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竭贫血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给予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仅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Hb、RBC、HCT和SF含量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Hb、RBC、HCT和SF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Hb和HCT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RBC和SF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RBC、HCT和S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竭贫血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慢性肾衰竭贫血 蔗糖铁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国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入选2012.10至2015.06在我院接受透析治疗的68名患者,随机对照分为两组,给予注射国产rhEPO治疗,两组以单次注射剂量不同,但每月总剂量相同,观察三个月。结果65例患者治疗后化验指标均好转、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相同。结论单次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是安全、方便、有效的。

  • 标签: 重组人促红素 肾性贫血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采用雄激素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患者30例采用雄激素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经治疗基本缓解5例,明显进步8例,进步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0%。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偶有轻微头胀头痛、恶心纳差、皮疹,且渐能消失,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取雄激素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效果良好,是一种既方便又有效的途径。

  • 标签: 雄激素 促红细胞生成 联合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红细胞生成素和输血阈值对预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均为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50)与在常规基础上,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入院后第3d、6d、9d、12d皮下注射(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评估血清NGB含量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等评分,并对比输血阈值,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APACHEⅡ分值在入院时、入院第4d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第7d、10d、15d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院时NGB含量无差异(P>0.05),入院第4d、入院第7d、第10d、第14d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死亡事件,对照组4例,死因分别为并发肾衰竭、脑疝晚期、肺部感染、脑干功能衰竭。结论针对颅脑损伤患者,取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减少输血率,防范并发症发生,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输血阈值 颅脑损伤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220例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治疗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BMI、HB、HCT、ALB等指标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各项指标系数明显高于甲组,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外源性人重组红细胞生产素用量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治疗后的指标明显低于甲组,上述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患者采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能减少不良炎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左卡尼汀 促红细胞生成素 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患者55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例患者给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尿、蛋白尿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是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较为理想的方式,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甲泼尼龙 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晚期NSCLC临床病理资料,以NLR均值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分析NLR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预后的变化。结果NLR与肺癌病理类型、ECOG评分、血小板计数有关(P<0.05),住院死亡组NLR值更高。结论NLR越高,NSCLC患者住院死亡率越高,NLR对判断NSCLC患者的病情危险性及预后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癌症,是局部组织受到慢性损伤、持久性刺激或久治不愈的溃疡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机体局部发生的慢性损伤,有些人是已知的,有的人则尚无知觉。所以,了解细胞癌变至关重要,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或者可以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癌症 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细胞保存液(MAP)保存的洗涤红细胞35天内质量是否符合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方法将2U去白悬浮红细胞40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袋,A组洗涤后加生理盐水保存,B组洗涤后添加MAP保存。比较生理盐水和MAP混悬洗涤红细胞指标差异;将B组储存于4℃冰箱,观察35天内的指标变化。结果MAP和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制备当天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P混悬洗涤红细胞保存35天内检测指标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化,但检测值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结论MAP混悬洗涤红细胞35d内的各项指标均符合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 标签: 洗涤红细胞 红细胞保存液 生理盐水 保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细胞去除术联合药物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疗效。方法PV患者35例,采用红细胞去除术联合羟基脲、α-干扰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细胞去除术联合药物治疗PV,可迅速降低Hb、RBC、HCT,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是治疗PV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红细胞去除术﹔羟基脲﹔&alpha -干扰素﹔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白细胞单采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5年7月期间接收的40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对这些患者采用白细胞单采术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白细胞白血病采用白细胞单采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白细胞数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白细胞单采术 高白细胞白血病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采用贝伐单抗、VEGF-trap治疗方式,并针对络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在子宫内膜癌花考中的应用做出深入研究,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结合权威文献报道的治疗方法,所选病例均接受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对其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贝伐单抗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一定疗效,VEGF-trap治疗方式,患者有效率反应率为3.8%~7.8%,使用高剂量TSU-8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使用,具有一定可行性。结论对子宫内膜癌进行血管生成以及靶向治疗,对病情具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血管生成 靶向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用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法检测尿液的白细胞,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不同,并做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1年11月所收治的700例需做尿液白细胞检测的患者,用干化学法进行尿液白细胞的检测,并用沉渣镜检法检测白细胞,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通过对700例患者尿液的白细胞检测结果来看,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在阳性率方面有所差异,而且阴性和阳性的患者又部分相互交叉。结论通过两种检测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尿检项目中,为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干化学法检测应该与沉渣镜检一起使用。

  • 标签: 尿液 白细胞酯酶检测 镜检白细胞 分析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块在胸腔积液细胞学疑难病例病理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送检的40例疑难胸腔积液细胞学剩余标本制备石蜡细胞块,根据需要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对细胞病理诊断的辅助价值。结果在40例胸腔积液细胞学疑难病例鉴别中,经过细胞块和(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辅助诊断,11例诊断为转移性肺腺癌细胞,11例为癌细胞但来源未确定,6例诊断为反应性增生的间皮细胞,5例诊断为可疑癌细胞,4例诊断为各类炎性细胞,1例为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1例为转移性肺鳞癌细胞,1例为可疑淋巴瘤细胞。结论对细胞涂片诊断有疑难的胸腔积液细胞学病例制作细胞块行HE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很大辅助诊断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胸腔积液 细胞病理 细胞块 免疫细胞化学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干细胞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医学上的一大热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今的社会要求,为了推动再生医学的研究和发展,为许多临床上难以治疗的疾病提供更多思路。应该将干细胞生物学更好的应用到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让医学院校的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干细胞生物学在医学上的重要性,从而为日后医学界培养更加优质的人才。本文通过探索和总结“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及方法,希望能够给日后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干细胞 教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恶性肿瘤细胞患者中采取胸腹水细胞学检验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将本医院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纳入且收治的40例恶性肿瘤细胞患者作为此次分析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实行胸腹水细胞学检验,观察胸腹水细胞学检验恶性肿瘤细胞患者的结果。结果在本次分析的40例恶性肿瘤细胞患者中,有31例腺癌包括15例胸水、16例腹水,3例鳞癌为3例胸水,3例未分化癌为3例胸水,1例恶性淋巴瘤为1例胸水,1例恶性间皮瘤为1例腹水,1例肉瘤为1例腹水。结论将胸腹水细胞学检验应用在恶性肿瘤细胞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十分显著。

  • 标签: 胸腹水细胞学 恶性肿瘤细胞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的组织学来源、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通过对1例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标本进行常规组织细胞学检查(包括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和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镜下肿瘤由大量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伴明显出血及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68和vimentin表达(+)、Ki-67(+10%),CK7、CK20、CK19、CK8/18、AFP、S-100、肝细胞、SMA、CD34、EMA、溶菌酶均表达(-)。结论本例肝原发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虽然形态学并未见明显异型性,但患者术后1月死亡,表明该肿瘤属于恶性。

  • 标签: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瘤 临床病理 生物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