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治疗120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护理措施,实验组患儿给予规范化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儿一次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出现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临床有可比性。结论对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患儿实施规范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手术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患者满意度,应普遍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肠套叠 空气灌肠 规范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胶体充联合甲氧明注预防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临床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小儿乳磨牙大面积缺损后,利于成冠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分析,并对其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自我院于2016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口腔科收治的42例小儿乳牙龋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树脂充填后成冠修复,对照组则采用树脂充填治疗。分别对两组乳磨牙治疗后的6个月,一年,2年的疗效进行系统的评估。结果观察组21例患者在6月修复体的脱落率为0,一年的脱落率为4.76%,2年的脱落率为9.52%,对照组21例患者在6月修复体的脱落率为4.76%,一年的脱落率为19%,2年的脱落率为33.3%,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乳磨牙大面积龋坏时,成冠的修复有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解剖外形和咬合关系,促进颌骨的正常发育。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乳磨牙 预成冠 树脂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老年病区应用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10月期间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诊治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他们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应用以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患者进行诊治,明显提升了患者的治愈情况。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够增强患者肌肉的力量,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也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提升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老年患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检分诊退换号问题发生原因,总结改进对策。方法2015年1月-2015年3月,医院门诊检分诊退换号2671例次,占8.80%(2671/30340),前瞻性分析,分析科室、时间分布。在发现退换号后,指导患者对象填写调查表格,综合分析记录在案的退换号原因,统计分析换号原因。结果外科占10.33%(285/2759),内科8.65%(2386/2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上看当日门诊患者人数越多,退换号率越高,最高日退换号率13.35%(126/944);从具体的原因来看,从高到低分别为候诊时间过长20.74%、人员失误18.57%、改换专家号17.00%、检分诊失误13.85%、未检9.40%、信息差错9.21%、医生临时未到7.00%,其它中包括接诊医师建议转号、医保原因更换、复诊医师未接诊、病情变化等。结论门诊检分诊退换号原因较复杂,需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引导,使了解挂号的流程、提高自助终端使用效率、鼓励预约、对停留者提供心理支持、规范专家号的管理,规范管理,提高信息通畅率,提高预见分诊能力。

  • 标签: 门诊 预检分诊 退换号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管理模式管理法在洁净手术室动态空气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综合护理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对手术中空气质量进行管理,对实施前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综合护理管理模式管理后手术人员着装更规范、开门情况得到减少、空气质量得到改善(P<O.05),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应用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间进行管理,可提高手术间空气质量,为手术患者提供一个洁净、安全的手术环境。

  • 标签: 综合护理管理模式 洁净手术室 动态监测 空气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自2013-2014年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8%。DVT(深静脉血栓)成为下肢及腰椎骨折术后一严重的并发症,不断查找发生原因,并且采用了许多方法预防,但效果甚微,于2015采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方法如何预防DVT减少病死率是我科护理关注的问题;自2015年1月-2015年6月下肢及腰椎骨折病人50人中发生DVT者9人,经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DVT的护理对策,开始使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DVT。结果2015年6月-2016年1月下肢及腰椎骨折病人50人中发生DVT者仅3人。结论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反复对肢体进行加压后再卸压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和防治下肢肌肉萎缩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沙芬缓释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校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诊治的感染后咳嗽患者中抽取210例作研究对象,并经随机抽签方式分组,治疗组(n=105)采取右美沙芬缓释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n=105)单纯采取右美沙芬缓释悬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评分变化以及耐受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症状评分是(1.42±0.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5±0.41)分(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耐受性均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沙芬缓释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肯定,且患者对其耐受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 感染后咳嗽 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内节育异位的发生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4月我中心诊治的28例使用宫内节育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育龄女性宫内节育异位影响因素。结果宫内节育异位与妇科炎症、子宫位置、哺乳期、围绝经期以及放置技术等关系密切。结论育龄女性宫内节育异位影响因素相对较多,放置节育前应该认真询问病史,做好妇科体检和治疗,降低育龄女性宫内节育异位的发生率。

  • 标签: 宫内节育器异位 诊断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报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护士为住院患者开通静脉后,检查输液管无气泡,将输液管卡入输液报警左侧卡槽,按下开关,在听到“嘀”声后即可开始使用,输液滴完后会自动报警。结果报警率100%结论输液报警操作简单、价廉实用,是临床输液的好帮手。

