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集中探讨CT在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纳入60例2016年4月-2017年6月因甲状腺癌于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对于上述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和鉴别。结果25.0%(16/60)患者病灶位于左叶,43.3%(26/60)的患者病灶位于右叶,18.3%(11/60)的患者病灶分布于双叶,剩余11.7%(7/60)的患者病灶位于峡部。93.3%(56/60)的患者病灶呈低密度,剩余6.7%(4/60)的患者病灶呈等密度。63.3%(38/60)的患者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另36.7%(22/60)的患者病灶表现为类圆形。68.3%(41/60)的患者病灶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剩余31.7%(19/60)的患者病灶内存在钙化,其中18.3%(11/60)的患者表现为细颗粒样钙化。25.0%(15/60)的患者表现为环状强化,表现为半岛状强化和“强化残圈征”的患者各占18.3%。50.0%(30/60)的患者病变侵袭邻近器官,43.3%(26/60)的患者存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结论因CT技术对于甲状腺癌患者诊断中具有良好的确诊率,同时可有效的显示病灶及其周围的变化情况,可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甲状腺癌 彩色超声多普勒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分析不同时间采集痰并培养的检验结果,为临床肺炎的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确诊的460例肺炎患者,分别于不同的时间对痰液标本进行采集并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经过不同时机的痰液采集后,经检验,晨起空腹采集痰液的试验组阳性准确率(217/230,94.3%)显著高于无固定时间采集痰液的对照组(179/230,77.8%),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正确的时间采集患者的痰液标本并予以培养有助于检验准确率的提升,为临床肺炎的诊断奠定基础,应广泛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教、、做一体”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健康评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理大专实习生109例,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56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在《健康评估》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教、、做一体”教学法。结果实习后实验组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综合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教、、做一体”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健康评估》专业教学中能提高实习生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提高护理实习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ldquo 做一体化&rdquo 教学法 高职 《健康评估》 专业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应力性骨折的影像特点。方法搜集26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X线、CT、MRI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及其与骨骼生物力学薄弱区的相关性。结果26例中,胫骨14例、6例骶骨翼,跖骨2例、肋骨1例、股骨颈并双侧肋骨多发骨折1例、股骨下段1例、腓骨1例。2例早期应力性骨折X线上表现为较具特征性的“灰色骨皮质征”;修复期骨痂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生长,骨膜反应明显,2例可见“双皮质征”;骨折局部愈合,典型表现为“扣征”。CT能清晰显示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水肿;MRI上骨痂生长表现为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骨髓水肿范围较平片及CT所见大,T1低信号,T2高信号;骨折线呈长T1、短T2信号;应力性骨折发生部位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骨骼生物力学上的薄弱区。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及影像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仍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首选方法,CT与MRI对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应力骨折(stress fracture)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MRI诊断在脊柱损伤中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6例脊柱损伤患者资料,按不同的诊断方式分成2组,研究组57例行MRI诊断,对照组49例行CT诊断,比对两组具体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的诊断误差率5.26%较对照组38.77%低,而诊断准确率94.73%则较对照组61.22%高,差异对比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MRI可提高确诊率,在脊柱损伤中具较高的实际运用价值。

  • 标签: 脊柱损伤 MRI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卵巢肿瘤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肿瘤组织的良、恶性的准确定性对患者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尤其关键。彩色多普勒。CT及MRI是良好观察卵巢肿瘤并能协助定性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作者就各种影像诊断方法在卵巢肿瘤的应用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卵巢肿瘤 彩色多普勒 CT MRI
  • 简介:摘要现代医学的影像技术在多个医学领域方面有所涉及,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机械设备的发展对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起到了促进发展的作用。现代医学影像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影像诊断以及影像技术两方面。为了建立健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促进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需要对医学影像技术进行探讨,研究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前进。

  • 标签: 现代医学 医学影像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康复治疗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临床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学工作仍处在一个起步、摸索阶段,相关教学方法和理念国内鲜有报道。本文根据康复治疗的教学特点和目的,分别对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临床技能竞赛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康复治疗的临床教学提供更多思路。

