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前(2019年1月至12月)和干预后(2020年1月至12月)医院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的差异。结果干预前后同期住院病人分别为106558例和111904例。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803例和1526例。院内感染发生率由1.69%下降到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8.040,P

  • 标签: 医院感染 发生率 指标 评价 干预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是当前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公共健康问题,对其进行分析是当前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测体系,对提高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大医院 卫生保健 检验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信息系统对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的作用。方法:将100名医务人员纳入本次研究中,研究时间段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均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分析其对于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的效果。结果:现出一次库所需时间显著少于原出一次库所需时间(P

  • 标签: 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工作效率 医院运行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是当前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公共健康问题,对其进行分析是当前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一套完善的检测体系,对提高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大医院 卫生保健 检验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哮喘患者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在基层医院进行哮喘治疗的130例患者,将其分为A组及B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综合护理,并对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组患者满意度、舒适度、配合度评分分别为96.45±3.14分、93.71±7.26分及95.27±6.49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另外A、B两组治疗后,总复发率分别为60.00%及29.23%,两组比较,A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基层医院开展对哮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健康水平具有明显益处,同时可降低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

  • 标签: 基层医院 哮喘患者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的作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入组医院医护人员30名参与研究,第一阶段(2021年1月-6月),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评估,第二阶段(2021年7月-12月),对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培训期6个月,培训结束再次进行医院感染知识评估,对比两次评估成绩。结果:经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医院医护人员对于医院感染知识消毒灭菌知识、监测与管理知识、医疗废物知识、隔离技术知识、手卫生知识、职业暴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评分明显高于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前,(p<0.05)。结论: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的作临床效果显著,推荐参考应用。

  • 标签: 基层医院 医护人员 医院感染 管理培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我院 2019 年前三季度临床科室 细菌检出及耐药情况 ,探讨我院 多重耐药菌 主要 分布 及抗生素 耐药 原因,预防和控制 多重耐药菌 发生。 方法 统计 2019 年前三各季度临床科室送检标本, 分析科室前三季度检出菌数和排名前五位检出菌,统计 2019 年 1-11 月份我院多重耐药监测结果, 比较每季度检出的耐药菌株及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菌占比( % ),公布全院前五位耐药菌抗菌药物敏感率,提高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从而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 2019 年前三季度 手卫生依从性执行率进行分析;完善我院多重耐药监测、报告、处置流程和 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 。 结果 临床科室送检标本阳性检出率呈递增趋势,其中 ICU 在前三季度中检出菌数量最多,也是多重耐药主要分布科室。送检主要标本类型为痰、尿、血,监测得出前五位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其中耐药菌株随阳性检出率递增而递增,耐碳青霉烯类菌占比( % )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结论 临床应提高送检标本率,明确病原性诊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科护理在医院护理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通过试验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治疗时间、治疗费用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治疗时间大大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也相对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混着在实施全科护理干预之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科护理 医院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应用细节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2020年3月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制定并落实细节管理措施,选取实施前1364件次医疗器械和用品为对照资料,对观察资料和对照资料供应合格率和供应差错率进行观察和对比。选取实施后1400件次医疗器械和用品作为观察资料,结果:观察资料当中供应合格率高于对照资料(P

  • 标签: 医院消毒 供应中心 细节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护理路径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内任职的40名护理人员,以及该病区的200例住院患者,将护理人员及患者均按11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医院感染控制,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医院感染控制。观察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比较组间感染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组间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及感染知识掌握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进而提升医院整体的医疗质量以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医院感染 有效控制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社区医院对高血压诊断、治疗与预后判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8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与计算24h血压的变异性,观察预后情况,分析24h血压变异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白大衣”高血压占7.33%,杓型血压患者占67.63%,92.67%的患者血压负荷增重,日间与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动脉压的日间变异性与夜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压负荷与预后呈负相关(r=-0.406,P<0.05)。结论动态血压大多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ABPM能准确显示患者实际血压情况,对高血压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在社区医院有很强的实用性。

  • 标签: 社区医院 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临床应用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医院内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效果评价工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社区医院内部的高血压患者共计250例,对所有选择到的患者进行动态的血压监测,并且逐个计算患者的日间、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深入分析患者的预后及血压的变异相关情况。结果:在全部的250例高血压患者中,Ⅰ级高血压共计54例、Ⅱ级高血压163例、Ⅲ级高血压33例,各个高血压患者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水平均比夜间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社区医院 高血压患者 动态血压监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在全国政府机构成功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有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医院科学配置卫生资源、提高资金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预算调整、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分析体系四个方面,就医院有效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医院 预算绩效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细节管理与常规感染管理在基层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并探究感染控制率更高的管理方式。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6例住院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53例,常规管理)、观察组(纳入53例,细节管理),评价组间感染管理评分、感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感染管理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最终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且P<0.05。结论:感染管理是基层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常规的护理与管理手段将重点放在疾病监护、临床护理中,对此细节感染管理能够有效控制住院感染,降低感染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科学合理且具有可行性的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便于医院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方法采取资料库查阅法、DELPHI法与层次分析方法对绩效评价中一级、二级、三级指标及其权重系数进行科学合理确定,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涵括了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3个)与三级指标(48个),且CR<0.10,判断为指标体系权重系数与逻辑相符,表示为该指标体系可采用。结论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合理性与较高的可操作性,可对医院绩效管理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医院绩效管理 平衡记分卡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PDCA循环法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5月期间收治的 5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方法的不同,将这 500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管理方法,研究组采用的是 PDCA循环法,对两组用药管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中出现了 5例药学差错事件,出错率为 2.0%;对照组中出现了 55例药学差错事件,出错率为 22.0%,两组用药出错率结果比较,结果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 PDCA循环法,能有效降低药学差错事件,提高用药管理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值得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法 药事管理 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持续质量改进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 2018.08-2019.02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感染管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选择持续质量改进方式进行感染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结果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 1.97%,满意度为 96.08%。对照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 5.88%,满意度为 82.3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对于医院感染管理有积极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发生率,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PDCA运用于医院临床药学管理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患者,按是否应用PDCA管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药学管理质量评分、差错时间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药学服务的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药学差错事件发生率(7.00%),药学服务满意程度(94.50%),药学管理质量评分(93.41±4.6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可明显提升医院临床药学管理质量。

  • 标签: PDCA 药学管理 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