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常规骨密度测定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住院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也为实验组,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将这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骨密度测定测定的部位有腰椎1--4、大转子、Ward区和股骨颈。另外再选取9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骨量减少的发生率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和患者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中,男性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为31.1%,女性的为42.2%,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17.8%,女性的为28.9%;对照组中,男性骨量减少的发生率为20.0%,女性的为24.4%,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6.7%,女性的为11.1%;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4%,对照组的为61.1%,两组间差异显著,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有必要实施常规骨密度测定,可以防止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增加,且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较高,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有效缓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痛苦,促进疾病的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护理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常规骨密度测定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提高对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方法对临床确诊病例进行CT资料回顾分析。结果12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者,分布在额顶部者最多,共有7个,其中,额顶部者2个,额颞部、颞部各一个,大多呈新月形,CT值约40HU。结论CT诊断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方便、快捷,准确、是诊断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检查,可及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 标签: 等密度 硬膜下血肿 计算机体层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值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骨密度检测的围绝经期妇女987例,根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421例和绝经组566例。测定两组腰椎1-4正位、右髋骨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的BMD值、T值。结果绝经前组腰椎1-4、右髋骨股骨颈、Ward's三角区及大转子部位的BMD值均高于绝经组(P<0.05);绝经前组腰椎及右髋部各部位的BM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腰椎1-4、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腰椎及右髋部各部位的BM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腰椎1-4、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但Ward's三角区和大转子间的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绝经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BMD测定,尽早了解骨量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标签: 围绝经期妇女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手工法与仪器法对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比较。方法选取正常体检者和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肝炎患者和口服华法林患者,枸橼酸钠抗凝血浆样品各20份样品进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结果PT精密度结果比较,采用仪器法与手工法重复对同一混合血浆测定,结果表明精密度比较,仪器法高于手工法。对三组不同方法测定的PT结果进行比较,健康体检者与肝炎患者采用仪器法与手工法无显著差异P>0.05。口服华法林组两种方法对比仪器法与手工法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仪器法以纤维蛋白转变瞬间出现的浊变为测定终点信号,不损伤纤维蛋白的形成,灵敏度较高,测定凝血酶原时间使用仪器检测可以提高正确性和精确度。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手工法 仪器法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女性体检人群骨密度情况,了解本地区骨质疏松的在女性人群中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女性人群共计1257例,平均年龄49.8±13.6岁。依据体检者年龄段分组,共分别为5组,分别为年龄≤39、40~49、50~59、60~69、≥70。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美国GE公司)检测体检者腰椎(L1、L2、L3、L4)骨密度。结果不同年龄体检者中,骨量减少分别为≤39组23例(10.8%)、40~49组71例(14.7%)、50~59组91例(35.3%)、60~69组107例(49.5%)、≥70组44例(50.6%);而骨质疏松分别为≤39组1例(0.47%)、40~49组7例(1.45%)、50~59组16例(6.2%)、60~69组33例(15.3%)、≥70组23例(26.4%)。各年龄组女性体检者的骨质疏松发病率逐渐上升,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量降低及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绝经后女性人群作为骨质疏松高位人群,应予以重点防治。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女性 体检
  • 简介:摘要建立黄藤素片HPLC测定有关物质的质量标准。方法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作为固定相的反相色谱柱,甲醇-0.1%的磷酸水溶液(2575)的流动相,水为溶剂,检测波长为220nm。结论有关物质不得过7.0%;理论塔版数按盐酸巴马汀计不小于5000;最小检测量0.488ng。

  • 标签: 黄藤素 有关物质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和体重对贵阳市居民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5年9月30日在我院体检中心行骨密度检测的贵阳市籍常住居民8107例,采用美国Prodigy数字化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体检者腰椎正位骨密度(g/cm2),记录体检者年龄和体重。结果男性、女性骨密度均呈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趋势,75~80岁组骨密度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骨密度呈随体重增加而升高趋势。40~组骨密度与其他体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体重较小的人群,应定期检测骨密度,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骨质疏松。

  • 标签: 年龄 体重 贵阳市居民 骨密度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卫生意识的增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1。病媒生物控制是我国预防虫媒病的主要措施之一,而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2。为了全面掌握石嘴山市病媒生物种群季节消长规律,为科学制订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有力依据,2015年1-12月对全市病媒生物进行监测。采用夹夜法监测鼠密度,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笼诱法监测蝇密度,粘捕法监测蟑螂密度

