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 。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90例的临床资料,对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来更好的控制疾病。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时间分布情况与发病人群分布情况。结果: 流行性出血热一年四季均会发病,但仍存在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其中高发季节为 3~ 6月份及 10~ 12月份,此两季节中死亡率也相对较高。流行性出血热 3~ 70岁均可发病,高发年龄段为 20~ 45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民发病率高于工人及学生 /野外作业者。结论: 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措施较多,通过灭鼠与接种疫苗可有效控制疾病,对高危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可提升其健康意识,最大程度上降低疾病发生率。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比对探究成人及儿童水痘流行病学主要临床特征;方法:以2015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本院对379例患有水痘成人及儿童实施全面比对研究。其中,206例水痘儿童为参考组,173例水痘成人为研究组,比对参考组及研究组水痘患者临床主要特征及不良表现;结果:研究组173例成人不良表现实际发生率,整体高于参考组206例水痘儿童,而临床主要特征比参考组206例水痘儿童严重。结论:水痘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成人水痘的传染性很强,因此要提高对成人水痘的防备;针对免疫缺陷及易感者,适时进行相应的免疫防护。

  • 标签: 水痘 流行病学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比对探究成人及儿童水痘流行病学主要临床特征;方法:以2015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本院对379例患有水痘成人及儿童实施全面比对研究。其中,206例水痘儿童为参考组,173例水痘成人为研究组,比对参考组及研究组水痘患者临床主要特征及不良表现;结果:研究组173例成人不良表现实际发生率,整体高于参考组206例水痘儿童,而临床主要特征比参考组206例水痘儿童严重。结论:水痘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成人水痘的传染性很强,因此要提高对成人水痘的防备;针对免疫缺陷及易感者,适时进行相应的免疫防护。

  • 标签: 水痘 流行病学 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钦南区 2008-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钦南区 2008-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钦南区 2008-2015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784例,年均发病率达 19.53/10万。发病以 4~ 7月为高发季节,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学生、儿童发病居多,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4~ 9岁年龄段。结论 钦南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学生、儿童发病居多,发病年龄是 4~ 9岁,城区高于乡镇,应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2004—2021 年揭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订流腮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2年与2013—2021年揭阳市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1年揭阳市流腮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38/10 万,较 2004—2012 年的5.39/10 万下降了55.84%。揭阳市各个区每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均在5—7 月,高发年龄为5~9 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结论 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揭阳市流腮的发病控制效果明显。应继续落实MMR 疫苗免疫接种策略,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控制流腮的暴发流行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发病率 流行特征 免疫规划 疫苗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太原市 2018-2019年度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流感监测方案,收集本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 ( ILI) 就诊情况,使用 Real Time RT-PCR 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鉴定。结果 本监测年度 3家哨点医院共监测门急诊病例 935657例,其中流感样病例 11752例, 0-4岁组和 5-14岁组所占流感样病例总数比例较高。两家哨点医院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 1530份,阳性率 8.37%。检测到阳性率最高的亚型为甲型 H1N1,其次为甲型 H3和乙型 Victoria系 。流感病毒检出高峰 2019年 1月和 2月。 结论 本监测年度太原地区流感样病例集中在 0-14岁,冬春季高发。坚持开展流感监测工作,对控制流行与预测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流感样病例 流感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太原市 2018-2019年度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流感监测方案,收集本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 ( ILI) 就诊情况,使用 Real Time RT-PCR 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鉴定。结果 本监测年度 3家哨点医院共监测门急诊病例 935657例,其中流感样病例 11752例, 0-4岁组和 5-14岁组所占流感样病例总数比例较高。两家哨点医院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 1530份,阳性率 8.37%。检测到阳性率最高的亚型为甲型 H1N1,其次为甲型 H3和乙型 Victoria系 。流感病毒检出高峰 2019年 1月和 2月。 结论 本监测年度太原地区流感样病例集中在 0-14岁,冬春季高发。坚持开展流感监测工作,对控制流行与预测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流感样病例 流感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措施分析。方法:择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1月间 26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实施分析,总结患儿发病特点。结果:患儿在 1月 -6月手足口病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在 7月 -8月呈下降趋势, 9月 -11月呈升高趋势, 12月呈下降趋势。在 1月份发生率最低,为 0.8%,在 6月份发生率最高,为 20.0%。患儿中 3-5岁发病率最高,达 82.7%,> 10岁发病率最低,为 0.8%。在 0-2岁、 3-5岁年龄段间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在 6-8岁、 8-10岁、> 10岁年龄段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患儿中男童发生率 66.9%较女童 33.1%明显升高( P<0.05)。结论:手足口病多男童中发生,且 3-5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 4月 -6月、 10月 -11月为发病高峰时期,临床需实施针对性预防。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特征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年轻人群梅毒流行特征,并探究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对本地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报告的1250例年轻梅毒病例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梅毒病例的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分布等。结果:2021年报告病例301例,占比24.08%;2022年报告病例412例,占比32.96%;2023年报告病例537例,占比42.96%;可见,本地年轻人群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1.18:1,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段以20-24岁为主,病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农村,病例职业分布以酒吧工作人员为主。结论:年轻人群梅毒流行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需要疾控中心根据年轻人群梅毒流行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对其进行干预,才能避免梅毒在年轻人群中的广泛流行

