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IgA肾病患者伴系膜区IgG沉积与单纯IgA沉积间临床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使用电镜、光镜和免疫荧光检查,根据检验结果系膜区有无IgG沉积将76例患者分为伴系膜区IgG沉积组与单纯IgA沉积组,分别为42例和34例。对比两组IgA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伴系膜区IgG沉积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甘油三酯、血肌酐以及血尿酸等临床指标均显著单纯IgA沉积组患者(P<0.05);而eDFR显著低于IgA沉积组患者(P<0.05).使用Lee分级对两组患者进行间质纤维化评分和肾小管萎缩评分发现,伴系膜区IgG沉积组患者在Ⅳ-Ⅴ级间的患者显著高于单纯IgA沉积组患者(P<0.05).结论IgA肾病患者伴系膜区IgG沉积的临床与病理情况相较于单纯IgA沉积患者情况更为严重,所以对于IgA肾病患者伴系膜区IgG沉积的治疗应当更为重视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 标签: IgA肾病患者 系膜区IgG沉积 单纯IgA沉积 临床 病理
  • 简介:临床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后的疼痛不仅极大地影响到产妇的机体康复,且机体也处于较为明显的炎症状态,而疼痛加炎性状态又会应激性引起血液黏度的异常,不仅影响创口周围的血液循环,且容易引起血栓等并发症,因此,减少剖宫产术后的疼痛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炎症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硬膜外自控镇痛 剖宫产术后 炎性介质 血液黏度 剖宫产产妇 炎症状态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放大倍数和包埋介质对睾丸组织体视学研究的影响。方法不同放大倍数(10×、40×物镜和100×油镜)下观察石蜡(7μm)和甲基丙烯酸树脂(25μm)包埋的睾丸切片,利用体视学方法测量睾丸内生精小管、间质及间质内的空隙、生精细胞核的体积分数,以及生精小管和早期圆形精子细胞核的直径。结果不同放大倍数对生精小管体积分数的估计无显著性影响。与树脂切片相比,石蜡切片估计的生精小管的体积分数明显减少了16.9%~17.5%,生精小管直径、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核的体积分数和早期圆形精子细胞核的直径分别明显减少了17.1%、26.6%和10.8%。石蜡切片睾丸内空隙的体积分数为20%~24%,而树脂切片几乎无这种空隙。结论放大倍数对睾丸组织绝大多数体视学参数估计无显著影响,而包埋介质影响较大。石蜡包埋使睾丸内各组织结构明显皱缩,生精小管之间出现明显空隙。

  • 标签: 生精小管 睾丸 石蜡 甲基丙烯酸树脂 放大倍数 体视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速效型复方枣仁胶囊的研制并测定其在FDA规定的溶出性介质中的溶出曲线。方法:以酸枣仁和左旋延胡索乙素为主要成分制备复方枣仁胶囊,采用浆法,100转/分钟,以pH1.0盐酸溶液、pH4.5醋酸盐溶液、pH6.8磷酸盐溶液和水900ml为溶出介质、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结果:所制备的复方枣仁胶囊内容物为棕褐色粉末,在pH1.0的盐酸溶液中有良好的溶出效果,在pH4.5醋酸盐溶液pH6.8磷酸盐溶液和水中有较好的溶出效果,但相对于普通胶囊剂其溶出度有大幅提高。结论:该制剂制备处方工艺可行,产品质量可靠。

  • 标签: 复方枣仁胶囊 制备 溶出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例。观察组(痛风患者)和对照组(非痛风患者),均通过采取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双源CT双能量成像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膝关节和足裸关节痛风结节沉积率分别为84.62%、100%、92.31%,对照组没有显示出痛风结节沉积。结论痛风结节沉积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痛风结节沉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评估全肺灌洗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我院2009-2017年经病理证实的32例PAP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全肺灌洗术前后胸部CT、血气及肺功能改变。结果其中16例有职业性粉尘接触史,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胸闷、气促,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地图样分布、铺路石征,通过灌洗液行PAS染色确诊。全部病例均行全肺灌洗术,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肺部CT均有改善。10例复发,其中3例为多次复发。结论典型影像学表现及PAS染色有助于PAP的诊断,全肺灌洗术是目前PAP最有效治疗方法,但容易复发。

