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2013-2015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多重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3-2015年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微生物室做细菌培养,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MDRP)的122株菌株,进行药敏结果分析,并进行纸片扩散法复查和耐药基因分析。结果122株MDRP标本来源主要以痰液和分泌物为主,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122株MDRP中有90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2.95%、73.7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稍低,分别为36.07%和42.62%,未发现对多黏菌素B耐药株;多重耐药基因分析发现,122株MDRP中有21株VIM-2基因阳性,有62株发生oprD2基因缺失。结论不再推荐碳青霉烯类药物用于临床铜绿假单的感染治疗,该院MDRP耐药机制以作用靶点发生改变为主,但也存在其他耐药机制。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 耐药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分析ICU确诊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感染性肺炎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研究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阿米卡星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呼吸、脉搏、血压以及体温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2d、7d、14d、21d的PCT值、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肺炎患者,临床应选择联合方案治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环丙沙星治疗效果优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

  • 标签: ICU感染 多重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
  • 简介:目的了解铜绿假单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71株铜绿假单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对抗生素耐药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哌拉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升高最快。亚胺培南可作为我院铜绿假单重症感染的首选抗生素。结论铜绿假单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动态监测铜绿假单耐药性,对减缓其耐药率上升及医院感染控制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变迁 药物敏感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耐药现状,为脑科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患者标本按常规方法培养后,经细菌鉴定仪鉴定,然后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脑科感染铜绿假单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的是含酶抑制剂复合药及碳青酶烯类,最低的是美罗培南,其次是派拉西林。结论铜绿假单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关注耐药机制有助于脑科临床选用合适抗菌药物提高抗感染疗效,有效减缓细菌耐药性。

  • 标签: 脑科 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52-01
  • 简介:【摘要】目的 对2017-2019年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进行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17-2019年医院住院患者留取的标本中分离到的铜绿假单做药敏分析,使用WHONET5.6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2017-2019年度分离到1575株铜绿假单,其中79.5%来自痰标本。耐药率最高的五种药物分别为哌拉西林(32.4%)、替卡西林/克拉维酸(27.3%)、亚胺培南(26.8%)、氨曲南(26.6%)和头孢他啶(25.3%)。敏感性最高的五种药物分别为多粘菌素B(94.3%)、阿米卡星(88.6%)、妥布霉素(83.1%)、庆大霉素(82.9%)和左氧氟沙星(81.7%)。结论 铜绿假单是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通过管控,其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较往年有下降趋势,我院应积极加强管理,加强监测。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监测铜绿假单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检测2012年至2016年本院铜绿假单耐药状况。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判定标准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结果铜绿假单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对铜绿假单保持较高活性且耐药率<20%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结论铜绿假单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铜绿假单感染的治疗,可首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抗药性 微生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呼吸内科病房感染铜绿假单耐药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送入检验科的感染病人标本,将铜绿假单给予彻底分离,分析研究各种类型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构成比例。结果一共分离出来392株铜绿假单,其来源主要是痰液,其对加替沙星相对较为敏感,并且加替沙星尚没有发现耐药现象。结论医院呼吸内科的铜绿假单耐药情况相对较为良好,在临床当中应该根据药物试敏结果科学应用抗菌药物。

  • 标签: 呼吸内科 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近五年从临床各种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至2022年住院患者分离出的铜绿假单作为对象,药敏结果由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仪专家系统判定,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2018年到2022年临床微生物标本主要为痰、咽拭子、分泌物、血、胸腹水、尿、肺泡灌洗液。其送检标本数量逐年增加,铜绿假单检出例数也逐年增加,铜绿假单检出数量最多的科室为ICU。2020年起我院ICU患者数增加后铜绿假单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呈上升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耐药形势非常严峻,各临床科室应该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临床医生应该结合药敏报告和相关指南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且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建议增加培养送检频率,对铜绿假单药敏变化进行监测。多重耐药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变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统计分析2012-2014年铜绿假单在我院的分布情况,了解铜绿假单医院感染的特点。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我院的铜绿假单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及预防感染。方法将送检合格的细菌分离及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采用SIEMENS公司MicroScanWalkAway96plus鉴定药敏分析仪,药敏结果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3版)标准进行结果判断。筛选出45株铜绿假单采用E-test法进行最低抑浓度(MIC)的检测和CCCP对MIC影响试验。采用SPSS13.0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铜绿假单主要来源于痰,其次为分泌物、尿液等。易感人群为中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等抵抗力低下人群。铜绿假单耐药机制主要是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主动外排系统亢进。结论铜绿假单主要引起呼吸道、伤口、泌尿道感染,中老年人和长期住院等免疫力低下的人为易感人群。铜绿假单具有较强耐药性,主动外排系统表达亢进在铜绿假单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起重要作用。外排泵抑制剂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仍主要以严格监控临床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减少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的出现。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院内分布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析109株铜绿假单(PAE)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住院患者不同标本的铜绿假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109株铜绿假单进行培养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109株PAE主要分布在肿瘤科(40株,占36.7%)、内科(34株,占31.2%)、外科病区(25株,占22.9%)和其他科室(10株,占9.2%)。PAE在标本中的分布情况为:痰60株,占55.0%;脓液及分泌物20株,占18.3%;尿液12株,占11.0%;胸、腹腔积液11株,占10.0%;血液6株,占5.5%。PAE对14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达44.9%~88.9%。结论铜绿假单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临床医生和医院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收集的187株铜绿假单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开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评定铜绿假单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数。结果:铜绿假单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数可以达到121株,占比64.71%,其中以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同时耐药为主。改良Hodge试验的阳性菌株检出率达到52株,阳性率为42.95%。结论:铜绿假单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较为复杂,为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可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此减少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性 微生物
  • 简介:铜绿假单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多重耐药铜绿假单在各地均有爆发和散发报道[1]。患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以及术后或某些治疗后的患者易感染本。该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可形成5种不同的菌落:(1)典型型;(2)大肠样型;(3)粗糙型;

  • 标签: 侏儒型 铜绿假单胞菌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铜绿假单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感染的铜绿假单进行比较分析,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病原鉴定,药敏试验K-B纸片法,应用WHONET5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2株铜绿假单中,ICU构成比最高,为23.4%(169/553)。在12种抗生素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最好。ICU与非ICU铜绿假单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中铜绿假单的耐用率明显高于非ICU,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ICU与非ICU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耐药性与耐药趋势。方法采用BIOKONT�

  • 标签: 假单胞 监测分析 耐药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铜绿假单及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培养的 PAE及 CRP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本院 PAE及 CRPA临床分布均以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神经内科为主,标本来源均以痰标本为主。 PAE中碳青霉烯耐药率约 60%,亚胺培南 58.98%,环丙沙星 31.71%,左旋氧氟沙星、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均低于 26%,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最低 15.2%。 CRP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 PAE。结论本院 PAE及 CRPA对各种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临床可根据药敏结果单用或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医院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 CRPA在院内传播,降低院内感染率。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 抗生素 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