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抚触技术对促进阻断HIV感染人工喂养的婴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选我院产科出生的HIV感染母亲所生的人工喂养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抚触时间为15-20分钟/次,每天一次,持续3个月以上,对照组按新生儿常规护理,两组均在出生后42天、3个月、6个回医院体检,测定体重、身长。结果实验组的婴儿体重、身长增长较快,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抚触可促进阻断HIV感染人工喂养的婴儿的生长发育。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初产妇关于母乳喂养自信心的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加以观察和分析。方法在我院2016年至1月到12月之间,所接受的该类护理的初产妇中随机挑选200例,并且平均分成对比组(A组)和观察组(B组)。其中,对A组产妇进行传统母乳喂养的护理,对B组产妇进行干预护理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结果通过对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B组产妇在进行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相结合)的概率和纯母乳喂养(仅进行母乳喂养)的概率均大于A组,P<0.05。结论对产妇在在哺乳过程中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更为有效的为产妇提供人性化护理,从而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

  • 标签: 母乳喂养 自信心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法对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促进的效果。方法将107例喂养不耐受患儿分成非营养性吸吮组(A组)55例及早期营养性喂养组(B组)52例,比较两组患儿胃肠不耐受改善及生长指标。结果B组患儿经口喂养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比A组患儿提前,平均每日增加奶量B组也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儿恢复出生时体重提前,身长增长速率及血清前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喂养不耐受患儿微量营养奶液能改善喂养不耐受,并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营养性喂养 生长发育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100例早产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组按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治疗。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早产儿患者优。结论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早产儿 抚触 微量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在提高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本社区管理的初产妇100例,将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均有50例。实验组实行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对照组实行常规健康教育。分析两组的母乳喂养情况,并对各组的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以及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为58.0%、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为46.0%,明显比对照组的36.0%以及26.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母乳喂养咨询门诊,能够显著提高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认知度,增强孕产妇母乳喂养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 标签: 咨询门诊 母乳喂养 应用价值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产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又是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75%围产儿死亡与早产儿有关1。因此加强早产儿护理,重视早产儿喂养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量泵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及护理。方法将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改良组30例采用微量泵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30例则采用常规的注射器推注法。结果采用微量泵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使患儿胃内残量减少,呕吐、腹胀减少,进奶量增加,患儿体重增加明显。结论微量泵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优于常规的注射器推注法。

  • 标签: 喂养不耐受 微量泵喂养 非营养性吸吮
  • 简介:摘要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当今社会母乳喂养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然而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只有纠正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发挥母乳喂养的优势。

  • 标签: 母乳喂养 益处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健康教育与母乳喂养的关系,阐述产前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方法以调查问卷、个别访谈、随访的形式,帮助产妇完成接受—认知—参与—自觉行为过程,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产前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孕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喂养技巧,提高了母乳喂养率(P<0.05)。结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至关重要。

  • 标签: 健康教育 母乳喂养 产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者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各项生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产后3天母乳不足时及时补充配方奶,能够大大降低新生儿的低血糖、低体重和黄疸的发生率;结论产后3天母乳不足要及时添加配方奶。

  • 标签: 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新生儿 黄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对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施以非营养性吸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早期微量喂养。对比两组喂养效果及治疗7d后相关血清指标水平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全量肠内营养时间及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早期施以微量喂养可帮助患儿体质量及全量肠内营养快速恢复,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窒息 喂养不耐受 新生儿 微量喂养 血清总胆红素 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新生儿科护士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床旁母乳喂养宣教,观察其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产科出生,并于生后24小时内收入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852例,根据是否对产妇进行床旁母乳喂养宣教分为对照组(n=373)和宣教组(n=479)。对照组由产科及新生儿科护士按常规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宣教组在此基础上,由受过培训的新生儿科护士在患儿入院第二天到产妇床旁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并介绍患儿入院后情况。结果宣教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30.31%(89.56%vs59.25%,P<0.05),且足月儿纯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10.71%(18.71%vs8%,p<0.05),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4.47%(5.65%vs1.18%,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产科床旁母乳喂养宣教可有效提高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促进院内新生儿母乳喂养

  • 标签: 母乳喂养率,新生儿科,NICU,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_行为干预母乳喂养的效果,以便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将25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30例乳母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母乳喂养,对照组120例乳母给予常规的护理和喂养指导。结果试验组中的首次母乳喂养吸吮成功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的质量,保证婴儿的健康。

  • 标签: 心理&mdash &mdash 行为 母乳喂养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总结母乳喂养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做好孕产期宣教工作,对乳头有缺陷者及早给予指导纠正,给予临床专业的实际指导,鼓励产妇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结果经过健康教育极大地提高了产妇对母乳喂养知晓率。结论通过宣教及专业指导多数孕产妇掌握了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方法,97%做到了成功母乳喂养,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减少了乳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1。

  • 标签: 健康教育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200例产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新生儿喂养方式及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结果在本研究200例新生儿中,123(61.5%)例纯母乳喂养,42(21.0%)混合喂养,35(17.5%)人工喂养。在本研究中,阴道分娩的纯母乳喂养人数多于剖宫产手术者,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纯母乳喂养人数开奶半个小时>2小时>6小时。结论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有分娩方式和开奶时间及人工喂养等,增加对产妇孕期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有助于使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上升,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 标签: 新生儿 母乳喂养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准确掌握我县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情况及知识知晓率,为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的宣教和干预措施提供事实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向全县30乡镇845名儿童家长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居住地、在园所学习与否、家长年龄、与儿童亲近关系等控制变量因素对儿童的良好喂养行为、辅食添加种类、预防贫血食物等十个问卷问题的回答中不同的水平的部分问题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P<0.01或0.05,部分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喂养婴幼儿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医务人员的宣传占57.9%,家长文化程度、年龄和居住地的影响都是P>0.05无统计学意义;家长与儿童关系P<0.005、儿童在园所学习P<0.0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提高全县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医务工作者肩负的责任重大,最关键在于政府要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整体国民文化素质才是根本。

  • 标签: 婴幼儿 科学喂养 现状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不同体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属于我中心管理的行剖宫产的产妇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术后母乳喂养体位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其中指导对照组产妇采取坐位横抱喂养体位,指导试验组产妇采用坐位环抱喂养体位。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伤口疼痛情况,并对两组喂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产妇术后伤口疼痛分级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喂养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坐位环抱体位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母乳喂养 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