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吉兰—综合征GBS是神经科疾病中相对常见的疾病,其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四肢无力,病情进展迅速,严重的病例可导致死亡。吉兰—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特殊型也见增多。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等发表了中国吉兰—综合征诊治指南,对各种GBS类型进行了详细介绍。

  • 标签: 巴雷综合征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造方法治疗氏腺囊肿、脓肿的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氏腺囊肿、脓肿患者中抽选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57例,采用传统造术治疗;观察57例,采用改良式造术治疗。比较两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疗效评估与对比,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患者的治愈率高达100%,复发率为0;对照患者的治愈率为84.31%,复发率为13.73%。观察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更高,复发率明显更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式造术治疗氏腺囊肿与脓肿的疗效良好,复发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改良式造口术 巴氏腺囊肿 脓肿 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苏州地区2016年—2017年确诊的1000例手足病的各项临床资料数据,从而得出结论重症手足病会持续较长的发热症状,以呼吸道、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多种实验室指标发生了改变。

  • 标签: 苏州 重症 手足口病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肠间质肿瘤临床病理与免疫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胃肠间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病理与免疫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本组60例胃肠间质肿瘤的病灶分别位于胃部、小肠、直肠肛管、食道等位置;免疫化表达程度最高的为CD117、CD34,而SMA以局灶状阳性呈现。结论胃和小肠是胃肠间质肿瘤的发病主要部位,及时了解CD117、CD34表达情况、组织学特征、核分裂图像等特征,可促进疾病诊断率明显提高,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胃肠间质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儿童重症手足病40例临床特征分析。方法对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儿童重症手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重症手足病的临床特征。结果所选择的40名患者,其中小于三岁的有35例,占比87.5%,所有患者都出现发热、皮疹症状,有38名患者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出现,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占比95.0%;有36名患者有高血糖特征,占比90.0%,病毒核酸检测EV71阳性32例,占比80.0%,柯萨奇病毒阳性8例,占比20.0%,通过治疗,有33名患者痊愈,占比82.5%,有行动障碍患者3例,占比7.5%,有4名患者由于神经源性水肿死亡,占比10.0%。结论儿童重症手足病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EV71,临床特征主要为睡眠的时候四肢惊跳,高血糖,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神经源性水肿。

  • 标签: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分析要点 构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利韦林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手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手足病小儿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各17例,对照给予患儿利韦林治疗,观察在对照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匹多莫德治疗,对比两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患儿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患儿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6.5%;观察患儿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儿的发热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韦林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手足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利巴韦林 匹多莫德 手足口病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利韦林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小儿手足病患儿144例,随机分为观察(喜炎平+利韦林)和对照(利韦林)各72例。对比两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总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79.17%(P<0.05)。观察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热退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P<0.05)。结论小儿手足病应用喜炎平联合利韦林注射液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喜炎平 利巴韦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干扰素与利韦林治疗小儿手足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病患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G与L,每组各54例,G采用干扰素治疗,L采用利韦林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G患儿的治疗效果高于L,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L,两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病的疗效更加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干扰素 利巴韦林 小儿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累及神经系统手足病患儿临床特征,分析影响其病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81例累及神经系统手足病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相关信息和危险因素,按照临床特征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结果痊愈住院时间、心率加快、颈抵抗和肺出血均优于预后不良,其中心率加快、颈抵抗和肺出血3类因素在两患者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心率加快、颈抵抗和肺出血是影响累及神经系统手足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心率加快、颈抵抗和肺出血是影响累及神经系统手足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多项因素可诱发累及神经系统手足病的发生,应积极预后,防治结合,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累及神经系统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东兴区2016—2017年手足病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防控经验。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对该时间段内手足病流行病患者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其发病年龄、发病月份、发病区域等情况并实施分析。结果报道病例在城乡均有分布,城区的发病比例则显著高于乡镇;此外疾病全年均有分布,2017年发病高峰期为10月~12月;0~5岁为发病最多年龄段;经过积极控制501例发病患者均未出现病情恶化或死亡现象。结论手足病可控可治,且具有显著流行性特征,因此相关单位应该做好防控工作,以期降低病发产生的影响。

  • 标签: 流行病学 特征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瑞派特联合贝拉唑对拜阿司匹林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疗效作探讨。方法选入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拜阿司匹林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84例,将其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对照贝拉唑治疗,观察用瑞派特+贝拉唑治疗;将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数值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两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数值均见降低,但观察患者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P<0.05;观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2%比对照81.0%高,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接受瑞派特与贝拉唑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慢性糜烂性胃炎 雷贝拉唑 瑞巴特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3—2017年广元市手足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广元市2653例手足病儿童的临床资料,调查其流行特征及防治效果。结果在2653例手足病儿童中,其中男1600例,女1053例,男女比例为1.521,表示男性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另外在发病年龄上,0~5岁儿童2381例,占89.75%,显著高于6~12岁儿童(P<0.05);第2~3季度发病显著高于第1、4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居儿童发病共2202例(占83.00%),显著高于托幼儿童、学生及其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3季度对5岁以内学龄前散居儿童加强手足病的防治对减少手足病发生率,对有效控制疫情、保证儿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足口病 广元市 流行病学特征 防治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高原地区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探讨该疾病的功能呢个异常类型及治疗经验,寻找对该类病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率。方法对近3年收治的300名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进行临床特点跟进、预后跟踪、实验室检查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甲亢患者的FT3指数范围为3.2~6.1nmol/L,同时T4为120~247nmol/L,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偏低为0.01~0.2mIU/L;甲减患者的T3指数范围为0.05~2.5nmol/L.T4为18~56nmol/L,TSH偏高为4.9~90mIU/L;对于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而言,临床上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会相应的加重,说明甲状腺与胰岛在病理上有巨大的相互作用,甲状腺功能的异常通常与糖尿病的发生协同发生。

  • 标签: 高原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亢 甲减 患病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建立并实施一套完善的手足病防控体系,是预防该病流行、暴发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防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Lap-re-Do修补术在结肠造旁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为患者评估其术后造功能。方法择取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51例结肠造旁疝患者,为其采取Lap-re-Do修补术。在术前与术后为患者进行造功能的评估。结果术后患者的造功能比术前有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p-re-Do修补术是结肠造旁疝患者的推荐治疗术法之一,临床可以将这种疝修补方法进行临床推广,以确保患者造功能良好。

  • 标签: 结肠造口旁疝 Lap-re-Do修补术 造口功能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适合结肠造患者围术期的干预方案。方法筛选结肠造患者共有136例,于术前术后及康复期的精心护理,并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掌握正确的使用人工肛口袋的方法。结论正确的结肠造护理除了能提升患者工作水平,还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直肠癌 围术期 结肠造口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手足患者的护理心得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5月150例小儿手足患者,给予隔离治疗、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情况。结果150例患儿经过治疗和护理均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手足病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对患儿精心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对促进病情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手足口病 传染病 护理
  • 简介:摘要手足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该病会导致患儿表现出手、足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等症状,给其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患儿死亡。现阶段,关于儿童手足病治疗的研究较多,且在不断更新过程中。文章对手足病患儿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儿童 手足口病 临床治疗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