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侧入路4步法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解剖性剜除术治疗大体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采用侧入路4步法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解剖性剜除术治疗体积〉80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90例,记录术中出血量,切除腺体体积,手术时间,对比术前术后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结果9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30-120ml,平均(56±21)ml;手术时间30-100min,平均(60±23)min;切除腺体50-120g,平均(69±29)g。与术前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比较,平均切除率68.6%(62.5%-76.3%)。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残余尿量明显减少[(83.4±25.6)mlvs(7.2±2.5)ml,P=0.017],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7.4±3.2)ml/svs(21.3±5.6)ml/s,P=0.019],IPSS评分明显好转[(25.6±4.3)分vs(7.3±3.6)分,P=0.012]。结论侧入路4步法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解剖性剜除术治疗大体前列腺增生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尤其对于外科包膜的寻找有独到优势,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切除术 解剖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总结其规律和相关的影响因素,为相关的诱导化疗周期的选择和放射治疗的介入时机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回顾了实施周期诱导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使用体积测量软件和ImageJ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肿瘤体积及化疗后体积的变化趋势,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等。结果(1)小细胞肺癌的肿瘤体积呈现先下降后平稳或增大的趋势(2)化疗前和化疗后1周肿瘤的绝对体积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体积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期后化疗无效例数增多。结论小细胞肺癌患者几个周期化疗后体积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化疗1周期后,肿瘤体积下降明显,第2周期后可能出现体积的变大。因此,诱导化疗的最佳周期为1周。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化疗 肿瘤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试评价CBCT在盆腹部肿瘤摆位中的应用特点,对比不同摆位对误差的影响,总结质量控制经验。方法以2010年6月~2013年6月,医院经证实的盆腹腔恶性肿瘤放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分组,A组、B组各40例,A组采用体部固定+负压真空袋+热塑成型网罩体位固定方式,B组采用体部固定底版板+负压真空袋,CBCT描画靶区,纠正误差。结果首次摆位B组x、y、z轴以及x轴旋转角偏差量高于A组,A组需要进行CT纠正的误差发生率14.63%(24/164)高于B组则为6.45%(10/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摆位方法对摆位质量影响较大,需选择合适摆位方法,做好质量控制

  • 标签: 摆位 肿瘤放射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B超这一实践中常见的医学检查方式在测量卵巢体积和卵泡数目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并判定其对诊断青春期多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机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一年内进行经直肠双侧卵巢B超检查的青春期女性患者80例,其中,20例少女为其他妇科疾病,经排查无青春期多卵巢综合征,作为对照组,其余60例被诊断为青春期PCOS的未成年女性患者为病例实验组,对于两组患者的卵巢体积和卵泡数目进行统计和计算,比较两组不同的均数,最终判定诊断界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卵巢体积(MOV)为(9.3±3.1)cm,较大卵巢体积(MaxOV)为(14.3±5)cm,其平均卵泡数目(MFN)达到(11.9±3.8)个,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卵巢体积(MOV)为(5.2±1.2)cm,较大卵巢体积(MaxOV)为(5.9±2.2)cm,其平均卵泡数目(MFN)为(6.5±2.3)个,以上各结果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B超这种无创、高效、低伤害和廉价的检查方式,可以较为准确的观察患者卵巢体积和卵泡数目,对于诊断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使用和推广。

  • 标签: B超测量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症 卵巢体积 卵泡数目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检测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探讨RDW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预测价值,找出预测界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NSTE-ACS14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8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常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脂。结果①NSTE-ACS组的TC、LDL-C、cTnI、RDW以及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STE-ACS组中3支病变组的RDW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DW与cTnI呈正相关,r=0.298,P〈0.05。④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RDW预测NSTE-ACS的最佳界点为11.93%,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95%CI:0.792-0.898,P〈0.05),特异性为82.90%,敏感度为72.62%。⑤RDW大于11.93%的病例组在30d内发生任何原因的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比例较RDW小于11.9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W与NSTE-ACS病变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NSTE-ACS以及预后辅助诊断的指标。

  • 标签: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肌肌钙蛋白I
  • 简介:野外驻训期间,部队官兵担负着军事训练、实兵演习等众多任务,对膳食营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对部队野外驻训期间的膳食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一、膳食营养结构不合理,导致官兵每日营养失衡。目前,野外驻训官兵的膳食存在总的摄入量过高、膳食营养结构不合理、蛋白质和脂肪过多、糖类摄入偏低的现象。

  • 标签: 部队野外驻训 膳食结构 部队官兵 膳食营养结构 军事训练 实兵演习
  • 简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为全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得到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医院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院内感染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也可造成严重的卫生资源浪费。因此必须将控制院内感染纳入到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风险管理系统中,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中去,不能有任何放松。通过各级职能部门的严格管理,定期进行院内感染监测,认真进行总结分析、不断完善,达到持续改进和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目的。

  • 标签: 手术室 医院感染 控制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综合病历质量控制与单一病历质量控制对病案管理的控制效果。方法在我院2014年7月-12月归档病历中随机抽取150份作为对照组,在2015年7月-12月归档病历中随机抽取150份作为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单一病历质量控制,给予研究组综合病历质量控制。将两组病历相关内容的完成、缺项情况及病历专家打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入院记录、交接记录的完成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的病程记录、治疗记录的完成情况、病历缺项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病历专家打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单一病历质量控制相比,应用综合病历质量控制,可显著提高病案管理效果,显示出了独特优势。

  • 标签: 综合病历质量控制 单一病历质量控制 病案管理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检验对于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和普罗大众的疾病预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一般的工作当中,卫生检验是由卫生检验技术人员通过科学的手段、客观的观察、精确的分析来对样品进行科学、公正、客观的检验,并且对检验结果进行负责,保障民众不会因为产品、事物、环境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状态。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卫生检验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本文笔者就将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检验质量控制管理来进行探讨。

  • 标签: 基层 疾病预防 卫生检验 质量控制 管理手段
  • 简介:目的:根据下尿路症状(lowerurinarytractsymptoms,LUTS)/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BPH)患者的前列腺体积,探讨患者临床及尿动力学特点。方法:2004年10月至2013年8月,笔者分析了2039例患者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LUTS/BPH患者。根据前列腺体积大小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增生(≤30ml)组、中度增生(31~80ml)组和重度增生(≥81ml)组。

  • 标签: 下尿路症状 尿动力学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体积 膀胱出口梗阻 PROSTATIC
  • 简介:摘要CD26是T细胞表面抗原,亦称DPP-4,DPPIV,ADABP,ADCP2,TP103,二肽基肽酶4,二肽基肽酶IV。是一种细胞表面的丝氨酸蛋白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s9b家族,该家族成员还包括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DPP6、DPP8、DPP9和DPP10,但是研究最多的是FAD和CD26,它们在氨基酸序列上54%同源,均为膜结合蛋白,其二聚体结构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同时它能够激活T细胞。

  • 标签: CD26 分子结构 生物学 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对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应激与炎症反应以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12收治的55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患者DCS手术治疗,同时选取2012-01-2013-12收治的55例行常规确定性手术治疗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及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休克、DIC、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与术前相比,APS评分、APACHEⅡ总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术后24h与术前相比,血清CRP、TNF-α、IL-1β、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术后24h与术前相比,血清CRP、TNF-α、IL-1β、IL-6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术后24h血清CRP、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h(P〈0.01)。结论:DCS应用于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急救中可有效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与炎症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损伤控制 腹部创伤 应激反应 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