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多学科协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原发性肝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及进展阶段实施多学科协同疗法,对照组实施基础手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和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32%vs.70.97%,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1年、3年、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多学科协同疗法,可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节省治疗费用,临床效果确切,是肿瘤临床最佳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观察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国外康复医学早已采用,我国康复医学实际开展的并不多见。方法我科近半年对所有住院病人采用此模式治疗,着重观察中枢神经康复患者,结果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变化不明显,而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好转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及医护满意度提高,还提升学科诊疗能力和学术水平,有积极的实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模式(MDT) 中枢神经康复 实用 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培养出MDRO住院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均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对比患者管理前后的MDRO检出情况、医院感染控制情况。结果180例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后的病原菌株数明显减少。所有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后的MDRO检出率、医院感染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MDRO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可有效减少MDRO,降低院内感染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多学科协作模式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科协作开展前瞻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营养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将实行前瞻性护理的宫颈癌患者纳入试验组,之前未实行的为对照组。前瞻性护理由妇科和临床营养科组建的多科协作团队实施,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开展术前营养评估、营养教育和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周预后营养指数水平。结果试验组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营养指数水平高于对照组,与术前相比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开展前瞻性护理,包括术前营养评估和营养支持治疗,术后尽早恢复进食、尽快使其能量及营养素摄入达到需要量,可减轻其预后营养指数的下降程度,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放化疗等抗肿瘤措施。

  • 标签: 多科协作 前瞻性护理 宫颈癌 预后营养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0),两组均给予患者持续用药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护理策略,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个月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可获得显著的干预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模式 老年糖尿病 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学科协作(MDT)教学法在5年制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在肿瘤外科2科(乳腺甲状腺外科)实习的青海大学医学院2011—2013级5年制医学生97名,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MDT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为主的(LBL)教学模式。3周后,医学生进行出科理论测试、实践技能的测试并接受两种教学方式问卷调查。比较MDT教学法和传统授课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效果,并通过问卷调查法研究学生对接受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实验组82.86±7.65分,对照组83.44±6.49分,(P>0.0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实践技能测试平均成绩,实验组是86.17±9.25,对照组是72.98±8.66,(P<0.001),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问卷调查分析显示两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实验组学生具有优势。而两组学生在文献检索、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DT教学法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临床思维的能力。

  • 标签: MDT教学法 医学生 临床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对院内非专科糖尿病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3—2013.10医院各科合并糖尿病的患者60例,采用自愿入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由非专科团队人员负责常规糖尿病教育、评估与管理,实验组除此之外针对现存问题由团队专业人员专门教育,并且由团队针对现存问题实施护理会诊,制定全方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三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定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身比较年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学科护理团队对非专科糖尿病患者教育管理可以较好地控制糖尿病各项生化指标,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多学科 糖尿病 非专科 协作团队
  • 简介:摘要基因芯片技术迅速发展,因其高通量、高效性、节省资源等特点已被广泛运用,本文将对实验操作中可能的注意点做一个重点的阐述,以提高未来工作中效率。

  • 标签: 基因芯片 石蜡 包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外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当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6月-12月急诊外科的危重病患96名,由抛硬币的方法选出A组(n=48)和B组(n=48)。A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转运模式,B组患者实行多学科协作护理转运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院内运转期间患者、护理人员以及医生的满意度评分和运转成功率。结果A组患者、护理人员以及医生的满意度评分明显比B组低,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的运转成功率为81%,B组患者的运转成功率为96%,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外科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当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有效提高患者、护理人员以及医生等各方面人员的满意程度,提高患者的院内转运成功率。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 急诊外科 院内转运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多学科协作型糖尿病教育模式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间治疗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入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型糖尿病教育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P<0.010)。结论应用多学科协作型糖尿病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减少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糖尿病治疗方式。