  • 标签: 肺泡蛋白沉积症 全肺灌洗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医学影像输出介质对CT肺内微小结节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研究俯卧位通气(PV)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ICU中20例重度ARDS患者,确诊后立即行俯卧位通气,记录并对比所有患者通气前(TO)及通气后12小时(T1)、24小时(T2)3个时间点氧合指数(PaO2/FiO2)、白介素-6、气道平台压(Pplat)、血乳酸(Lac)的变化情况,并分析随时时间推移氧合指数与IL-6的相关性。结果 俯卧位通气后12h、24小时氧合指数较通气前明显升高(P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白介素-6(IL-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对改善肩袖损伤患者关节功能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3-2023.3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介质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GE2、S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肩袖损伤患者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降低疼痛介质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肩袖损伤 中药离子导入 关节功能 疼痛介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痛风结节沉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例。观察组(痛风患者)和对照组(非痛风患者),均通过采取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双源CT双能量成像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膝关节和足裸关节痛风结节沉积率分别为84.62%、100%、92.31%,对照组没有显示出痛风结节沉积。结论痛风结节沉积经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痛风结节沉积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以CO2为介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膀胱肿瘤的初步研究。方法以CO2为介质,采用充气膀胱镜技术,对26例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观察其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手术效果等。结果26例患者均操作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7min(8-35min),术中微量出血,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开始后10min及结束后30min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对比血气分析中pH值、CO2分压值、O2分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d(4-7d)。术后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细胞癌。随访5-12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以CO2为介质对膀胱肿瘤进行TURBT治疗,视野清晰,出血少,安全有效,具有一定可行性。

  • 标签: 膀胱肿瘤 二氧化碳 气膀胱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以 1∶1比例,分常规组和观察组,各 40例。常规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远高于常规组( P< 0.05);治疗前后两组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有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传导速度快,患者下肢症状明显感觉良好。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方式,有助于促进运动神经速度的传导,有效缓解患者肢体疼痛,改善患者预后状况,其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值得临床应用、普及。

  • 标签: 针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硝呋太尔在阴道炎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炎性介质如CRP、IL-6、PCT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诊断为阴道炎的128名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甲硝唑治疗)和观察组(甲硝唑加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膏治疗)。研究观察了两组在治疗后的总体疗效和炎性介质的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5%(P = 0.046)。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性介质CRP、IL-6、PC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硝呋太尔在阴道炎治疗中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而且能有效改善炎性介质水平,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因此,该药物在阴道炎的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硝呋太尔,阴道炎,炎性介质,CRP,IL-6,PCT,临床疗效。
  • 简介:采用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中药活血泄浊汤对实验性膜性肾小球肾炎大鼠肾小球上皮下免疫沉积物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组大鼠上皮下免疫沉积的平均周长,平均截面积,平均体积,面密度及体密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数密度则明显增大。上述研究表明,活血泄浊汤显著地抑制膜性肾小球肾炎大鼠上皮下免疫沉积物的形成,图像分析技术可为评估药物疗效提供形态学的定量依据。

  • 标签: 膜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沉积物 图像分析 活血泄浊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DF)创面用创面负压治疗(NPWT)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1.1.1-2023.1.31期间60例DF患者,将其以随机数字表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患者创面行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N=30)患者创面行NPWT;对比两组治疗前后Ⅰ、Ⅲ型胶原蛋白相关指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Ⅰ、Ⅲ型胶原蛋白面密度值差值、相对蛋白表达值差值、相对mRNA表达值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F创面行NPWT可有效上调创面肉芽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 标签: 创面负压治疗 糖尿病足 肉芽组织 胶原蛋白 创面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80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居多;肾脏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居多;病毒血清学检查中HBsAg阳性占25.0%,HBsAg阴性占75.0%;不同病理类型患者HBV-DNA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类型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居多,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居多,临床应重视对乙肝患者的定期肾功能及尿液的检查,必要时可行肾脏病理检查,为HBV-GN早发现、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2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分析 MRI (磁共振)和 ESWAN (三维增强 T2 加权血管造影术)扫描并测量 发作性偏头痛患者 与慢性偏头痛患者 脑深部灰质核团铁含量情况 。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 5-2019年 4月) 就诊 的50 例偏头痛患者,其中有 30例发作性偏头痛患者(作为发作性偏头痛组), 2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作为慢性偏头痛组) ,再选取同期我院 21 例健康体检人群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 。统计学分析三组研究对象的 脑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情况(红核、黑质、尾状核头、壳核、丘脑以及苍白球)。 结果:偏头痛患者黑质和苍白球相位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在 红核、尾状核头、壳核、丘脑等相位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发作性偏头痛组、慢性偏头痛组的黑质与苍白球相位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发作性偏头痛组红核相位值低于慢性偏头痛组 (P<0.05) ,发作性偏头痛组与慢性偏头痛组各核团相位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单因素分析显示三组研究对象的红核、苍白球和黑质相位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单因素分析慢性偏头痛患者与发作性偏头痛患者脑深部核团相位值与头痛程度、头痛频率以及病程时间等无相关性 (P>0.05) 。结论:相比起健康人群,偏头痛患者脑深部核团铁沉积显著增多,发作性偏头痛患者与慢性偏头痛患者相比红核区域有显著铁沉积

  • 标签: 发作性偏头痛 慢性偏头痛 脑深部 灰质核团 铁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