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替代疗法之一,而腹膜纤维是长期腹膜透析常见的并发症。近来研究显示,由腹膜纤维导致的腹膜超滤功能丧失逐渐成为腹膜透析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认为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与腹膜纤维密切相关。其中,TGF-β在腹膜纤维化形成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但由于TGF-β是多功能细胞因子,正常表达时具有抑制炎症和细胞增殖等作用,因此完全拮抗TGF-β的负面效应也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CTGF是TGF-β下游的重要介质,主要介导TGF-β的负效应。因此将CTGF做为靶点,为防治腹膜纤维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腹膜透析 腹膜纤维化
  • 简介:德国法兰克福东部的Hanau诊所是一家为周边近40万居民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的三级转诊中心。自2013年引进新一代数平板中C系统Veradius以来,该诊所的医务人员成功应用CO2为对比剂进行血管造影(图1),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等不同类型的手术提供影像支持。诊所血管及血管内手术中心主任SimonClassen博士表示:借助于新一代Veradius系统,可有效改善CO2对比剂相对常规碘对比剂锐利度不足的缺点,这种新型成像方式可为临床对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提供更多选择。

  • 标签: 医疗健康服务 对比剂 临床优势 德国法兰克福 Veradius 腔内隔绝术
  • 简介:摘要肾间质纤维化作为慢性肾脏病最终的共同通路,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最终结果是肾功能衰竭。我们期望通过研究肾纤维的相关因子及机制,明确肾间质纤维的病理过程,为寻找有效的治疗肾间质纤维的靶点、阻止或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提供理论依据。肾间质纤维涉及的相关因子繁多,本文就当前研究较多的主要的肾间质纤维相关因子作一综述。

  • 标签: 肾间质纤维化,相关因子,新进展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家族是具有DNA结合活性的转录因子,近年研究发现,HIF与肾间质纤维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 肾间质纤维化
  • 简介:摘 要:随着我国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式各样的治疗手段已逐步应用在临床治疗中,而物理因子治疗(又称理疗)作为现代康复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其特有的优势与作用。本文通过对物理因子治疗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多元有序物理因子治疗方式进行具体阐述,并深入分析其在康复临床中的作用,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交流借鉴。