  • 标签: 康复治疗学 传统教学法 PBL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临床技能竞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助产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本次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分娩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产妇无明确的剖宫产指征,符合阴道试产标准,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耐心帮助患者解答问题,以消除其顾虑,取得合作,为止常分娩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并对产妇的每个产程实施相关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患者均顺利自然分娩,所有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产妇满意度达到100%。结论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且还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助产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插图在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分析第7版《神经病》教材第二章和第三章中54幅插图。结果有5幅插图存在瑕疵。结论插图中瑕疵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上述插图中的不足之处.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 标签: 神经病学 瑕疵 插图
  • 简介: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 标签: 统计研究设计 临床试验设计 自身配对设计 析因设计 交叉设计 正交设计
  • 简介:摘要解剖作为所有医学的基础学科,一直是难学、难懂、难记的典型代表,特别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若教学方式不当,学生极易消极怠、半途而废,应如何为之“奠基”意义深远。

  • 标签: 中职教育 解剖学 &ldquo 奠基&rdquo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方剂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在2014级美康专业方剂教学课程中引入形成性评价方式,观察学生的考试成绩情况以及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认可情况。结果2014级美康专业学生方剂学期末考试成绩为75.40分,及格率98.18%,均高于2013级美康专业学生的65.10分、77.27%。2014级学生中有94.5%(52/55)对形成性评价给予肯定。结论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方剂教学中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教学质量。

  • 标签: 形成性评价 方剂学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腮腺叶间导管转移治疗干眼病的解剖基础。方法对10具(20侧)成人尸体标本头面部腮腺区进行局部解剖,观察腮腺第1叶间导管与面神经颧支的关系,测量两者的相关数据。结果腮腺浅部第1叶间导管在距腮腺乳头(25.49±2.76)mm处注入腮腺导管,第1叶间导管长度为(37.63±1.24)mm,注入腮腺导管处的外径(0.54±0.16)mm。腮腺浅部第1叶间导管与面神经颧支的解剖关系是面神经颧支位于叶间导管的浅层,两者逆向而行。在眼眶外侧缘的垂直线上叶间导管和面神经颧支距离腮腺导管分别为(9.82±1.35)mm和(6.51±1.30)mm。结论第1叶间导管转位治疗干眼病是临床较理想的术式。

  • 标签: 腮腺 叶间导管 面神经颧支 干眼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大面积脑梗死CT诊断结果及其影像特征。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诊治的9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并分析CT诊断结果及其影像特征,为疾病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结果90例患者中,20例诊断为颞叶梗死,17例诊断为额叶梗死,14例诊断为枕叶梗死,11例诊断为顶叶梗死,16例诊断为基底节区梗死,8例诊断为小脑半球梗死,4例诊断为脑侧室梗死。患者均发现血肿和高密度影,梗死性质和部位不同CT影像各异。结论CT在大面积脑梗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图像特征较为明显,可准确判断梗死病变部位,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标签: 大面积脑梗死 CT扫描 影像学 CT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医学影像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影像的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授课效率,提高了医学影像的教学质量。

  • 标签: 多媒体 医学影像学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曹县2008—2014年麻疹疫情流行病特征,为制定麻疹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8—2014年麻疹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4年曹县报告病例数34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82/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1岁的儿童。结论加强麻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疫情监测,做好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

  • 标签: 麻疹 疫情 描述性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等院校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这一现状,分析了加强药剂专业兼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介绍了兼职班主任工作要求和职责,并阐明了兼职班主任这一举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 标签: 兼职班主任 药剂学 青年专业教师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在此次的研究中,从阐述医学影像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目的和可行性的角度着手,对医学影像中计算机图像处理实际应用进行了论述,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文献分析法。结果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到影像处理当中,去噪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的操作中,结合影像自身的特点、噪声学的统计特征以及频谱固有的分布规律等,当前,较为常用的是均值滤波、低通滤波以及的中值滤波等算法均能对图像予以平滑处理,使图像更清晰,图像生成的效果更具有真实性。清除干扰和降低噪声主要是通过增强清晰度、对边缘进行锐化、调整对比度以及伪色彩填充等,通过这几种方式和方法,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图像自身的清晰度。结论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对医学影像清晰度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图像的降噪、图像质量的提升以及图像边缘的分割等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图像的质量。

  • 标签: 计算机 图像处理技术 医学影像学 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