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分析研究全瓷修复体饰瓷疲劳损伤机制以及与饰瓷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全瓷修复体饰瓷疲劳损伤患者一共有70例,USA(体式显微镜)以及SE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断裂面或者咬合面微观形貌和饰瓷的缺陷,EDS(X线衍射能谱分析)饰瓷当中不均质部分的化学成分,对全瓷修复体的断裂方式以及损伤特点。结果最终损伤失败包括有饰瓷崩瓷、完全断裂以及饰瓷脱瓷三种方式。饰瓷表面发现气孔以及污染颗粒缺陷。结论全瓷修复体应设计多点咬合接触,将咬合应力给予分散。饰瓷脱瓷出现在饰瓷层过薄的情况,对饰瓷烧结过程当中的环境污染给予严格控制。

  • 标签: 全瓷修复体 饰瓷 疲劳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7月间收治的94例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 复方丹参滴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视疲劳是以眼部症状为基础,眼部或全身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错的综合征,常见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眼痛、酸胀、不能久视等,稍作休息后缓解;或为患者主观感受眼表干燥等。随着医学检测设备的不断更新,视频终端的大量普及,视疲劳的发病率和检出率日益增加,视疲劳呈高发态势。有关视疲劳的病因及防治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视疲劳的病因、临床表现,近年来的治疗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疲劳 流行病学研究 病因病机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5例疲劳骨折的影像分析,以提高疲劳骨折的诊断率。材料和方法65例疲劳骨折,全部为现役军人,年龄范围17-25岁。54例有超强度长跑、行走等运动史,3例有人工掘土作业史,余8例无明显剧烈活动史。病程为7天-2月。65例均作了X线平片检查,其中8例行CT检查,5例行活组织检查,其余均经1月-5月的随诊观察。结果骨折部位以胫骨最多(36/65),跖骨次之(21/65),肋骨4例,股骨、腓骨各2例。影像所见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膜增生。52例见有明显的骨膜或/和骨痂增生,骨膜增生的形态有平行型、花边型、不规则型等,2例呈codman三角表现。40例可见模糊的骨折线。本组病例中,疑诊骨肉瘤2例,低毒感染5例。结论疲劳骨折多发于青少年,尤其是军人、运动员、警务人员应作为高危人群。常规X线平片检查应作为首选方法,必要时辅以CT等影像检查。少数病例骨折早期影像检查往往不能发现,易致漏诊,应进行复查。个别不能作出诊断者则需进一步作活组织检查。在影像学诊断中应密切结合临床。

  • 标签: 骨折 疲劳性骨折 骨损伤 影像诊断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日本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儿童大脑存在“低效工作”状态,这有可能是导致疲劳感强的原因之一。新成果有助于研究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开发有效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脊髓损伤(SCI)患者抑郁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确诊脊髓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另予以综合护理干预,于治疗前后进行治疗依从性及满意调查。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脊髓损伤 综合护理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球囊损伤联合高脂喂养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检测HRV指标,观察这些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变化,探讨恩治疗是否对以上指标有影响,并了解相关机制。方法雄性巴马小型猪18只,普通饲料喂食,按体重及血脂水平分为3组模型组、药物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治疗组采取高胆固醇饮食+球囊损伤内膜的方法建立动脉硬化模型,造模12周后药物治疗组给予恩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为6周,于0周、8周、14周、18周检测HRV相关指标。结果三组小型猪造模前SDNN、SDANN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模型组与给药组SDNN、SDANN等指标明显低于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给药后给药组SDNN、SDANN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但两组均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内皮抑素对心律变异性相关指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恩度 小型猪 心律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肌力及疲劳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98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49例)和对照组(B组,49例),予B组阴道哑铃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予A组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肌力、疲劳及盆底肌电压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肉肌力、疲劳及盆底肌电压均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5);相比于B组,A组盆底肌肉肌力、盆底肌电压显著升高,疲劳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训练不仅显著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还降低疲劳,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康复训练 生物反馈 产后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军人下肢疲劳骨折延迟诊断原因分析,从而引起各级组织对疲劳骨折早期诊断的高度重视,提出预防及重视方法。方法收集2011-2013年间延迟诊断的疲劳骨折病例26例,对其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延迟诊断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训练任务重;就诊困难;基层卫生人员诊断水平较低;早期X表现阴性;新兵刚入伍,心理素质差,不敢言语;自身不够重视等。结论军人疲劳骨折发生率较高,延迟诊断对后期治疗及恢复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战士身心健康和部队战斗力,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延迟诊断发生率。

  • 标签: 军人 下肢 疲劳骨折 延迟诊断 原因
  • 简介:摘要急诊工作是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分析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易产生心理疲劳的原因,探索预防及调节方法,对提高保障护士的心理卫生与健康,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以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医疗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 标签: 急诊护士 心理疲劳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疲劳产生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指导。方法选择174例患者,分析视疲劳产生的原因和主要临床症状,总结我科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产生原因方面屈光不正最多,身体原因和精神原因均较少,其他原因2例,临床表现方面眼部酸胀感最多,复视和其他症状最少。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视疲劳患者能达到预防和缓解作用,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视疲劳 原因 临床症状 护理
  • 简介:摘要慢性疲劳综合症将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主要健康问题之一,现就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有关基础性研究进行总结,包括历史概述、机制、症状及中医治疗措施,将近年来的临床工作进行概述。

  • 标签: 慢性疲劳综合症 近况
  • 简介:摘要通过大量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总结了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基本认知,本篇介绍了慢性疲劳综合症(CFS)的诊断标准、病理机制、临床研究及治疗与预防。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开发、利用红豆资源、对东方红豆进行了抗疲劳作用研究。方法进行东方红豆对小鼠游泳时间、小鼠爬杆时间、血乳酸、血中尿素氮、肝糖原含量和肌糖原含量等的影响实验。结果红豆能增强小鼠游泳耐力、延长爬杆时间,降低血乳酸、血中尿素氮含量,提高肝糖原含量和肌糖原含量。结论东方红豆具有抗疲劳作用。

  • 标签: 东方红豆 抗疲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某品牌保健酒(长寿酒)对小鼠的疲劳作用。方法雄性清洁级成年昆明种小鼠,试验设三个剂量组10倍人体摄入量组、20倍人体摄入量组、30倍人体摄入量组,以及阴性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糖对照组。分别进行负重游泳试验、血清尿素氮、乳酸、肝糖原测定。结果该保健酒对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实验组负重游泳时间较3个对照组均有延长,其中高剂量组与空白组、酒基对照组和糖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低、中剂量组与酒基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保健酒3个剂量组血清尿素氮水平与3个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与糖对照组相比,小鼠血乳酸曲线下面积明显减小(P<0.05)。3个剂量组小鼠与各对照组相比其肝糖原增加(P<0.05)。结论该保健酒能够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及血乳酸曲线下面积,增加小鼠糖原贮备,具有抗疲劳作用。

  • 标签: 保健酒 抗疲劳 肝糖原 尿素氮 乳酸 游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6例脑损伤并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脑损伤并丘脑下部损伤患者46例,根据患者病情针对性的采用手术方法与非手术方法治疗。结果经过治疗,46例患者中7例死亡,2例重残,6例中残,1例植物生存,19例语言表达与智力迟钝,无偏瘫,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11例患者恢复良好,可从事部分体力劳动。结论脑损伤并丘脑下部损伤应该及时采用有效的综合疗法,以减少死亡或者致残。

  • 标签: 脑损伤 丘脑下部损伤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