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男男性行人群HIV自我检测是传统HIV检测的补充手段,该检测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男男性行人群隐私,同时操作相对简单,男男性行人群定期进行检测与咨询在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和防止HIV在该人群中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主要对男男性行人群HIV自我检测的现状、自我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自我检测所能接受的程度等进行研究阐述。

  • 标签: 男男性行为 HIV 自我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IV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在男性高危性行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11月时段已知男男性行者的人员共41例,通过制定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干预男男性行,将干预前后预防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数据对比,干预后预防效果比较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在男性高危性行预防中,可以有效提高男性对HIV的了解程度,对预防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HIV 信息传递模式 男性高危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外来务工青少年生殖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自编式结构调查表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对北京市2523名16~24岁外来务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所得调查数据主要运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京市外来务工青少年对于未婚性行态度较为开放,未婚性行发生率为30.7%,男性(36.1%)高于女性(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44,P<0.01);年龄较高、来京时间超过两年、较高经济收入、经常吸烟、经常饮酒、对婚前性行看法比较开放、健康知识成绩较高、幸福感较低的外来务工青少年比较容易发生未婚性行;未婚青少年流产率为4.89%,年龄较大、健康知识成绩较高、幸福感较低的青少年或其性伴更多发生流产。结论北京市外来务工青少年在生殖健康方面尚不够完善,应为其提供适宜的健康指导与综合服务。

  • 标签: 外来务工青少年 生殖健康 未婚性行为 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人群艾滋病防治网络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市当地2017年期间某网络平台注册的在过去1年发生过包括手淫、肛交、口交在内的男男性行者共计36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网络干预模式在2017年期间对368人进行1793人次的艾滋病防治干预,共通过网络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资料1820份,发放安全套22000只。并采取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对MSM人群网络干预前后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采取网络邀约的方式对282人进行了HIV检测。结果网络干预后MSM人群的各项艾滋病知识掌握,较网络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网络邀约的方式邀约到282人实施了HIV检测,共检出阳性5人,阳性率为1.77%。结论对MSM人群实施艾滋病防治网络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其艾滋病疾病知识掌握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降低艾滋病感染率。

  • 标签: 男男性行为 艾滋病防治 网络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男男同性恋相关知识、性行特征及对艾滋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3年8月以来收治的56例艾滋病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并对这些患者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根据是否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观察两组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为100%(28/28),对照组患者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68%(19/28),观察组患者的总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半年男男性行使用安全套的几率32.8%,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10.01%。结论男男同性恋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与艾滋病感染几率呈正相关,树立正确的性行,对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男男同性恋 艾滋病 相关知识 性行为特征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行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在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具有攻击行为及倾向的精神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治疗6个月后,由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患者攻击行为量表调查,统计调查结果;患者出院后,随访一年,统计两组患者危险性行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攻击行为量表显示,在接受护理之前二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各方面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出院后一年内,实验组患者发生的各种危险性行均少于对照组,两项结果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并能够有效降低危险性行的发生。

  • 标签: 综合护理 精神病患者 降低危险性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昌吉市男男性行者(MSM)HI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昌吉市MSM中开展横断面调查,问卷采用计算机辅助调查员访谈式,内容包括人口学、性行特征、检测史、对安全性行的认知等,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6名MSM中,HIV感染率为4.6%,梅毒患病率为7.8%;65.0%近6个月至少有2个男性性伴,21.7%近6个月与最近一个男性性伴有无保护性主动肛交,40.1%近6个月与最近一个男性性伴有无保护性被动肛交,5.5%近6个月与最近一个女性性伴有无保护性行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报HIV感染状况正确、对安全性行的认知是HIV感染的保护因素;近一年有过性病症状、梅毒阳性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昌吉市MSM的HIV感染率较高,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该人群HIV流行。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西城区VCT门诊MSM人群HIV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婚姻状况MSM人群的HIV感染状况相关性。方法:采集北京市西城区2016-2020年VCT门诊各人群的血液进行 HIV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结论:MSM人群已成为主要的高危人群,而离异/丧偶人群成MSM人群中主要高危人群。

  • 标签: [] VCT HIV 男男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痴呆患者治疗中利培酮口服液和片剂对患者病理性行的影响。方法:以2019.8~2020.5期间收治的88例痴呆患者为例,随机分成口服液组(利培酮口服液,44例),片剂组(利培酮片剂,44例),对两组病理性行以及总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口服液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片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液组攻击行为行为紊乱等评分低于片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痴呆患者治疗中,相较于片剂的利培酮,口服液疗效更明显,且可帮助患者改善病理性行,值得推广。

  • 标签: 利培酮口服液 痴呆 片剂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 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的护理 效果 。 方法:选取 201 2 年 1 月~ 2015 年 1 月收治的 50 例多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理与药物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患儿治疗各项 Conners 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 多动症对家庭造成的影响得到明显改善, P<0.05。 结论: 心理和药物治疗注意缺陷 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 注意缺陷多动 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择取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障碍患儿,调查其行为问题,并施行针对性护理措施,评价其疗效。方法:在2018年1月-2021年1月区间内,抽取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障碍患儿共计5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行为问题的调查。遵行护理措施的不同,采取盲选法进行分组。抽取25例进入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抽取25例进入观察组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评估组间的行为问题调查结果,护理效果评分值,区别性。结果:评估组间的行为问题调查结果区别性,两组患儿均产生最少一种行为问题,且最主要的行为问题均为学习问题,且组间区别性不大(P>0.05)。评估组间的护理效果评分值区别性,护理前区别性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ADHD评分值更低(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障碍患儿大多都会产生一种或多种行为问题,以学习问题为主。对其施行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学龄期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 行为问题 针对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