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晚期阴性乳腺癌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共收治晚期阴性乳腺癌患者2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10例患者运用紫杉醇化疗方案化疗,观察组10例患者运用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化疗方案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部分缓解率为4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于晚期阴性乳腺癌患者而言,运用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的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极为有效,且极为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紫杉醇 表柔比星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60例非阴性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复发转移(复发、肺转移、脑转移、骨转移)、5年生存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复杂且复发转移率高,使得患者预后普遍较差。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AR、P-PKB在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意义,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100例我院接收的乳腺癌门诊患者,其中53例患者为阴性乳腺癌,47例患者为非阴乳腺癌,检测患者AR、P-PKB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阴性乳腺癌患者AR的表达水平明显比非阴乳腺癌患者低,但P-PKB的表达水平高于非阴乳腺癌患者,经SPSS17.0分析数据得P<0.05,即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AR、P-PKB在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疾病分期。

  • 标签: AR P-PKB 三阴性乳腺癌 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粪便隐血实验检出率低,照成假阴性漏诊的原因,找出相应的的对策,提出合理的建议,提高检验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到2015年间粪便化验患者100人,分两次用不同的方法检测粪便隐血,比较两次化验结果的检出率,找出假阴性漏诊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100位患者初次化验粪便隐血检出36人,第二次更换容器,控制饮食,停止药物,增加采集量,更换实验方法,检出44人,可见采取措施后完全可以提高检验质量,提高检出率。

  • 标签: 粪便隐血 假阴性 检出率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并简单分析造成结果的成因,为正确检测乙肝提供帮助。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乙肝检查患者且结果为假阴性或假阳性者96例,对患者的其他资料进行分析,了解造成具体乙肝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的成因。结果96例病例中,假阴性为49例,假阳性47例,分析具体成因中,其中检验操作因素47例,占48.96%,试剂因素29例,占30.2%,检验方式问题16例,占16.67%,其他4例,占4.17%,结果发现,以检验操作因素为主导因素(P<0.05)。结论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与检验的多种因素存在关联,实验室检验中,需要注意对这些因素的控制与抑制,进而保障实验室检验的效果,综合推动乙肝检验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提基础。

  • 标签: 乙肝检验 假阴性 假阳性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GP方案对比GT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现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阴性乳腺癌患者92例,分成实验组46例,对照组46例,实验组采用GP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GT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和GT治疗方案对于治疗阴性乳腺癌效果明确,治疗中毒副作用患者可耐受,但是GP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高于GT治疗方案,是治疗一线转移性阴性乳腺癌的优选方案。

  • 标签: 乳腺癌 转移性 吉西他滨 紫杉醇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发晚期阴性乳腺癌疾病患者采用低剂量长周期希罗达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以往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晚期阴性乳腺癌疾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实施治疗;治疗组在多西他赛基础上,采用低剂量长周期希罗达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乳腺癌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乳腺癌症状控制时间和化疗方案实施总时间、药物原因导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结果治疗组患者乳腺癌病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87.8%,高于对照组的58.6%,组间差异显著(P<0.05);乳腺癌症状控制时间和化疗方案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仅有18例药物原因导致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37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发晚期阴性乳腺癌疾病患者采用低剂量长周期希罗达方案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使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复发 晚期 三阴性 乳腺癌 低剂量 长周期 希罗达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福清医院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本院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将2014年间本院临床标本分离的219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用纸片扩散法或生物梅里埃仪器法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感试验。结果2014年分离到的革兰氏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嗜麦芽寡养假单菌、变形杆菌占分离前7位,非发酵菌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增速较快。结论2014年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感染较往年略有上升。

  • 标签: 革兰氏阴性杆菌 细菌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阴性乳腺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至我院进行诊治的86例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实验组给予阿帕替尼250mgqd靶向联合希罗达1.5bid口服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希罗达3片每天2次治疗。治疗60天后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控制10例,临床控制率为23.26%(10/43),实验组患者临床控制20例,临床控制率为46.51%(20/43),两组患者之间临床控制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阴性乳腺癌患者在希罗达化疗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可以更加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阿帕替尼替尼 靶向治疗 希罗达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期间收治的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患者30例,均为成年人,对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抗生素治疗为主,辅助以对症及原发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76.66%,死亡7例,死亡率为23.33%。结论正确、合理选用抗生素,及时纠正引起感染的诱因,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革兰阴性杆菌肝炎 成人年 抗生素治疗 对症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患者并经过确诊的56例RhD阴性血型患者,对RhD阴性血型抗原进行分析。结果RhD阴性患者血型抗原分布中O型有25例,占比最大为44.6%;本次实验研究共检测出DEL型12名,占21.4%(12/56),其中,O型有5例,占比最大为41.7%(5/12)。结论分析RhD阴性血型抗原能够避免血液之间产生同种抗体,预防溶血性输血,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输血安全性。

  • 标签: RhD阴性 抗原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5年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全自动分析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2015年版CLSI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5090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8.1%、14.9%、14.0%、13.1%、6.2%和4.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分别为66.1%、39.1%和36.4%。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小于4%。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82.1%和34.9%,对美罗培南为82.3%和33.5%。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仍有很高的敏感性,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势严峻。

  • 标签: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性 药物敏感试验 抗菌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帕罗西汀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改善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64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用氨磺必利治疗,观察组用帕罗西汀联合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阴性症状改善好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相近。结论帕罗西汀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效果良好。

  • 标签: 帕罗西汀 辅助治疗 对精神分裂 阴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定量病理技术在诊断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定量病理技术实施诊断,并跟访至最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定量病理技术对应的诊断符合率为99.0%(99/100)。癌细胞无复发转移与癌细胞复发转移患者在细胞相关参数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定量病理技术在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诊断以及预后分析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定量病理技术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未治疗期与治疗后期的阴性、阳性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74例,其中37例患者的未治疗期大于一年(将其定义为A组),另外37例患者的未治疗期小于12天(将其定义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的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的SANS、SAPS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抽样患者出院后半年症状未缓解者的未治疗期明显长于症状缓解患者的未治疗期,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未治疗期的长短会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具有决定作用,因此对患有首发精神分裂的患者,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干预和治疗,可以使其预后效果更加理想,并使治疗后的复发率降低。

  • 标签: 未治疗期 首发 精神分裂症 阴性 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采取利培酮治疗,经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阴性症状进行评分,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实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实行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经氨磺必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且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

  • 标签: 氨磺必利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BS模式的rTMS对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方面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基线期及4周末进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评定。结果治疗4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量表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S模式的rTMS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并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theta 短阵快速脉冲模式 阴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方案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中的应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58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实验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疗法,对照组采用假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疗法。分析两组阴性症状的缓解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阴性症状评分为(94.26±7.58)分,明显比对照组的(98.83±6.61)分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施治,可显著改善其阴性症状,建议采纳。

  • 标签: 阴性症状 临床疗效 精神分裂症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应用氯氮平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中的80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药物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接受氯氮平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对照组40例单一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阴性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不会增加治疗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氯氮平 抗精神病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