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FEP-BY02型热疗机,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28例,随机分为2组,18例治疗中无留置尿管,10例治疗中留置尿管。治疗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IPSS和QOL残余尿及前列腺超声影像学变化。结果2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后平均随访12个月,IPSS由术前28.6±3.7分降到术后6.8±2.87分,QOL由术前5.6±1.3分降到术后2±0.8分,治疗前残余尿大于50ml甚至尿潴留,治疗后多数降到小于15ml,或无残余尿,显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2.1%。其临床症状及国际IPSS评分和QOL评估及残余尿情况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高能聚焦超声在治疗前列腺增生疾病中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一种无创伤,无痛苦,治疗前列腺增生疾病的新方法。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 标签: 高能超声﹙HIFU﹚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下颌舌在牙科椎束CT(CBCT)和口腔曲面断层片(OPG)两种常用影像学检查上的清晰度,为下颌骨舌侧手术的风险做出提示。方法观察25例患者下颌中线舌、侧舌在CBCT和OPG上的影像,比较两种口腔放射检查结果上的显示清晰度。结果CBCT对下颌中线舌的检出率与OPG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清晰率远远大于OPG(P<0.01);CBCT对下颌侧舌的检出率、清晰率与OPG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BCT对下颌舌侧骨内解剖结构的显示效率远远大于OPG,建议将其作为下颌舌侧手术前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 标签: 下颌舌孔 椎束CT 口腔曲面断层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胸术后传统闭式引流同负压吸引引流引流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胸术后患者103例,传统闭式引流组51例,负压吸引引流组52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拔管时间。结果负压吸引组较传统闭式引流组住院天数减少,拔管时间较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负压吸引引流相对传统闭式引流能减少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可以对肺不能完全膨胀及应用传统闭式引流效果不佳患者及时应用,但没有必要将其作为常规引流方式。

  • 标签: 开胸术后 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对比腹腔镜与腹结直肠癌手术短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2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0例行腹腔镜手术,100例行腹手术。分析回顾资料,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短期效果。结果腹腔镜组在失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明显胜于腹结直肠癌手术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的手术方式,切口创伤低、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结直肠癌手术 短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腹腔镜以及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0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A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B组患者接受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胃肠运动功能。结果A组患者术后肠胃蠕动恢复状况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相对于腹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于胃肠功能的影响较小,对于患者术后消化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 胃肠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意愿将4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成2组,其中观察组19例,接受胸腔镜手术;对照组24例,接受胸手术。现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以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可以安全可靠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该术式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开胸手术 胸腔镜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对比手助腹腔镜与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5例行传统腹脾切除术(腹组),15例行手助腹腔镜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腹腔镜组)。结果: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腹组(P〈0.05);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4/15),腹腔镜组为13.3%(2/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6,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增加了手术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近期效果满意,安全、可行,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单孔法及三法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孔法及三法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穿刺孔漏气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膜穿破率、术中增操作率、取石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方法穿刺孔漏气率、取石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膜穿破率及术中增操作率三组较优(P〈0.05)。结论单孔法较三法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具有微创及美容等优势,须在不断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明晰该技术的潜力及应用范围,以达减少手术创伤和美容效果的医、患追求。

  • 标签: 单孔法 三孔法 后腹腔镜 输尿管 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腹腔镜手术与腹手术疗效对比分析,并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0月6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对照组34例行腹穿孔修补,两组术后均行正规抗溃疡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28例手术成功,2例因缝合困难中转腹完成修补,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5/34),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26.5±7.8)h,显著短于对照组(61.6±10.8)h(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6.5±1.8)d显著短于对照组(10.6±2.6)d(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比传统腹修补术具有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进行合适处理,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开腹手术 腹腔镜 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腹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差异,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将8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组48例和腹术组4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应用镇痛药比例、术后3d引流量、瘢痕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异常发生率、住院天数,进行两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和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3d引流量、住院时间、瘢痕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异常发生率、术后使用镇痛药比例分别为13.6±3.6ml比28.7±5.4ml,33.1±1.4d比82.2±2.6d,1.9±1.5ml比1.9±1.5ml,6.4±2.3d比10.6±3.4d,1.7±0.3cm比11.9±3.2cm,14.3±1.3h比46.8±6.6h,3/6.25%比15/37.5%,2/4.17%比2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手术比较,腹腔镜微创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能够减小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加快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感染几率、促进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美容效果,是一种更安全可靠、更有优越性、更值得推广的理想治疗方法。

  • 标签: 胃十二指肠穿孔 腹腔镜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Conchrane图书馆、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筛选比较腹腔镜与开放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临床对照研究(CCT)。从文献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1.7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967例和23篇CCT3106例直肠癌。腹腔镜与开放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CT:RR=0.72,95%CI:0.37~1.37;CCT:OR=0.81,95%C1:0.61-1.08)。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不会增加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

  • 标签: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吻合口漏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胃穿孔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腹修补术,对对治疗组患者进行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腹修补术,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 标签: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 简介: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评价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切除和腹手术切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13年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LAP组)和腹胃间质瘤切除术(OPEN组)的对比性文献。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临床效应指标,并进行文献质量评分,采用RevMan5.1软件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相关文献共169篇,最终纳入19个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LAP组与OPEN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5.17,95%CI为-16.59~6.26,P>0.05),但LAP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OPEN组(WMD=-58.93,95%CI为-82.51~-35.34,P<0.05)。术后恢复方面,与OPEN组比较,LAP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WMD=-0.70,95%CI为-0.96~-0.45,P<0.05);进食时间早(WMD=-1.33,95%CI:-1.82~-0.83,P<0.05);总体并发症少(RR=0.40,95%CI为0.24~0.66,P<0.05);住院时间短(WMD=-3.21,95%CI为-3.90~-2.52,P<0.05)。结论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安全可行,与腹手术比较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胃间质瘤 胃切除术 腹腔镜 并发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微创疗法(以下简称为微创手术)和腹手术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选取176例于我院治疗该病的病患作为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实施分组,即微创组和腹组两组,每组88人。对比两组术中情况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微创组切口长度为3.24±0.23cm,手术用时为36.24±8.25min,术中流血量为30.62±9.40ml,均显著少于腹组的10.52±3.53cm,48.89±6.74min,75.54±14.8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创组肠鸣音的恢复时间为23.32±4.55h,用药止痛剂比例为19.77%,术后活动时间为24.07±9.25h,住院时间为4.10±2.82d,均显著少于腹组的45.20±9.23h,44.20%,48.80±10.55h以及10.92±5.5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手术对该病实施治疗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可靠的临床术式而推广。

  • 标签: 腹腔微创手术 开腹手术疗法 疗效分析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