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取 72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均为我院 2017年 11月 -2019年 5月间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并将其按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一组为参照组,一组为综合组,给予前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后者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各有患者 36例,分析这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以及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术毕时,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h、 6h、 12h、 24h以及 48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术毕时,且综合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从对护理的满意度上看,综合组明显高于参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创伤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四肢创伤骨折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在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所选8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接收的创伤骨折手术患者,时间选自2020年5月-2021年5月,随机分组,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h、术后12h、术后1d和术后2d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四肢创伤骨折 综合护理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长管骨创伤骨折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计50例研究对象,均为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来源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长管骨创伤骨折病人予以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19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随机选取长管骨创伤骨折病人92例为调查对象,根据计算机表法划入两组,即实验组(n=46)与对比组(n=46)。对比组医治方法:钢板内固定技术,实验组医治方法:髓内钉内固定技术。评估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比组的71.74%(P

  • 标签: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计粉碎性骨折20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全部患者被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开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疼痛评分指标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经皮微创内固定术 四肢粉碎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8例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29)和研究组(n=29),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VAS评分、PSQI评分、SF-36评分进行观察。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和常规组VAS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为(3.20±0.55),常规组患者VAS评分为(4.75±1.02),研究组患者疼痛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患者PSQI、SF-36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PSQI、SF-36评分分别为(5.30±1.23)、(88.40±15.30),常规组患者PSQI、SF-36评分分别为(8.86±2.40)、(66.96±15.26),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中给予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程度,还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强化疼痛护理干预 四肢创伤性骨损伤 急诊手术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8例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29)和研究组(n=29),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VAS评分、PSQI评分、SF-36评分进行观察。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和常规组VAS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为(3.20±0.55),常规组患者VAS评分为(4.75±1.02),研究组患者疼痛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患者PSQI、SF-36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PSQI、SF-36评分分别为(5.30±1.23)、(88.40±15.30),常规组患者PSQI、SF-36评分分别为(8.86±2.40)、(66.96±15.26),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中给予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程度,还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强化疼痛护理干预 四肢创伤性骨损伤 急诊手术患者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长骨严重开放性骨折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更换内固定时机。方法: 37例患者 (ⅢA22例 , ⅢB13例 , ⅢC2例 ),早期以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以修复软组织为主,提供软组织修复基本条件。待软组织损伤情况稳定,动态监测血沉、 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等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随机分为 2组治疗: A组拆除外固定支架 ,即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复位,经皮插入锁定钢板固定 11例、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 8例。 B组先拆除外固定支架 ,再行长腿石膏托固定或骨牵引 ,再等待 5-8D,待钉道口初步愈合后行二期手术,二期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复位,经皮插入锁定钢板 9例、非扩髓交锁髓内钉 9例。结果:经 12~ 36个月 (平均 18个月 )随访, 2组二期术后均发生 2例浅部感染;均未发生骨髓炎、骨不连。 A组 1例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延期愈合,改动力化固定后愈合,余均骨性愈合; 2组在伤口感染、骨折愈合时间及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后至内固定更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长骨严重开放性骨折 ,分期治疗降低了早期手术的风险,又发挥了内固定的优势;软组织损伤情况稳定,体温、血沉、 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等正常后,拆除外固定支架 ,即更换内固定,并没有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更便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 ] 骨折 开放性 外固定支架 交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 分期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超声检查技术诊断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接收的静脉血栓患者60例作为本次分析对象。其中已确诊为上肢血栓患者35例,下肢血栓患者25例,对其均进行一般检查和血管超声检查,就此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采用血管超声检查诊断的上肢血栓患者和下肢血栓患者分别为30例、22例,对应诊断准确率为85.71%、88.00%,而运用一般检查方式的上肢血栓患者和下肢血栓患者分别为20例、11例,对应诊断准确率为57.14%、44.00%(P

  • 标签: 四肢静脉血栓 血管超声检查 临床效果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固定架和使用内固定术在治疗创伤骨科中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这6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外固定组(n=31)与内固定组(n=31),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较之于内固定组,外固定组医治时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P

  • 标签: 外固定架 内固定术 创伤骨科 中四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折术后患者采用中药制剂贴敷疗法,观察该种方式对肿胀效果情况。方法:2022年2月为开始观察时间,2022年6月为结束时间,将62例患者分组对比,普通组采用抬高患,中药制剂组采用中药制剂贴敷疗法,观察两组肿胀程度。结果:普通组和中药制剂组术后肿胀程度对照中,中药制剂组明显优于普通组,(x2=17.797,p=0.009),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骨折术后患者采用中药制剂贴敷疗法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四肢骨折 术后 中药制剂贴敷疗法 肿胀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一例 6岁5个月 儿童并挛缩患儿在超声引导下成功留置PICC导管的护理体会。挛缩患儿在置管前进行充分地评估,置管过程中采用特殊方法:穿刺侧手臂采用特殊体位摆放,纵切方法扩皮,利用指压法预防导管颈内静脉,心电定位导管尖端位置是置管成功的关键,降低了导管的异位率,缩短置管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置管后良好的护理保证了导管的正常使用。

  • 标签: 四肢挛缩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疼痛护理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改善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以2019年1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实验目的:研究对骨折患者行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心理护理对于心理状态的效果与相关康复价值。实验方法:选择从2020年1月-2021年1月时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折患者共计120例作为这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路径的对照组,以及采用基于循证医学心理护理的实验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性别数量及伤情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AS及SDS的改变情况,并比较组间患者治疗依从性因为实验不同而导致的差异性。实验结果:实验组患者以抑郁、焦虑为代表的负性情绪反应明显优于另一组患者,此外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 标签: 四肢骨折 心理护理 循证医学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实验目的:研究对骨折患者行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心理护理对于心理状态的效果与相关康复价值。实验方法:选择从2020年1月-2021年1月时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折患者共计120例作为这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路径的对照组,以及采用基于循证医学心理护理的实验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性别数量及伤情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AS及SDS的改变情况,并比较组间患者治疗依从性因为实验不同而导致的差异性。实验结果:实验组患者以抑郁、焦虑为代表的负性情绪反应明显优于另一组患者,此外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 标签: 四肢骨折 心理护理 循证医学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