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膀胱平均受量及直肠受量对放射膀胱炎及放射肠炎的影响。 方法: 筛选 2016 年 7 月 -2019 年 4 月我科室收治的直肠癌患者 108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取的放疗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54 例,探究组 54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直肠癌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探究组进行 适形调强放疗 ,对比分析两组的放射膀胱炎与 放射 直肠 肠炎 的临床发病率数据。 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的放射膀胱炎发病率较低, 放射 直肠 肠炎 的发病率也显著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 在直肠癌手术治疗后放疗患者中采用 适形调强放疗 ,能够有效的降低平均受量,减小放疗对患者健康的损害,在临床中可以良好的降低放射膀胱炎与 放射 直肠 肠炎 的发病率,在临床中 适形调强放疗 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直肠癌 术后放疗 膀胱平均受量 直肠受量 放射性膀胱炎 放射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肺炎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选择 2017.9月 -2019.6阶段内,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肺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肺炎患者 88例,按照病情以及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即参考组与研究组,每一个小组的患者均为 44例,给予前者加以西医手段治疗,给予后者加以中西医联合手段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模式下取得的治疗成效。结果:在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痊愈治疗数量为 18、好转数量为 24、无效数量为 2,总治疗率为 95.5%,明显小于参考组总治疗率 90.9%(痊愈 15例、好转 25例、无效 4例), P< 0.05; 研究组人员胃肠道不舒适症状3例、恶心呕吐 2例、总产生率为 11.4%,较参考组人员不良反应出现几率 22.7%小(过敏皮疹 4例、恶心 3例、胃肠道不舒适 3例),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肺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肺炎患者,选择中西医联合的手段治疗,可以提升患者治疗效率,减少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癌 放射治疗 急性放射性肺炎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心血管发病率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伴随着核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心血管核医学在临床上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目前SPECT心肌灌注显像已成为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诊断和处理的常用技术,且已经被众多临床指南充分肯定。为促进心肌灌注显像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与进一步推广,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的研究方法对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核医学 心肌灌注显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放射黏膜炎及其与营养状况的相关。 方法 研究时间选择在 2017年 12月 到 2019年 12月 之间 , 研究患者选择在研究时间内在 我院 就诊 的 108 例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出现 放射黏膜炎患者, 并根据患者 放射黏膜炎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重度组,其中轻度组患者数量为: 45 例,重度组患者数量为: 63 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测 , 在放疗过程中采集 两组患者的疼痛感评分 、体质指数 以及营养状况等 方面的数据,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处理分析 。 结果 轻度组 患者 的疼痛感水平 明显低于 重度组 。 此外,在放疗后随着患者 放射黏膜炎严重程度的差异,轻度组 患者的体质指数数据明显高于重度组患者 。 而 轻度组 患者 的 营养不良率 明显低于 重度组 。所有数据差异性均 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结论 综上所述, 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 放射黏膜炎,而发病越严重则患者疼痛感越高,导致患者进食出现障碍,体质指数下降,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也越严重 。

  • 标签: 头颈部恶性肿瘤 放射性黏膜炎 营养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放射口腔粘膜炎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西帕依固龈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在我院治疗放射口腔粘膜炎的 40例患者资料加以分析,患者以不同的治疗措施分为两组,分别为 A组与 B组, B组患者采用常规漱口剂进行治疗, A组患者采用西帕依固龈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结果。结果:对比 AB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A组显效数、有效数、无效数分别为 12例、 7例、 1例, B组显效数、有效数、无效数分别为 11例、 5例、 4例,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 19/20),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0.00%( 16/20),数据差异对比明显 P< 0.05。结论:放射口腔粘膜炎使用西帕依固龈液的治疗效果佳,同时也不会为患者带来强烈不适感,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放射性口腔粘膜炎 西帕依固龈液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放射 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化疗后进展晚期恶性肿瘤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 2014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间医院收治的 59例放化疗后进展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通过三维肿瘤治疗计划系统 ( 3D-TPS)进行恶性肿瘤三维立体重建,计算所需 125I总活度及数目, CT引导下植入 125I, 2个月后评价近期客观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ADL)评分、 Karnofsky 功能状态 (KPS)评分以及美国疼痛协会癌痛 (APS-POQ)分级,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随访 2年,记录 1年和 2年生存率。结果 59例放化疗后进展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两个月后总缓解率为 7% , 1年生存率为 62.7% , 2年生存率为 42.4%。患者癌痛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治疗后 ADL评分和 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各类肿瘤患者均出现一定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均明显缓解。结论 放射 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化疗后进展晚期恶性肿瘤,近期疗效良好,能显著降低癌痛,提高生活质量及功能状态,且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金黄散联用维生素 E治疗急性放射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择 2019.01-2020.08月到本院治疗急性放射皮炎疾病的患者共 8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分配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出现不同程度放射损伤的治愈概率进行跟踪记录与分析。结果:实验组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愈的总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金黄散药物联用维生素 E药物对急性放射皮炎疾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症,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提升不同程度放射损伤的治愈概率,该项治疗模式需要推广运用。