  • 标签: 多学科协作型 糖尿病 教育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宫腔组织管获取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对22例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的患者,先以宫腔组织管获取子宫内膜组织,随后在宫腔镜下进行全面诊刮,两种方法获取的内膜组织分别送检,同一位病理医师对标本质量进行评估并做出组织学诊断。结果22例患者完成观察,两种取材方法都得到子宫内膜标本并进行了组织学诊断。宫腔组织管的取材满意度为95.5%(21/22;1例只取到了少量的子宫内膜碎片,组织结构不清),其病理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0.9%(20/22),两种取材方法在病理诊断一致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取样器可获取满意的内膜标本用于组织学诊断,诊断准确率与诊刮基本一致,有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常规筛查工具。

  • 标签: 宫腔组织管 宫腔镜 子宫内膜病理
  • 简介:摘要组织芯片也称组织微阵列,是生物芯片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将许多不同个体组织标本以规则阵列方式排布于同一载玻片上,进行同一指标的原位组织学研究。组织芯片具有高效、快速、成本低、信息含量高、实验误差小、一次性实验即可获大量结果等特点。该技术自1998年问世以来,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组织芯片 制作过程 体会
  • 简介:摘要病理技术是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病理制片的好坏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结果,而在整个病理制片过程中,固定又是及其重要的环节。本文探讨了病理制片中不同因素对固定的影响以及固定对制片的影响

  • 标签: 固定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乳腺组织中因含较多脂肪,在冰冻制片过程中极易脱片,本文重点就乳腺组织冰冻制片的经验进行浅析总结。方法以乳腺组织的取材包埋、切片、固定及染色等过程为要点,对每个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浅析,并重点总结应对措施。结果及结论按本文之经验方法制作的乳腺快速冰冻切片,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脱片概率,并能保持乳腺组织结构的完整性,胞核胞浆等染色清晰、对比度良好,同时切片平整、无组织重叠等,能较好的满足临床病理诊断的要求。

  • 标签: 冰冻切片 乳腺组织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多种皮瓣修复足跟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因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的50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7~76岁,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治疗;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5~75岁,采用游离皮瓣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两组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87.6%,进行皮瓣修复的患者的软组织的平均成活面积为10cm×11cm;对照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90.1%,进行手术的患者的平均成活面积为14cm×27cm。所有数据经统计分析后得出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皮瓣存活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若患者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可选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进行修复,但如果涉及前足,宜选择游离皮瓣.

  • 标签: 皮瓣 足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诊断消化道活组织检查标本的临床临床意义。方法将所有标本均用10%中性福尔吗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4μm,HE染色。在作出HE切片的病理诊断后,我们把显微镜下认为可疑恶变的病例以及内镜下可疑恶变但HE病理诊断不支持的病例加以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进一步诊断。结果324例标本通过普通的HE制片进行常规的病理诊断,其中内镜诊断为良性病变的169例(第一组)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147例,恶性病变20例(其中有2例肠道息肉或腺瘤样息肉的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可疑恶性病变4例;内镜诊断为恶性病变的155例(第二组)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25例,恶性病变118例(包括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可疑恶性病变12例。结论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内镜咬检组织,特别是消化道的炎性、溃疡组织,配合以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进而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使患者得到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免疫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软组织挫伤超声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2例(超声治疗)和对照组50例(药物+假超声治疗),实验组每个部位治疗时间为5~20min,治疗次数共6次。每次治疗结束后即刻、24小时后进行VAS评估并记录不良反应。1个月、5个月进行随访进行VAS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后VAS评分由(6.12±1.09)分下降至(1.57±0.89)分,对照组由(5.97±1.05)分下降至(2.53±0.89)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治疗软组织挫伤引起的疼痛,能明显改善症状,效果优于传统药物疗法,安全无创,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 标签: 软组织挫伤 超声 疼痛
  • 简介:摘要人的面部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器官部位,它不仅具有各种器官,帮助人体发挥各种功能。同时面部也是人类形象的代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接触都是主要通过面部功能发挥作用,当面部受到损伤后,特别是重伤时,会给人的面部留下严重的疤痕,不仅影响患者外在的美观,较严重的是给患者的心灵造成严重的伤害。为了恢复美好的面容,绝大多数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会采取合适的面部修复技术或整形美容修复技术。本文将就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美容修复相关问题及发展形势进行一些阐述。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面部 整形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