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代谢途径及影响因素有多种。文章就此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综述,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代谢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种抗环瓜氨酸肽(CCP)试剂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方法试剂供应商分别是,浙江夸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评价方法的指标为精密度、线性范围,相关性及偏倚

  • 标签: 抗CCP抗体 线性实验 精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醋酸泼尼松和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试验组使用醋酸泼尼松和羟氯喹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发作情况,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个数和关节肿胀个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环磷酰胺 冲击治疗 风湿免疫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奥拉西坦与乙酰谷酰胺联合在治疗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并完全符合标准的脑梗塞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A)和对照组(B)两组,每组54例,观察组(A)运用奥拉西坦与乙酰谷酰胺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对照组(B)对患者摄入乙酰谷酰胺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疗效的差异并总结,且针对治疗前后的差异分别进行统计整理,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体现出来。结果经过实验证明A组的总有效率约为86%;B组总有效率约为69%。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比较,观察组(A)亦优于对照组(B),两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与乙酰谷酰胺联合用药在治疗脑梗塞中具有明显优越性,不仅可以改善脑梗塞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对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方面也相对提高,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奥拉西坦 乙酰谷酰胺 合用 脑梗塞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糖化血红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多种临床常见病联系密切,对两者的共同监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等多发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围绕两者的生化特性、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后焦虑状态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版本)(HAMA)检测出住院期间脑梗塞后焦虑状态患者78例(实验组),按得分分为轻中重三组,同时选取78例相匹配的脑梗塞后无焦虑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检测这些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中各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塞后焦虑的发生有关,但和焦虑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脑脑梗塞后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2月收治并由头部MRI所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的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以及单纯高血压发生率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为(19.8±8.4)umol/L,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为(13.4±3.4)umol/L,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明显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和单纯高血压的发生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的发生率要远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设想出,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发生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型高血压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磷酰胺与白芍总苷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24)使用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n=26)采用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与白芍总苷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尿蛋白、SLEDAL评分均比对照组低,明显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无增加。结论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采用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加用白芍总苷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环磷酰胺 白芍总苷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高风险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稳定期高风险COPD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前者行舒利迭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加服NAC,比较2组治疗1年后的肺功能、CCQ问卷结果、急诊或住院次数等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肺功能、CCQ量表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NAC疗效较为理想(P<0.05);经随访1年发现,研究组肺功能、CCQ量表评分恶化情况并不明显(P>0.05),对照组肺功能、CCQ量表评分较治疗结束后显著改变(P<0.05)。结论NAC联合噻托溴铵等药物治疗稳定期高风险COPD,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减少住院及急诊次数,效果显著。

  • 标签: N-乙酰半胱氨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压氧联合叶酸口服对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6例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予以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叶酸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治疗前与对照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应用高压氧及叶酸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临床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高压氧 叶酸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描述上海九亭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ey)水平分布,探索影响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主要因素,观察性别、高血压家族史及高动物蛋白饮食与血浆hey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方式。调查上海九亭地区60岁以上569例高血压患者,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血中HCY水平,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569例患者的性别、BMI指数、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史、吸烟及饮食习惯等。结果(1)569例纳入研究的高血压患者中,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者336人,其中男性223人,女性113人。高动物蛋白饮食对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为促进因素。但高血压家族史对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ey)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压患者中血HCY水平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P<0.05),且男性患病机率显著高于女性;而在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史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九亭地区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hey水平与高动物蛋白摄入呈正相关。且男性患病风险显著高于女性。这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早期筛查以及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 甲硫氨基代谢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份~2014年4月份入我院就诊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高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即2型糖尿病合并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对照组即2型糖尿病合并正常浓度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管病变相关指标含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病变相关指标TC、TG、LDL-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关系密切,成为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老年患者 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发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IL-1β、TNF-α水平与并发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初发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预后作为依据,分为脑梗死后非抑郁组和脑梗死后抑郁组,对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IL-1β、TNF-α水平进行研究,并且分析抑郁程度和以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相对于脑梗死后非抑郁组患者,脑梗死后抑郁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IL-1β、TNF-α水平显著要高;抑郁程度和同型半胱氨酸、IL-1β、TNF-α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临床上通过对同型半胱氨酸、IL-1β、TNF-α水平浓度进行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反映。

  • 标签: 初发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IL-1&beta TNF-&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在矮小症患儿诊断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我们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采用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行激发试验患儿864例做为研究对象,将其诊断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8864例患儿中,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腹部疼痛或不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悸头晕、低血糖等。转归情况经精心护理,患儿于不良反应症状出现30分钟内该症状均逐渐缓解至消失。结论采用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进行激发试验,患儿不良反应症状表现多样且发生率较高,临床只有加强护理干预,才可保证试验顺利完成。

  • 标签: 左旋多巴 精氨酸 激发试验 矮小症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倍他乐克、门冬氨酸钾镁与可达龙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份到2016年12月份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单治组与联合组,各组患者41例,单治组患者单纯使用倍他乐克治疗,联合组患者联合应用倍他乐克、门冬氨酸钾镁与可达龙进行治疗,对比治疗的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单治组患者相比明显要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死亡率与单治组患者相比,明显比单治组低,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倍他乐克、门冬氨酸钾镁与可达龙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倍他乐克 可达龙 门冬氨酸钾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急性心力衰竭后缺血/在灌注肠损伤患者肠功能保护的临床应用意义,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依据中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确定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血清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以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化指标方面,经治疗管擦哈族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WBC水平、肌酐、腹胀发生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肛门排气以及排便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对急性心力衰竭后缺血/再灌注肠损伤患者肠功能具有较理想的临床保护作用,能够显著控制血清炎性因子反应水平,降低肠系膜通透性,改善患者的病情,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氨酰&mdash 谷氨酰胺双肽 急性心力衰竭后缺血 再灌注肠 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对NO、RP、HCY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12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6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采用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NO(血清)无显著差异,CRP(反应蛋白)、HCY(半胱氨酸)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血压、体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利于降低血压、血清及尿微量白蛋白,减少心脑血管不良状况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替米沙坦 氨氯地平 冠心病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