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高专乡医“督导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行性。方法将医高专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实习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34)和对照组(n=33),实验组采用“督导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教师讲授的带教方法。比较两组学生在带教前后的理论水平、问诊能力、人文关怀、操作能力等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学生在理论水平、问诊能力、人文关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但操作能力并无差别。(P>0.05)同时实验组的学生、老师及患者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导式”临床带教能增强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学生与教师的教学满意度。

  • 标签: 乡村医生 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608-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以培训具有丰富危急重症应对经验的护士为目标,结合学习和讲授特点,设计桐梓县骨干护理学员学习的培训方案,采用危急重症课程培训、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等工作方法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分析指标有三,分别为:(1)课程的听取形成性评价;(2)课程的讲授形成性评价;(3)课程的安排形成性评价。 方法:上述三种指标满意度均较高,护士愿意接受危急重症临床经验培训的占大多数。结论:护士培训需要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问题为导向、以学员为中心,融合听取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以人为本,促进护士认识改变,达到提高危急重症应对能力的培训效果。

  • 标签: 护士 危急重症 培训方法
  • 简介:由北京朝阳医院西院疝和腹壁中心、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协办,全国无张力疝修补培训中心已正式挂牌成立。本培训中心定期举行中小型培训,培训时间1~2天,学员可观看陈杰教授的手术演示,培训结束可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及培训证书。欢迎广大学员踊跃参加!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 培训班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 国家级继续教育 北京朝阳医院 腹壁外科
  • 简介: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在临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不稳定的心绞痛和严重的心肌梗死,其主要为心脏壁的动脉粥样硬化斑的破裂,进一步发展成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聚集。堵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心脏失去氧供给,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如果治疗不及时,严重危及生命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加曲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科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接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第一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第二组使用阿加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每组患者43例。结果:(1)第一组患者用药有效率为31(例)72.09%,第二组用药有效率为40(例)93.02%,两组有差异,(p

  • 标签: 阿加曲班 急性脑梗死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阿加曲、丁苯酞、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6例CIS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和阿司匹林,观察组则施以阿加曲、丁苯酞、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损伤程度(NIHSS评分)、认知功能(MoCA评分)、生活质量(ADL评分)水平以及血清HGF、D-D、CR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66.66%)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87%)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oCA、ADL评分以及血清HGF、D-D、CRP均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和D-D、CRP水平较低,且ADL、MoCA评分和血清HGF水平较高P<0.05)结论 对CIS患者给予阿加曲、丁苯酞、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缓解炎症反应,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丁苯酞 阿加曲班
  • 简介:摘要:利伐沙是一种选择性高的新型抗凝剂,因其具有使用方便、效果好、不易与其他药物和食物发生反应、无需监控凝血功能等优点,目前与被广泛应用到心血管疾病、手术后预防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外周静脉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就利伐沙片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未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利伐沙班 静脉血栓 抗凝作用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对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术(PCI)后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为(3.22±0.6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4±1.32(P<0.05)。结论替罗非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心肌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术 C 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栓塞合并房颤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联合阿加曲药物进行治疗在临床起到的作用。方法:将我院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所有脑栓塞合并房颤患者68例,依据不同数字表法进行分类,分为 研究组和参与组,每组34例,参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阿加曲药物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血液流动变化、临床效果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指标改善比参照组患者改善更加良好(p<0.05),参照组血液流动变化指标不如研究组理想,组间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表现对比,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好,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将两种药物相联合治疗脑栓塞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性,使患者的血液流畅有所改善。

  • 标签: 依达拉奉 阿加曲班 脑栓塞合并房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部主任工作会议于2006年5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华医学会成立期刊管理部后,学会对自己主办的113种期刊(见下表)实行归口管理后的首次编辑部主任工作会议。中宣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卫生部、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以及20余种会外兄弟期刊,共172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石峰副署长亲自到会讲话并对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卫生部、中国科协两大期刊主管部门的领导对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统一归口管理后的发展规划、杂志定位等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

  • 标签: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工作会议 编辑部 主任 新闻出版总署 期刊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20例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给予其盐酸替罗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患者入院时、进展后、24h、3d、7d的NIHSS评分以及90d的MRS评分进行分析,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入院时,患者的NIHSS评分为(5.32±2.65)分,进展后、24h、3d、7d的NIHSS评分分别为(9.85±1.35)分、(6.23±1.52)分、(4.26±1.06)分、(2.71±0.81)分,90d的MRS评分为(0.75±0.21)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2/20),发生出血患者为2例,包括1例牙龈出血、1例无症状性脑出血。结论: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通过盐酸替罗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 急性进展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栓塞合并房颤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和阿加曲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13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日期分成两组,开展低分子量肝素钠治疗的69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阿加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69例患者为实验组,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产生的疗效。结果 和对照组的Barthel评分、NIHSS评分相比,治疗前与实验组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与实验组差异较大(P<0.05);和对照组的85.51%治疗总有效率相比,95.65%的实验组更高(P<0.05)。结论 脑栓塞合并房颤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和阿加曲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显著提升疗效。

  • 标签: 依达拉奉 阿加曲班 脑栓塞 房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唑来膦酸针与伊膦酸钠针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该院接收的62例恶性骨肿瘤(28例原发性骨肿瘤和34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针治疗,观察组采用伊膦酸钠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为32.2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伊膦酸钠针治疗骨肿瘤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唑来膦酸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唑来膦酸针 伊班膦酸钠针 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89SrCl2联合伊膦酸钠治疗混合型骨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1例确诊为混合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单用伊膦酸钠治疗组及89SrCl2+伊膦酸钠治疗联合组,单用治疗组采用伊膦酸钠每4周1次,连续使用3次,联合组在第1次伊膦酸钠治疗前15天增加使用89SrCl21次。结果89SrCl2与伊膦酸钠联合治疗组对生活质量改善率、骨痛缓解率均优于单用伊膦酸钠治疗组,骨痛缓解率分别为80%和61.11%,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92%和80.55%,对骨转移灶影像学评价有效率分别为40%和27.77%,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副反应均较低。结论89SrCl2有助于伊膦酸钠治疗混合性骨转移缓解骨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增加药物毒副作用,但对骨转移灶影像学改变帮助不大。

  • 标签: 二氯化锶 伊班膦酸钠 混合型骨转移 内照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通过合用阿加曲和氯吡格雷的治疗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0月~2021年5月本院68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同期观察组合用阿加曲、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预后情况、治疗前后的NIHSS、Barthel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vs对照组:94.12% vs 85.29%,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Barthel量表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NIHS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而Barthel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mRS预后评分观察组为(1.75±0.41)分,对照组为(2.03±0.53)分,P<0.05;预后良好率观察组为88.24%,对照组为76.47%,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2.94%,对照组为5.88%,P>0.05。结论:对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合用阿加曲与氯吡格雷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并可有效改善预后,且该用药方案的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 阿加曲班 氯吡格雷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