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太赫兹谱测定人体血液中卟啉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合成了3种卟啉化合物,用太赫兹时域频谱系统测量了它们的太赫兹透射谱。结果卟啉化合物在0.1~1THz频率范围内有较为丰富的吸收峰。结论基于太赫兹谱检测卟啉从原理上讲是可行的。

  • 标签: 血卟啉 太赫兹波 太赫兹谱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PP)的诊治,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本病因腹痛首诊于消化内科,临床诊治较为困难。分析我科收治1例反复腹痛合并肝损伤表现的病历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出现腹部顽固性绞痛且症状和体征不符,为多系统多器官受累表现,容易误诊误治,确诊后对症治疗均好转出院。

  • 标签: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肝功能异常 贫血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辐照载血卟啉微泡介导药物靶向释放技术治疗兔VX2肝移植瘤的效果。方法利用3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肝VX2移植瘤模型,并随机均分为超声定位辐照载血卟啉微泡组(US+LMLH组)、超声定位辐照血卟啉组(US+HP组)、超声定位辐照空白脂质微泡组(US+MB组)、单纯载血卟啉微泡组(LMLH组)、单纯血卟啉组(HP组)、单纯超声辐照组(U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治疗前后用二维超声、CDFI及CEUS观察肿瘤大小、回声及血流灌注情况,计算肿瘤体积大小及生长抑制率;同时观察不同处理组肝内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US+LMLH组肿瘤内部呈混合回声,CDFI及超声造影显示肿瘤的滋养血管明显减少,生长抑制率高于其他各组;在肝内及远处转移方面,US+LMLH组较少转移,明显优于其他各组;超微结构显示US+LMLH组细胞膜破坏,线粒体明显肿胀。结论超声定位辐照载血卟啉微泡能有效激活血卟啉,具有较强的体内抑瘤效果。

  • 标签: 超声检查 微泡 血卟啉 声动力疗法 肝肿瘤
  • 简介:目的通过微弧氧化-硅烷偶联不同浓度抗菌肽KSL对钛片表面进行成骨细胞相容性检测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抗菌性检测,评价其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方法超声微弧氧化-碱处理-硅烷膜层为对照组(A组),载抗菌肽KSL0.25mg/ml(B组)、KSL0.50mg/ml(C组)、KSL0.75mg/ml(D组)为实验组。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形貌特征,CCK-8检测不同时间段细胞黏附及增殖情况,ALP检测不同时间段碱性磷酸酶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试件表面的活死菌比例数。结果CCK-8和ALP的检测结果显示四组材料表面的增殖、黏附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顺序为D组〉C组〉B组〉A组,四组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在有效杀菌浓度下抗菌肽KSL浓度越高抗菌效果越好。结论抗菌肽KSL涂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抗菌性。

  • 标签: 超声微弧氧化 抗菌肽KSL 成骨细胞 牙龈卟啉单胞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side,TSG)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牙龈上皮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测定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TSG刺激后HO-1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CoPP、ZnPP干预处理后分别检测IL-1β、TNF-α、IL-6的分泌水平。结果RT-PCR、Westernblot结果显示,HO-1mRNA和蛋白水平均随TSG浓度增加而升高,并于TSG处理后12h达到最高值;用HO-1抑制剂ZnPP处理后牙龈上皮细胞分泌IL-1β、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TSG对照组(P<0.05),而添加了HO-1激动剂CoPP后牙龈上皮细胞IL-1β、TNF-α、IL-6的分泌水平与TSG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苯乙烯苷能够通过上调HO-1,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LPS诱导的牙龈上皮细胞分泌IL-1β、TNF-α、IL-6。

  • 标签: 牙龈卟啉单胞菌 脂多糖 血红素氧合酶-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为50例小儿鼾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收治鼾患者总数的13.8%,全部病儿鼾声过响,张口入睡,伴不同程度的睡眠期憋气现象,少数患者夜间惊叫、遗尿,间断流涎和智力发育迟缓。经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或腭咽成形术后,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或治愈。

  • 标签: 鼾症 腭咽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的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4年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状较严重且经保守治疗无效者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41—74岁,平均57.2岁。其中既往有腰椎管狭窄或/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史者7例。术前均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及过屈过伸位片,行神经电生理检查、CT、MRI或,和椎管造影检查。全部病例采用全麻,均行后路充分减压、融合及椎弓根钉系统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41例,随访时间9月-5年,平均3.9年。按Otani’s疗效标准评价,本组优17例,良21例,进步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68%。结论:正确的诊断,严格掌握指征,手术彻底减压,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确定并摘除责任间盘,兼顾腰椎稳定性,重视术后康复锻炼,手术可获良好疗效。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合并症 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肢端肥大合并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分析15例肢端肥大合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治愈6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6.66%。结论:选择性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奥曲肽在肢端肥大合并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是一个划时代的进展。肢端肥大合并患者临床依从率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 标签: []肢端肥大症合并症 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并发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针对其术后并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结果98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中6例出现并发。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并发原因有病变节段定位错误、腰椎节段性不稳、神经根粘连、椎间隙感染等。术前应详细分析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术式,娴熟的手术技巧及扎实的解剖知识是椎间盘切除及降低术后并发的关键。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术后并发症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盆腔脂肪增多(pelviclipomatosi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疾病,最早由Engels于1959年报道[1],1965年Fogg等[2]将"盆腔内膀胱、乙状结肠周围正常脂肪组织增生"命名为骨盆脂肪增多。主要表现为乙状结肠和膀胱周围脂肪过度生长,而导致直肠周围空间不足引起乙状结肠、膀胱等变形[3],引起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最终可引起肾功能减退甚至尿毒症。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女

  • 标签: 脂肪增多 肾盂输尿管扩张 肾功能 PELVIC 直肠指诊 组织增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氟骨性胸椎管狭窄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14例氟骨性胸椎管狭窄患者的症状、体征、X线片、CT及MRI诊断特点进行了分析,用磨钻行椎板打磨后路整块切除术,术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4例患者术后2周疗效评价,优5例,良6例,差3例,有效率78.6%。结论:磨钻打磨、后路椎板整块切除术是治疗氟骨性胸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氟骨症 胸椎管狭窄症 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