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状态及其心理护理的临床对照。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进行归纳总结,将符合我院入组条件的74例孤独症患儿家属设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不给予特殊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家长在患儿入院时和治疗4周时的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儿入院时,两组家长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4周后,观察组家长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常情况下,孤独症患儿家长会存在严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故观察家长心理情绪变化以及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 标签: 孤独症儿童 家长 心理状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康复护理对癫痫儿童睡眠及家长心理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癫痫儿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0例,一组为常规组,另一组为研究组。对常规组给予患病儿童我院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的护理的基础上对儿童的心理进行疏导,同时也要注意对患者儿童的家长进行心理疏导,来缓解家长的负面情绪。在一周的时间里来比较癫痫儿童的睡眠质量和睡眠状态以及患者儿童家长心理状态的改变。结果:在进行一周的实验观察以及护理人员对不同组的护理工作后,研究组患癫痫儿童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儿童在半夜被惊醒的次数要少于常规组,而患者父母的负面情绪得到安抚之后也有了明显改善。两组儿童状态以及家长情绪的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康复护理 癫痫儿童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压力及相关因素,提出改善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压力的建议。方法选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在新余市爱慧感统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压力进行评估。结果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健康受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三个方面的影响。家庭经济收入在社会因素中对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照顾儿童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在心理因素中对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结论需要加大对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压力的关注度,预防与减少心理问题。

  • 标签: 自闭症儿童家长 心理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瘫患儿家长消极心理对患儿康复治疗效果影响的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于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康复评定分值相同脑瘫患儿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根据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将心理评估结果将家属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为积极心理;对照组52例,为消极心理,两组患儿接受相同康复治疗项目后,比较两组家长的患儿康复配合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患儿康复配合度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P

  • 标签: 消极心理 脑瘫 康复治疗 配合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内科护理中患儿家长心理支持与应对方式,以期为护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方法,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家长心理支持需求和应对方式。2. 数据分析: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心理支持需求:大多数家长心理支持的需求较高,包括情感支持、知识指导、心理疏导等方面。其中,情感支持的需求最高,表明家长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爱和理解。2. 应对方式:家长们主要采用的应对方式包括积极应对、寻求帮助、寻求社会支持等。然而,也有一部分家长存在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他们的应对效果。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心理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小儿内科患儿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心理支持的针对性:根据家长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如情感支持、知识指导、心理疏导等。2.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3. 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能力,为家长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4. 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为患儿和家长提供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总之,小儿内科护理中患儿家长心理支持和应对方式对患儿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我们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的康复。

  • 标签: 家长参与护理 小儿内科 心理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儿童家长在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心理及护理需求。方法将280例在我院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对比,其预防接种知晓率更高,P<0.05。结论为提高医院预防接种质量,应对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做到准确了解其心理需求与护理需求,让接种人员开展接种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全面性。

  • 标签: 儿童家长 预防接种 心理 护理需求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心胸外科护理工作中对患儿及家长开展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2月80例小儿心胸外科病患,分组依据为护理方法,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n=40)强化对患儿及家长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干预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睡眠质量(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家长焦虑(SAS)评分、心理痛苦(DMSM)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心胸外科护理工作中强化患儿及家长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儿疼痛感,改善患儿睡眠质量,同时改善家长的不良情绪,护理效果明显。

  • 标签: 小儿心胸外科 心理护理 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与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对小儿疫苗注射过程应激反应级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随机抽取我院56例疫苗接种儿童进行分析研究,时间为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采用分组对照方式,就56例疫苗接种儿童根据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疫苗接种儿童,给予两组疫苗接种儿童不同护理模式,实施常规护理的28例命名为参照组,实施心理护理模式的28例命名为研讨组,分析研究两组疫苗接种儿童实施心理护理模式后的应激反应发生率、家长满意度。结果:研讨组的疫苗接种儿童经心理护理模式干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其中研讨组儿童的应激反应发生率较低、家长满意度较高,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疫苗接种儿童通过心理护理模式的有效干预,有效减少儿童应激反应发生的情况,且家长满意度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疫苗接种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疫苗注射过程中经心理护理的措施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接收于我院的98例儿童被选为研究对象,其被分为2组(每组49例),常规护理的措施被用来管理对照组,心理护理被用来干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效果(应激反应、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心率和血压波动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小,差异度明显(P<0.05);而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却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度也较明显(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将患儿的应激反应大大减少进而提高其配合度,并能使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疫苗接种 注射 儿童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科输液室患儿及家长进行细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儿科输液患儿随机数字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儿恐惧评分、输液中不良情况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护理前无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科输液室 细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及对患儿家长不良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儿科就诊的80例患儿及患儿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在不良情绪方面评分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加入临床中可减轻患儿家属的不良情绪,同时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 标签: 儿科临床 心理护理 不良情绪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