  • 标签: 病媒生物 密度调查 疾病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前子宫全切术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45周岁及以上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并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受试者805例,子宫全切组(76例)与子宫未切组(729例)。(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如哺乳次数(P<0.05)进行协方差分析后得出绝经前子宫全切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等部位骨密度明显低于子宫未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ard’s三角区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比较,绝经前子宫全切组为81.6%,子宫未切组为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绝经前子宫全切术会导致腰椎及髋部骨量流失加快,是引起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骨密度 中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饮酒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100例,通过询问病史按照有无饮酒习惯分为饮酒组,共46例,非饮酒组,共54例,均采用双能X线法骨密度仪检测腰椎1~4和股骨颈骨密度,研究饮酒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饮酒组骨密度值显著低于非饮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组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饮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结论饮酒可使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骨密度值明显减低,骨质疏松发病率升高。

  • 标签: 老年男性 2型糖尿病 饮酒 骨密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C测定方法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血浆PC测定可分为PC抗原(PCAg)测定法和PC活性(PCA)测定法。结果PC抗原(PCAg)测定法是用免疫化学法测定PCAg含量,PC活性(PCA)测定法是用血液凝固法或生色底物水解释放显色基团的反应测定PC的生物学活性。结论为临床诊断C水平低下或功能缺陷有关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 标签: 蛋白C 测定方法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中冷凝集素的测定方法及意义。方法对30例冷凝集素标本在室温常规测定,37℃温箱孵育30分钟后测定比较血细胞结果并做不同温度下肉眼观察及涂片显微镜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对两次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两次测定过程变化程度由大到小变化MCH、MCHC、RBC、HCT、MCV和WBC,两测定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与O型脐血RBC混匀后在4℃、37℃下均无聚集。30例标本冷凝集素效价检测结果平均效价(1.070.8)与正常对照30例平均效价(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标本的血浆与健康成人O型RBC混合后,在4℃的温度环境下聚集,37℃的温度环境下解聚;血浆与O型脐血RBC混合后,在4℃和37℃的环境下均无聚集。结论联合MCH≥35g/L和仪器报警信息、冷凝集素试验、血清学、抗体特异性鉴定等方法共同检测血常规标本中冷凝集素有重要意义,对受冷凝集素影响的血常规标本必须置37℃温箱孵育30min消除冷凝集素影响后进行重新测定才能发出检验报告。

  • 标签: 血常规 冷凝集素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在诊治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肝硬化患者PT、APTT、TT均明显较对照组延长,观察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经Child-Pugh分级中PT、APTT、TT时间随级别增加时间逐渐增加,C级患者PT、APTT、TT明显高于A、B级患者,B级患者PT、APTT、TT明显高A级患者;而FIB水平肝功能随的Child-Pugh分级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通过凝血指标对凝血功能和肝脏的损害程度做出反映,肝硬化出血倾向给予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功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儿童呼吸门诊确诊的CVA患儿45例作为研究组(CVA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我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儿童45例作为对照组;2组儿童均进行FeNO测定,并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血清IgE,比较2组结果。结果CVA组患儿FeNO浓度为(25.22±10.54)ppb,对照组为(12.14±7.27)pp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组外周血EOS测定值为(1.25±0.28)×109/L,对照组为(0.46±0.16)×109/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组外周血IgE测定值为(187.04±31.67)ng/L,对照组外周血IgE测定值为(85.12±16.4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eNO可以作为CVA患儿非特异性气道炎症评估的一项可靠检测指标,其对CVA患儿的临床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呼出气一氧化氮 咳嗽变异性哮喘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RP非配套试剂代替配套试剂测定血清CRP浓度的可行性。方法用CRP非配套试剂和配套试剂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待测样本CRP浓度,通过评估非配套试剂检测CRP的批内重复性、批间检测变异、验证准确度、线性范围的评价、非配套试剂实验的抗干扰性和验证正常参考范围是否适用为分析性能验证的标准。结果非配套CRP试剂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抗干扰性和正常参考范围均符合要求,与配套试剂的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配套CRP试剂能代替配套试剂,适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测。

  • 标签: 非配套试剂 精密度 准确度 线性范围 抗干扰性 参考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HPLC测定止咳药中橙皮苷含量的基本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某品牌止咳药物,采用HPLC方法对该止咳药物中的橙皮苷含量进行测量。色谱柱phenomenex柱;检测波长283nm;流动相乙腈-2%冰醋酸(2575);温柱30℃。结果在采用HPLC测定止咳药品中橙皮苷含量后,发现橙皮苷在0.8~9.6μg的范围内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8%。结论HPLC在测定止咳药品中橙皮苷含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等优点,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HPLC 止咳药品 橙皮苷 含量 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