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移动护士站在临床护理中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促进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方法对于试点病区配置若干PDA,以便对病区内进行一次各方面的调查。结果调查发现PDA的使用提高了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也提高了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结论患者信息的动态采集皆归功于PDA的应用,避免了医疗差错和各种事故的发生,使护士、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

  • 标签: 移动护士工作站 临床护理 应用与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硬式内镜清洗工作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保证硬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相关合理改进,注重细节处理,提高硬式内镜清洗消毒工作效率。方法调研统计清洗硬式内镜工作人员意见建议,对新建设的硬式内镜清洗工作配置进行调整改进。结果新建成硬式内镜清洗工作在清洗消毒,超声,清洗用具摆放、空间利用及时间提示上更合理,使用便捷。结论根据工作人员的使用意见不断完善硬式内镜清洗工作的设置可以更好的规范硬式内镜的清洗,提高清洗效率,保证清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硬式内镜 清洗工作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移动护理工作在输血闭环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以2014年2月1日-2015年2月1日200例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200例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输血流程,观察组在输血闭环管理中应用移动护理工作。对比两组输血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知情同意书未签字发生概率为1.00%,输血申请单存在问题发生概率为0.50%,取血后超时未输注发生概率为0.50%,上述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动护理工作在输血闭环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较好。

  • 标签: 移动护理工作站 输血闭环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结构复杂,有分泌胆汁,参与代谢、解毒、防御等功能,其结构功能异常时,将导致疾病的产生。因此,掌握肝脏正常的解剖结构,有利于我们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本文就肝脏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和临床,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

  • 标签: 肝脏 教学设计
  • 简介:摘要病房护理对于病人的康复是十分关键的,这既影响着术后的复健,也影响着医护人员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对于骨科病房中的病人而言,由于自身身体原因造成手脚不便,从而不能够及时向医护人员传达需求。为了提高骨科病房护理服务的质量、优化护理流程、为病患者提供最便捷的服务,在骨科病房护理中可以开展流动护士的使用。而流动护士站主要是以多功能护理车为主要的工作工具,通过该种工具可以将治疗器具、护理文书、病人病历等必要务必放入其中,从而可以为病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而将流动护士投入到骨科病房护理中可以提高病患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以接生护士的体力,进而提高整个护理工作的效率。通过临床实践证实,该流动护士确实能够帮助骨科病房中病患的康复过程。

  • 标签: 骨科病房护理 流动护士站 运用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动护士工作在眼科手术病人身份确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移动护士工作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以终端掌控电脑(PDA)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实现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开发移动护士护士对新入院病人佩带上带有病人身份识别功能的二维码腕带,进行相应的宣传和告知,保证腕带的有效佩带,保持腕带清洁平整。护士可以通过PDA至病人床边进行各项术前准备,并通过勾选进行电子化录入,形成围手术期的护理记录。手术当天,手术室工作人员携带有二维码的手术单至病房,护士通过终端掌控电脑(PDA)以及手腕带、手术单上的二维码,可以对手术病人进行有效的身份确认,实现了护理治疗的标识、核对、记录的自动化;将护士延伸到了病人床边。结果PDA能够准确识别手术患者身份,保障手术准确并规范手术交接单的书写,真实记录病房与手术室交接手术患者的各项信息。结论PDA提高了病房护士在手术患者身份确认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效保障手术安全。

  • 标签: 眼科手术 移动护士站 身份确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时段现场预约的优势及效果。方法我院内科门诊护士从2014年10月至12月实行分时段现场预约挂号,为患者提供免费、快捷、公正、诚信的护理服务。结果内科门诊护士站在实行分时段现场预约3个月后,共有预约患者1302例(71.6%),成功取号的患者932例(71.6%),取消预约的患者有103例(7.9%),而过期作废的有267例(20.5%)。取号率和过期率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护士实行分时段现场预约能提高预约效率,且方便快捷,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 标签: 护士站 分时段 现场预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动护士站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在神经内科病区实施移动护士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比较实施前后病房红灯呼叫率、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通过病区实施移动护士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后,病房红灯呼叫率由40%下降到8%、患者满意度由85%提高到97%、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由80.5%提高到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动护士的应用,降低了病房红灯呼叫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 标签: 移动护士站 神经内科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洁净手术部护士作为迎接手术病人的首要通道,做好护士的管理工作尤为关键,我科在工作实践中,集思广益,为解决临床工作存在问题,在护士设置专职岗位,负责交接病人,与家属沟通,与医生及手术巡回护士对话等等。使病人享受到良好服务态度和质量,有效地与病房护士交接班,耐心解答家属疑问,使医疗护理质量提升,使病人和家属满意,达到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洁净手术部 护士站 专职岗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长在管理过程中,学会运用自身心理品质影响护士群体行为,为提高护士长管理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60名不同层次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层次、不同学历护士护士长的多元心理品质要求有所不同,层次越高要求越高。结论护士长加强心理品质培养做到专业学术与管理能力兼备,对于促进护士群体行为和医院发展有长远意义。

  • 标签: 护士长 心理品质 护士 群体影响力
  • 简介:摘要ICU是一个专科性较强、所收治的患者大多是多系统的、跨学科的患者,高度体现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场所。ICU护士作为护理队伍中较为特殊的群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并承受巨大的生理、心理压力,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害。本文分析了ICU护士产生压力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 标签: ICU 护理 工作压力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ICU护士护士中较为特殊的群体,产生的工作压力大,通过对心理压力的分析,提高护士对压力的应对能力,是改善护士的身心状况,提高护理质量指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压力 护士 ICU 应对
  • 简介:摘要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社区护士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必要性、主要内容、服务对象、常用措施,明确社区护理在客体方面和主体方面的特殊性,从而指导社区预防、保护、促进方面的工作,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社区护理 沟通 社区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我院儿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现状,剖析儿科护士的压力来源,探索减轻儿科护士工作压力的对策。方法调查研究我院儿科护士的压力来源,对其进行分析,探索具体的解决措施和降压方法。结论采取具体措施大大降低了儿科护士工作压力,促使其更好地开展工作

  • 标签: 儿科护士 工作压力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分诊护士及导医护士角色定位的工作内容,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服务能力。方法制定岗位责任制,明确门诊分诊护士和导诊护士的角色和功能及定位条件、提升素质,适应现代医院标准化管理。结果促进科内人员加强学习专科知识及边缘学科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论更新门诊护理服务理念,健全服务制度,提高门诊医疗服务态度和护理质量。

  • 标签: 门诊分诊 导医 角色定位 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取分层护理管理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和护理水平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护理管理的方法以本科作为研究重点对象进行研究,然后对比采取分层护理管理方法前后,本科的护理水平和病人满意度。结果针对本科采取分层护理管理之后,护士的病人满意度和护理水平都有显著的增强,经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医院科室采取分层护理管理方法能有效增强临床护理水平和大大改善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分层护理管理方法 护理水平 病人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工作卷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吉林市3所甲等综合医院的379名临床护士进行了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工作卷入处于中等水平(均数为3.40)。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通过完善积极有效的交流机制,实现物质与心理双重激励策略,提高临床护士工作卷入水平。

  • 标签: 临床护士 工作卷入
  • 简介:摘要通过定期组织护士例会,传递信息,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护士素质教育,结果护士知识得到加强、更新,思路拓宽,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激励作用,增强荣誉感及团队协作精神,保证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工作的不断提高。

  • 标签: 护士例会 护理工作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