  • 标签: 年轻人群 梅毒 流行特征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流行发展趋势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至2014年贵州省独山县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分析其在不同年份、月份、年龄段、性别等情况上的特点。结果在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上,乙肝占比最多,占88.30%,其次是丙肝与甲肝;从5年发病趋势看,呈现下滑趋势,但仍有小幅波动;男性群体略高于女性群体发病率;发病群体主要集中在20岁至60岁,占比71.20%,其中30岁至49岁群体较为高发,占比42.09%;全年发病较为平衡,各月份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上,做好基础预防接种工作,不断扩展疫苗免疫的覆盖范围,是降低疾病发病率的关键。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效果。方法:将某社区在2021年4月-2023年4月居住612例居民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归为实验组,医护人员根据此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症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具体分析、预防控制措施制定,同时对比此社区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实施乙型脑炎病症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预防措施制定期间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率,此阶段居民有657例,归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预防知识知晓率、预防措施执行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及时进行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预防措施制定的效果显著。因此,还需加强对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重视度。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同时观察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用我院2020年4月至2020年11月收治6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为例,分析所有患者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观察预防控制措施。结果:疾病发生时间特征为在3月至6月、10月至12月发病几率高于其他时间段。经过研究发现年龄在20~45岁发病例数为40例,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发病情况,农民发病情况明显高于工人,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加强疾病的预防意识对降低患者发病率有积极意义,在开展疾病预防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传染源进行消除,加强灭鼠工作,加强疾病预防宣传工作,积极鼓励人们进行疫苗接种,进而减少流行性出血热发生。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特征 分析 预防控制措施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黑龙江地区2018~2020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病毒流行状况,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流感监测网络收集2018~2020年黑龙江地区流感病例资料,分析病原学监测资料并分析。结果2018~2020年流感发病总人数为10613例,2018年总计发病人数3456例,2019年为3512例,2020年为3645例;2018~2020年黑龙江地区中不同年龄段病毒分布情况分析中,0~4岁为流感好发人群,且呈现逐年提升趋势;2018~2020年流感病毒检测结果中,HINI总计检出181例,H2N3为119例。结论 黑龙江地区流行人群多见于0~4岁,且不同亚型流感病毒交替流行,需加强健康宣教并提高疫苗接种率。

  • 标签: 流行性感冒 病原学 分析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黄陂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的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黄陂区2014年2月—2016年2月网络直报系统的400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临床手足口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农村发病人数高于城市人数(农村、城市人数是多少呢?);男性患者共计296例,占总人数的74.00%,女性患者共计104例,占总人数的26.00%,男女比例为2.851;肠道病毒阳性率为93.50%,其中肠道病毒71型为35.83%,柯萨奇病毒A16型24.60%,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混合型为27.81%,其他肠道病毒11.76%。结论黄陂区手足口病发病群体中主要以男性群体为主,其中由于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交替出现,使得黄陂区手足口病发病率持续增长,其中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

  • 标签: 手足口病 黄陂区 流行特征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安县2011-2020年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1年-2020年正安县肺结核数据并进行分析,描述其流行特征。结果:肺结核是正安县主要传染病种,2016-2020年间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偏远镇乡发病率高,存在距城区远越发病率越高趋势。15-80岁各年龄组发病率均超过100/10万,以农民发病最多,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结论: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控,对偏远镇乡男性农民群体需重点关注。

  • 标签: 正安县 肺结核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为儿童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一家三甲医院2015-2019年间发生的儿童传染性疾病数据,运用 ARIMA模型对其流行趋势进行预测。结果:2015-2019期间,25个边境地区共上报34种法定传染病2343例,死亡人数为38人,平均每年发生病例数为468.7人,平均每年死亡病例数为7.6人;结果:病例的发生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P

  • 标签: 儿童 法定传染病 流行特征 发病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解十堰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十堰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十堰市2015-2019年共报告发病9501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年发病率55.97/10万,存在明显季节性(高峰期为春夏季和冬季),不同年份年发病率呈现波动性;男女性别比为1.3:1;发病集中在15岁以下人群,发病人群主要是学生、托幼儿童及散居儿童,暴发主要发生在学校。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在学生、托幼儿童及散居儿童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同时具有性别特征和季节性特征,做好高发季节的高发人群重点预防工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0~6岁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并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溆浦县人民医院近两年收治的1562例手足口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疾病发生详情,并对疾病的流行特征实施总结,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经统计学对比可知,男性患儿的发病率(60.56%)高于女性患儿的发病率(3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年龄段发病率进行统计可知,≤1岁的患儿发病率最高,5岁和6岁患儿发病率最低。结论0~6岁儿童手足口病有显著流行特征,以≤1岁的低龄患儿为主,且多为男性患儿,同时发病群体以散居儿童为主,因此相关单位应加强干预,进而控制疾病的广泛性传播,减少疾病发生给儿童健康带来的影响。

  • 标签: 手足口病 0~6岁儿童 流行特征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某市麻疹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某市麻疹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市2011-2016年麻疹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某市2011-2016年共报告麻疹1565例,年均发病率为3.15/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3月份到8月份为高峰,发病率最高的月份为5月,占发病总数的17.83%。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71。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0.96%,20-30岁年龄段的人群出现了小高峰,占总发病数的17.32%。发病数居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散居儿童、工人和家政、家务及待业,发病构成比分别为60.32%、13.61%和7.16%。结论麻疹疫情呈现周期性波动,5岁以下的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成人偶有发病。应加强麻疹的宣传和防控工作,在易感人群中推广预防接种,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做到及时发现、报告、处理病例,可有效控制麻疹疫情。

  • 标签: 麻疹 流行特征 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