  • 标签: 输液报警器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的咬合重建和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安氏Ⅱ类错患者8例临床Twin-block矫治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Twin-block矫治治疗均了得良好的矫治效果,前牙覆盖正常,侧貌均得到很大改善,矫治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当上下垫的接触斜面呈相反方向时,即可对下颌有强迫后退的作用,此时,可以用来矫治Ⅲ类错。

  • 标签: 安氏Ⅱ类错 Twin-block矫治器 咬合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应用布地奈德悬液氧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波尼松龙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悬液氧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67%、0%,均优于对照组80%、13.33%(P<0.05)。结论布地奈德悬液氧动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 布地奈德混悬液 氧动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胶体液扩容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低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来自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根据扩容输液种类的不同分为实验组(胶体液)与对照组(晶体液),比较两组扩容效果。结果麻醉后5、15分钟,两组产妇的心率都有所上升,血压都有所下降,实验组产妇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8.3%,实验组产妇术中麻黄素使用率13.3%,对照组为31.7%,且二者间的变化比较起来,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手术产妇在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前采用胶体液扩容,其对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明显比晶体液扩容强,有效的降低了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及麻黄素的使用率。

  • 标签: 胶体液预扩容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手术 低血压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肾功能衰竭伴高危出血患者采用不同冲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肾功能衰竭伴高危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同肝素冲技术+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一次肝素冲技术+优质护理),50例/组。对比两组的管路与透析凝血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管路与透析凝血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一次肝素冲技术配合优质护理能够使肾功能衰竭伴高危出血患者的透析效果提高。

  • 标签: 肾功能衰竭 高危出血 预冲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输液提醒装置在门诊输液中有效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输液安全。

  • 标签: 输液 提醒器 安全
  • 简介:摘要在CT机中,探测为其中一个重要部件。对于X线穿过受检体后的剂量测量,都有探测来完成,然后向A/D中传送,将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然而,在具体的应用中,还经常会有问题出现在CT机探测中,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的分析这些故障,制定出有效的处理方案。

  • 标签: CT机 探测器 故障问题 处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宫内节育(IUD)异位患者的诊治方法,探讨其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32例宫内节育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12例给阴道取出;2例经开腹取出;2例经阴道行后穹窿切开术取出;16例在腹腔镜下取出,所有患者均在节育取出后临床症状得以消失。结论计生人员要掌握放置宫内节育的禁忌症与手术适应症,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定期随访患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一旦发生宫内节育异位,需尽快通过适合的手术方法取出。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异位 诊治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植入临时起搏的有效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股静脉穿刺成功后,植入血管鞘,采用床旁或在X线介导下沿鞘送入起搏电极至右心室,术后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起搏情况、穿刺口,同时给患者于健康教育指导。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安装临时起搏,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进展快,合并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同时与手术人员的配合度、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支持护理、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缓慢型心律失常 临时起搏器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立即放置宫内节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因计划外怀孕于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的健康育龄期妇女181例,根据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时间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于人工流产后6月内延迟放置宫内节育,观察组于人工流产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在人工流产术后1、3及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妊娠率、节育脱落率、因症取出率、生殖道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人工流产术后随访6个月,无1例妊娠。对照组人工流产术后发生3例妊娠。两组节育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及生殖道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放置宫内节育为一种安全可行的长效避孕方法。

  • 标签: 人工流产术 宫内节育器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为需要局部皮肤、外伤创面及疱疹皮损区给药的患者提供科学、简单、实用、方便的给药设备。方法设计一种新型万向滚动涂药,该涂药包括手柄、连接杆、两个球头和包裹在球头外面的涂药层等部分组成,通过万向轮全方位旋转,实现药膏在全身各部位皮肤处的均匀涂抹,包括骨隆突处、疱疹皮损区或者皮肤褶皱较多等凹凸不平的部位,本涂药能多角度涂药,使用非常方便。结果万向滚动涂药可准确定位给药部位和用药剂量,减少药物浪费,同时减少与皮损区创面的摩擦力,更利于创面愈合,能达到满意的施治效果。结论万向滚动涂药操作简单、使用灵活、携带方便、经济实惠,使用万向滚动涂药可准确掌握皮肤表面给药的剂量及部位,为需要局部皮肤给药的患者提供方便的给药设备。

  • 标签: 皮肤 表面给药 万向滚动涂药器 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