  • 标签: 金黄散 维生素 E 急性放射性皮炎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接受放射核素131 I治疗甲状腺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诊断鉴别血管良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12月时段内收治的血管肿瘤患者共 50例,均施行放射诊断方法,再和病理学诊断结果予以对比,评估放射诊断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放射诊断中, 50例血管肿瘤患者包括血管良性肿瘤 38例、恶性肿瘤 12例;病理学诊断中,血管良性肿瘤 33例、恶性肿瘤 17例。即放射诊断敏感性为 93.94%、准确为 90.00%、特异性为 58.52%。结论:针对血管肿瘤患者,放射技术能够有效鉴别良恶性肿瘤,呈现敏感性、准确、特异性高的特点,为后续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放射诊断 肝血管肿瘤 良恶性病变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放射皮炎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192例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放射皮炎分级、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放射皮炎IV级、III级均低于对照组,II级、I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社会、环境、生理、心理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护理中,能够降低患者放射皮炎分级,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放射皮炎进一步恶化,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生活治疗 放射性皮炎 宫颈癌 综合护理干预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盆腔放疗中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使用沙利度胺治疗对预防急性放射肠炎的作用。方法:参与调查研究的病例人员均为盆腔肿瘤放疗患者 ,进行就诊治疗的时间为 2017年 7月 ~2019年 8月,病例总数共为 1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 80例。观察组在盆腔放疗中使用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放疗。比较分析两组急性放射肠炎的发生时间、分级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第 2周出现急性放射肠炎的发生率为 20.00%,低于对照组( 50.00%),而第 3周的发生率为 43.75%,高于对照组( 22.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Ⅰ级放射肠炎的发生率为 50.00%,高于对照组( 25.00%),而Ⅱ级放射肠炎的发生率为 17.50%,低于对照组( 43.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过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在盆腔放疗中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使用沙利度胺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急性放射肠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使用价值高,推荐应用。

  • 标签: 盆腔恶性肿瘤 放疗 沙利度胺 急性放射性肠炎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三黄液加鲜芦荟汁外涂防治放射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8年 10月 -2019年 12月到本院防治放射皮炎的患者共 6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分配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出现放射质皮炎的概率、放射质皮炎发病的程度以及瘙痒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阳性的概率为 27/30( 90.00%)显著高于 12/30( 40.0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皮炎发病的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患者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三黄液加鲜芦荟汁外涂,能够有效的防治放射皮炎疾病,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症与瘙痒的症状,可以被较为广泛的运用在临床治疗中。

  • 标签: 三黄液 鲜芦荟汁 防治 放射性皮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 抗结核药物导致患者发生药物性损伤的相关原因并 寻求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损伤的最佳方案。方法: 对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 的107 例 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致损伤 结核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7例 损伤患者 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抗结核药物会 引起严重损伤,但只要积极预防,对于药物性损伤高危患者及时采取相关预防治疗措施,改善临床症状,可以 最大限度减少药物性损伤

  • 标签: 抗结核药物 肝损伤 中西药护肝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生化检验对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损伤、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 2017年 4月 -2019年 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原体肺炎合并损伤、心肌损伤的患儿 38例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 38例健康儿童作为参照组,对所以参与研究的人员均采取生化检验,并分析生化检验的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沉水平、 C反应蛋白水平、 α羟丁酸脱氢酶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以及总胆红素水平的检验结果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在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损伤、心肌损伤中采取生化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生化检验 诊断结果 小儿支原体肺炎 肝损伤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放射科作为医院的综合科室,其职能集检查、确诊、治疗为一体,对于患者病情诊断及确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检查结果所提供资料与数据,对于医生而言,是辅助其确诊患者病情的重要信息。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对放射治疗精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放疗工作者们对放疗计划的评判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签: 放射科工作 放射技术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石症和胆囊炎的急性暂时损伤原因及循证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0例胆石症和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40)患者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n=40)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不良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前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胆石症和胆囊炎的急性暂时损伤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其功能指标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胆石症 胆囊炎 肝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何首乌药物性损伤机制。方法:检索TCMSP等获取化合物结构信息,用药效基团匹配法获得潜在药物靶点,进行GO、KEGG、REACTOME富集,蛋白PPI网络聚类和生物过程分析,运用构建化合物-靶点-生物过程-药理作用的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结果:获得化合物24个;靶点32个;GO富集BP 29条、MF 29条和CC 26条,KEGG 9条,REACTOME 86条;蛋白PPI网络聚类分5组和两相生物转化;HBSY网络节点70个、集中度0.358。结论:何首乌蒽醌、二苯乙烯、黄酮可能作用于生物转化一、二相反应相关靶点,导致药物性损伤

  • 标签: [] 何首乌 网络药理学 药物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药物性损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 DILI) 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药学服务 ; 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500 例需要接受临床药物服务人员进行临床药物学服务回顾分析,根基 DILI 发生情况将全部患者分别纳入发生组 ( n=37 ) 与未发生组 (n=463) ,分析 DILI 临床用药特征, 结果: 接受临床药物服务人员中 37 例为 DILI 患者,患者主要使用药品类型中药 16 例( 43.24% )与抗结核药 10 例( 27.03% )在药物中占比最高。对患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多数患者患病时间在 0 ~ 4 周,常见纳差和乏力临床症状, 疾病类型主要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且病情严重程度轻。 结论: 临床用药中药物性损伤患者患病离较低,以患 DILI 患者给药到患病时间多数在 4 周内,纳差和乏力等临床症状发生率较高, 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多数病情发展程度较轻。

  • 标签: 药物性 肝损伤患者 临床特点 临床药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