤 踝关节面
  • 简介:摘要:本文从跟腱断裂、踝关节骨折、跟骨骨折、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等目前临床足部创伤研究热点出发,了解临床诊疗上的共识与争议,以便加强认识,吸取更多足部创伤诊疗的成功经验。

  • 标签: 足踝部创伤 临床研究进展 研究热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实施改良微创正中入路踝关节融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46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n=23)与研究组(n=23),对23例常规组患者实行开放性踝关节融合术,对23例研究组患者实行改良微创正中入路踝关节融合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与康复情况、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关节融合时间为(59.39±4.45)、(120.38±5.36)、(7.89±1.25)、(9.45±2.88),常规组为(97.49±4.41)、(145.71±9.02)、(10.49±1.64)、(13.21±2.17),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研究组更优(p<0.05)。结论:实施改良微创正中入路踝关节融合手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具有效果显著的优势,还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避免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快速恢复,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创伤性踝关节炎 改良微创 前踝正中入路踝关节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部骨折用骨片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踝骨骨折的病人,采用骨片钉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1年随访复查,患肢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骨折愈合好,尚未发现因骨片钉内固定所致的并发症。结论部骨折用骨片钉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手术简单,创伤小。

  • 标签: 骨片钉 治疗 踝部骨折 并发症 骨折愈合 患肢
  • 简介:目的研究足部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带血管蒂(肌)皮瓣、骨瓣等组织瓣移植修复足部组织缺损的11告床资料。结果本组共78例,其中吻合血管(肌)皮瓣移植术21例,带血管蒂(肌)皮瓣移位术53例,吻合血管骨瓣移植术4例。组织瓣全部成活,随访3月~1年,骨愈合时间8~10周,足部大部分恢复保护性感觉,行走正常。结论足部组织缺损应用带血管蒂(肌)皮瓣、骨瓣移植、移位术修复效果好。

  • 标签: 足踝部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 修复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