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分析某活性炭生产企业自主创新活性炭节能改造项目的职业危害情况及防护措施,为该行业职业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分析法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分析该项目职业危害情况和职业病发病风险,提出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建议。 [结果 ] 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木尘、活性炭尘、一氧化碳、碳酸钠、磷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噪声、高温等,现场检测粉尘检测合格率为 50%,化学毒物、高温及噪声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结论 ] 本项目属于职业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为进料、压滤、包装、供热、装车等岗位,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

  • 标签: 活性炭 职业病危害 关键控制点 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职业危害因素在现今主要采用卫生控制来防控;全方位、全过程的现场采样是监测与控制卫生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验职业危害因素检查结果的最优途径。现根据职工劳动场所、接触有害物质等对劳动场所进行现场采样及实验室的检测分析,从而全方位的了解与分析职业卫生检测中质量控制效果,以提高整体检测流程,避免检测误差。本文以我市天然气净化厂为本次的研究场所,通过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等,了解职业危害的化学元素浓度及解除强度等分析结果,旨在提高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准确性,从而明确危害因素对现场工作人员造损伤,以预防各种职业病发生。

  • 标签: 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卫生检测 现场采样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士的职业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情况。方法:以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的护士共 50名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我院的其他类型工作人员 50名设置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采用全国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 self-reporting Inventory)、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 SF-36)对两组进行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测定。分析护士职业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状况。 结果 :观察组的强迫、敏感、抑郁、精神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5 ,偏执得分与对照组差异较小, P>0.05;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独立性与社会功能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个人信仰得分与对照组差异较小, P>0.05。 结论 :护士较其他医院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更差,生活质量更低,应给予护士针对性的心理优化干预与生活质量提升干预。

  • 标签: 护士 职业心理 生活质量 焦虑抑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控方面的应用与价值。方法:于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对 100 例健康居民开展 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干预,就干预前后本组 100 例健康居民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与健康行为等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干预后本组健康居民对艾滋病健康知识、传播方式、防控知识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认知情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 P < 0.05 ),同时干预后本组健康居民定期筛查、安全性行为、避免注射器共用等方面的健康行为比例均显著升高( P < 0.05 ),干预前后远离毒品这一健康行为的比例均较高。结论: 艾滋病危害宣传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应用于 艾滋病防控,能够有效提升健康居民对艾滋病的综合认知情况,改善健康行为,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艾滋病 危害宣传 自省式健康教育 防控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产科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培训 , 使职业损伤的发生得到控制 , 发生职业损伤后正确处理 。 方法: 首先根据文献回顾及本院医务人员已往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自制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及防护行为调查表,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职业防护培训内容,利用在线课堂管理平台进行培训。培训三个月后,再次进行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及行为观察调查表调查。 结果: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理论知识培训方式,以院感培训覆盖面最广占 90.09%,利用休息时间学习 占 72.88%。 2.2对职业暴露与职业预防相关理论掌握程度比较,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产科医务人员进行岗前职业防护 培训 , 可减少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发生率 .

  • 标签: 产科 职业防护 培训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在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607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 31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照组, 29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甲级愈合率明显升高。结论 :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可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改善切口愈合情况。

  • 标签: 手术 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8年 10月期间 某 中心接诊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5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心肺复苏情况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均为现场没有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治疗组均为现场有目击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对比各组复苏总有效率差异性,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入院时血压、乳酸浓度,并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结果:治疗组复苏总有效率 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 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3148, P<0.05)。结论:心跳、呼吸骤停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救治分秒必争,应向民众普及心肺复苏技术,为后续抢救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心脏骤停 复苏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收集并分析发生医源性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 2013年 1月 -2018年 12月发生的 39名暴露人员资料,统计分析相关指标。结果 39名暴露者中,护士人群最多,为 66.67%;暴露地点以病房、手术室最多,分别为 48.70%、 35.90%;暴露病原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为 66.67%;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为 87.18%;暴露的操作环节以手术操作和护理拔针居多,分别为 25.64%和 23.08%。结论 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健全各类规章制度,规范使用技术设备。

  • 标签: 医源性暴露 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仔细探究噪音控制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作用。方法 通过相关的数据进行选择分析,将 2016年 5月到 2018年 6月在 本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28 名消供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5 例,女性 23 例;年龄最大 53岁,年龄最小的工作人员 34岁,平均年龄为( 38.78±2.63)岁;工作年资最长 20年,最短 1年,平均工作年资为( 10.12±1.36)年。 具体的措施其中包含供应中心设计,增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措施,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设备和仪器需要定期的保养更新等。以下针对每年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文件调查。

  • 标签: 噪音控制 医院消毒 工作人员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过肝胆手术治疗以后出现胆漏的原因,同时总结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方法选择 2018年 3月到 2019年 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肝胆手术以后出现胆漏的 38例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肝胆手术治疗以后没有出现胆漏的 38例患者作为本文的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研究患者肝胆手术以后出现胆漏的因素。同时对本文的所有观察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的有效方案。结果本文观察组当中存在肝总管壁电灼伤 26例,肝创面迷走胆管漏 22例, T管拔除操作不当 33例,缝合胆总管操作不当 19例,手术时间过长 17例,而对照组存在肝总管壁电灼伤 3例,肝创面迷走胆管漏 1例, T管拔除操作不当 4例,缝合胆总管操作不当 2例,手术时间过长 1例,两组进行比较, P< 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本文观察组患者 38例患者手术治疗 21例,保守治疗 17例,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有效率达到 100.00%。结论临床导致肝胆手术以后出现胆漏的因素来自于多个方面,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患者肝胆手术以后出现胆漏,对于已出现胆漏的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手术方案或保守治疗方案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转归。

  • 标签: 肝胆手术 胆漏因素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管理的不良因素以及改进措施。方法 选择 2018年 3月 -2019年 1月间我院门诊护理管理出现的不良事件 30例,根据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种类、内容以及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相关改进措施。结果 通过实施针对性的相关改进措施后,我院门诊护理管理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 通过科学、有效的改进措施,可有效降低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医院 门诊 护理管理 不良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双因素理论管理模式在医学实习生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 201 8 年 4 月 -201 9 年 4 月于我院进行实习的医学实习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精神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处理方式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搜集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 102 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 51 例,对照组给与精神科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综合分析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有效率。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知对照组为 72.55% ,研究组为 96.08% ,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意义, P < 0.05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可见对照组为 17.65% ,研究组为 9.80% ,两组患者的差异同样有统计意义, P < 0.05 ;比较护理有效率可见对照组为 76.47% ,研究组为 98.04% ,两组患者的差异仍然有统计意义, P < 0.05 。结论 精神科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众多的不安全因素,只有详细的分析各种不安全因素并积极的给与相对的护理干预才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有效率。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干预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接受开颅手术的患者 6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可能引起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作统计分析比较,同时为避免问题的严重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感染问题的预防工作。结果:年龄因素、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是导致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在生活质量方面,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89.87±3.34)分显著高于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 80.42±2.96)分,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并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年龄因素、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是导致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只有对患者做好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才能有效做好患者颅内感染问题的预防工作,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开颅手术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针对性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