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三种市售阿司匹林肠片的出度,评价药品内在质量。方法采用转篮法进行体外出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液中药物浓度,以威布尔分布拟合出参数,经双侧t检验对出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种阿司匹林肠出度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但其体外出度测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阿司匹林肠片制剂质量稳定、可靠,但其内在质量仍有待提高。

  • 标签: 阿司匹林肠溶片 体外溶出度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多种阴离子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分别用离子色谱法和传统化学法我县不同地点采集的10份市政供水进行测定。从精密度、加标回收率、检测时间、样品用量以及最低检出限几个方面,对两种测定方法在生活饮用水中的阴离子的测定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离子色谱法的取样量更少且检测时间更短、加标回收率更高、精密度RSD平均值与最低检出限更低,与传统化学法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化学法相比,应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阴离子在加标回收率、精密度以及最低检出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同时检出活饮用水中的多种阴离子的最佳方法。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加标回收率 精密度 最低检出限 阴离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80例急性心梗患者,结合实际情况分成栓组和未栓组,栓组分为A、B组,A组栓距发病6小时内,B组为7-12小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栓对AMI的治疗效果。结果栓组患者的冠脉造影再通率77.78%(70/90)高于非栓组

  • 标签: 心肌梗塞 溶栓 冠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栓与急诊栓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0例行院内栓治疗,观察组30例行急诊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栓治疗前后其CK-MB、EF值等心功能指标脑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经过积极的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K-MB水平(12.1±5.4)、EF值(51.3±5.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CK-MB水平(16.3±5.1)、EF值(60.3±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积极栓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预后,其中急诊栓治疗较院内栓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溶栓 急诊溶栓 疗效差异
  • 简介:摘要凝胶是由高分子的三维网络与组成的多元体系,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形态,它是一些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胀交联而成的半固体。根据凝胶对外界刺激的应答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凝胶,这类凝胶对环境的变化不特别敏感。另一类是环境敏感的凝胶,具有智能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智能型凝胶的分类,理论机理和应用情况,并从其优缺点出发,简要分析了智能型凝胶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智能水凝胶分类理论机理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列举了诺氟沙星胶囊出度实验所需的材料与仪器,从测定波长的选取、溶液稳定性测试、检测空心胶囊对测定的影响、曲线制备及出度的检查五个方面,论述了诺氟沙星胶囊出度实验方法与结果,并详细讨论了诺氟沙星胶囊出度实验,以期为诺氟沙星胶囊出度测定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诺氟沙星胶囊 溶出度 实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塞栓治疗的效果分析,非栓治疗与栓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临床问题。方法随机收集了18例从2007-2010年期间在本院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对比了辽宁省地区销售的6个不同厂家或批号的诺氟沙星胶囊出度。方法出度测定法。结果2个不同厂家3个批号的诺氟沙星胶囊出度不符合规定。结论各个厂家的样品虽然主药诺氟沙星的含量均合格,但是其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 标签: 诺氟沙星胶囊 溶出度 不合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维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4年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3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接受rt-PA栓治疗,治疗剂量为0.9mg/kg,将其中5~10mg入静脉小壶、剩余剂量与浓度为0.9%的100ml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6.-90min后静脉泵入。结果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平均住院时间为(12.4±1.3)d。结论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采取rt-PA栓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早期治疗中需对患者的血压、血倾向等进行严密监测,同时给予患者正确的栓药物治疗并对患者用药后的临床反应进行观察。

  • 标签: 重组组织纤溶酶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素治疗慢性病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心血管栓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患者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资料,对比分析是否用肝素治疗对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50%时间、疼痛缓解时间、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肝素治疗后,患者ST段回落幅度≥50%时间、痛缓解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患者血管再通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栓疗效确实,适用于临床治疗慢性病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值得各医院参考应用。

  • 标签: 肝素 溶栓 急性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有很多的生产岗位都存在一定的粉尘危害,包括有机粉尘和无机粉尘等,这些粉尘对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所以对于存在粉尘污染的工作岗位,对新进人员、在岗人员、转岗人员以及离岗人员都要加强健康检查,防止他们出现较为严重的职业性粉尘污染疾病。本文主要分析了有机粉尘和无机粉尘可能对作业人员产生的伤害,以及对他们进行健康监护的措施和达到的效果,希望每个企业都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加强对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标签: 有机粉尘 无机粉尘 作业人员 职业健康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栓与延期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探讨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延期栓,观察组给予早期栓。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血管再通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8%,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13.9%、2.8%显著低于对照组36.1%、19.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延迟栓,早期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高,并发症少,病死风险低,疗效安全可靠,适合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溶栓 延期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静脉栓、急诊院前静脉栓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分为院内组和急诊组,急诊组患者行急诊院前栓治疗,院内组行院内栓治疗。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栓处理,急诊组发病至栓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院内组(P<0.05);院内组冠脉再通率(72.00%)显著低于急诊组(92.00%)、院内组病死率(20.00%)显著高于急诊组(4.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诊院前静脉栓治疗有利于保障其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溶栓 急诊院前溶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静脉栓、急诊院前静脉栓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分为院内组和急诊组,急诊组患者行急诊院前栓治疗,院内组行院内栓治疗。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栓处理,急诊组发病至栓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院内组(P<0.05);院内组冠脉再通率(72.00%)显著低于急诊组(92.00%)、院内组病死率(20.00%)显著高于急诊组(4.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诊院前静脉栓治疗有利于保障其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溶栓 急诊院前溶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疏血通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r-tPA静脉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r-tPA静脉栓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纤溶酶原激活剂
  • 简介:摘要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ionchannels,ASlCs)是一类由细胞外质子(H+)激活的阳离子通道,属于上皮钠通ENaC(epithelialsodiumchannels)/退化因子基因DEG(degenerin)通道家族的成员,广泛分布于神经及神经以外系统。在炎症、脑缺血、肿瘤等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SlCs的分子结构与组织细胞分布特点、调控机制以及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部分阐明。本文对ASlCs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增进对ASlCs生物学功能和病理作用的了解。

  • 标签: 组织酸化 酸敏感离子通道 结构 功能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栓的相关问题。方法根据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特点将患者进行尿激酶静脉栓在发病3h内进行治疗及相关护理,患者年龄18-80岁,经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瘫痪肢体肌力0-3级,卒中持续30min;患者平卧15-30°,相关事项进行讲解;首次使用80滴/min,持续在30min内完成,对合并心脏疾病患者采用40-60滴/min,2h内完成;栓过程中护士检测血压,适应值在18.7~21.3kPa/10.0~12.0kRa。结果通过尿激酶静脉栓基本达到目的个别并发症处理后已对病情无影响,继发性脑梗死患者经医生二次处理得到控制。结论栓护理对栓疗效有较大影响,栓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监护对脑梗死患者的急救及康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观察 尿激酶溶栓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栓治疗护理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50例观察组以及50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性护理,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栓治疗护理,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栓治疗护理能够减小患者梗塞面积,促进患者大部分冠脉的再通,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复方丹参片的体外出度。方法以500ML0.1mol/LHCl为溶剂,转速为100r/min,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计算复方丹参片的累积出度,提取参数(T50,Td,M)并对参数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不同批号的复方丹参片出度参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必要增加复方丹参片的出度测定以控制其质量。

  • 标签: 复方丹参片 溶出度 崩解时限 紫外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