  • 标签: 多元化 物理因子 康复临床
  • 简介: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SABC)方法,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正常雄性小鼠颌下腺的分布。结果发现染色颗粒位于颌下腺颗粒纡曲导管和纹状导管细胞,呈棕色。提出NGF在颌下腺的分布与其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小鼠 颌下腺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FV基因突变(FVL)导致的高凝状态与炎症性肺损伤导致的肺间质纤维之间的关系。方法8周龄雄性C57BI/6J野生型小鼠(WT)、纯合子FvL转基因小鼠(FVQ/0)和杂合子FvL转基因小鼠(FV^Q/+)小鼠,分为博来霉素(BLE)处理组和磷酸缓冲盐水(PBS)处理组,分别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0.0375U/50μl或PBS50μl,每组6只。3周后,处死小鼠,取出肺脏标本,行病理、免疫组和羟脯氨酸浓度测定。结果(1)博莱霉素组中FV^Q/+和FV^Q/Q转基因小鼠组的肺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分别为(35.3±4.4)μg/mg和(36.04±7.2)μg/mg总蛋白)较WT组(26.2±6.0)μg/mg总蛋白]明显增加(P<0.01),而生理盐水组中WT、FV^Q/Q和FV^Q/+转基因小鼠组间肺组织中羟脯氨酸浓度无差异。(2)博莱霉素处理的WT、FV^Q/Q和FV^Q/+各组小鼠肺实质内均有大量的兰色纤维生成,其中FV^Q/Q和FV^Q/+组的胶原纤维明显较WT小鼠为多。(3)博莱霉素处理各组小鼠肺间质及肺泡腔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红染的纤维蛋白(原)存在,其中FV^Q/0和FV^Q/+组的纤维蛋白(原)沉积明显较WT小鼠为多。结论V因子基因突变与小鼠肺间质纤维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V因子基因突变导致的肺内纤维蛋白(原)沉积增加可能是继发肺部炎症反应后发生肺间质纤维的危险因素之一,降低凝血活性的方法可能对限制继发肺部炎症反应后发生的间质纤维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转基因小鼠 博莱霉素 基因突变 纤维蛋白 肺间质纤维化 鼠肺
  • 简介:本研究探讨新型趋化因子CKLFSF8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应用RT-PCR方法检测CKLFSF8基因在HL-60细胞中的表达;利用脂质体将CKLFSF8基因转染到HL-60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程度;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KLFSF8基因转染前后HL-60细胞EGFR的表达。结果表明:在细胞生长过程中可检测到CKLFSF8表达;CKLFSF8基因转染前后HL-60细胞的增殖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转染前后细胞EGFR表达的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KLFSF8基因转染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和EGFR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 标签: CKLFSF8 HL-60细胞 细胞增殖 EGFR
  • 简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主要作用是促进多种细胞分裂,诱导内皮细胞转化。近年发现,bFGF可促进肾小管细胞再生并使其向成纤维样细胞转化,能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同时还与TGF—β之间存在正反馈环,在肾小管间质纤维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肾小管间质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多元有序物理因子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掷骰子法将本院2020.7-2021.9间收治的软组织损伤患者80例分为常态组40例(行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实践组40例(行多元有序物理因子治疗)。对比2组疗效及疼痛程度。结果:实践组治疗3 d、7 d后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常态组且实践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态组,两组数据对比提示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多元有序物理因子治疗可提升总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多元化有序物理因子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VEGF、CD34因子在胃癌前病变(PLGC)治疗前后的表达,阐释健脾瘀复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机制,从而说明健脾瘀复方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有效药物,为中医的健脾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PLGC)的应用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方法: 收集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肿瘤科2015-2017年住院、门诊经胃镜和病理检测明确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病例71例,治疗组36例服用健脾瘀复方,水煎温服,每次一剂,每日两次。对照组35例:口服胃复春片,每次4片,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于疗程结束后1~2周内尽快行胃镜复查观察胃镜及病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 VEGF、CD34 表达的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健脾瘀复方对 VEGF、CD34 表达强度的影响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瘀复方能降低VEGF、CD34因子在胃癌前病变(PLGC)治疗后的表达,使胃癌前病变(PLGC)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健脾化瘀复方 胃癌前病变 VEGF CD34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活血瘀中药对老年耐药细菌性肺为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本次选择的主要研究成员为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于本院治疗的老年耐药细菌性肺炎的病人,将所有的成员按姓氏排序先后的方式可以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行西药治疗)与B组(活血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互因子-a(INF-a)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的数据无明显差异,治疗后B组病人的各项指标降低明显好于A组病人,数据对比(P<0.05),组间对比性存在。结论:使用活血瘀中药治疗老年耐药细菌性肺炎效果更佳,可以更好地降低细胞因子的含量,减轻炎性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活血化瘀中药 老年耐药 细菌性肺炎 细胞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来研究发现,许多肝脏疾病患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这些细胞因子在肝脏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TNF—α、IL-6、IL-18等细胞因子与肝脏损伤的关系,并简要介绍人工肝治疗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 标签: 细胞因子 肝损伤 人工肝
  • 简介: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过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浆中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及其调节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了43名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浆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活性,其中20例为未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肾衰竭组),23例为慢性MHD患者在一次透析开始前(透析前组)和透析结束时(透析后组)的血浆TF、TFPI活性指标.同时观察透析过程中肝素对血浆TF、TFPI活性的影响.并对23名健康自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了血浆TF、TFPI活性的测定.结果①TF活性在肾衰竭组和透析前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1.1790±0.2937)nmvs(0.3055±0.1901)nm;(0.8848±0.5461)nmvs(0.3055±0.1901)nm,(P均<0.01)];肾衰竭组高于透析前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TFPI活性在透析前组和肾衰竭组均较对照组轻度升高,且肾衰竭组TFPI活性低于透析前组,但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③一次透析过程中,透析后组TFPI活性明显高于透析前组[(2.1105±1.3637)u/mlvs(1.3347±0.8419)u/ml,(P<0.05)].透析后YF活性较透析前降低[(0.6816±0.3798)nmvs(0.8848±0.5461)nm,(P=0.071)];④MHD患者透析前后TFPI活性差值与透析过程中使用的肝素量有直线相关性(R2=0.190,P<0.05).但透析前后TF活性差值与肝素量无相关;⑤肾脏病患者TF活性与TFPI活性有直线负相关性(r=-0.263,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有血浆TF活性的明显升高和TFPI活性的轻度升高.MHD患者的TF活性低于未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而TFPI活性则有所升高,这种变化在透析结束时更为明显.透析前、后血浆TFPI活性的差值与透析过程中的肝素用量成正相关.提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异常在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液透析及透析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如肝素)对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血液透析 肝素
  • 简介:摘要凝血四项作为术前必查项目,其指标精准度对判断患者止血功能有无缺陷及防止术中出现突发事件具有重要影响。而作为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APTT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本文重点研究APTT异常的影响因子,同时对各类干扰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求最大限度的还原APTT真实性,为患者术前提供精准医院检验参考。

  • 标签: APTT 干扰因子 研究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