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血栓内置溶栓导管微量泵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下肢动脉血栓内置溶栓导管微量泵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温芳芳肖美萍

温芳芳肖美萍(赣州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江西赣州341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2-0243-02

【关键词】下肢动脉血栓微量泵护理

2009年10月~2010年9月,我科对36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采用血管扩张成形术联合动脉内留置导管,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72h注射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经过细致、周密的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16例,女10例。年龄38~79岁,平均56岁,主要表现:患肢剧痛、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栓塞远端动脉搏动消失,静脉不充盈,皮肤苍白或紫绀,皮温低,触痛等(5P征);部分病例可见皮肤斑片状红肿、坏死。

1.2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患肢同侧或对侧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行造影,确定血管闭塞部位及程度,然后行血管扩张成形术,送入导丝,球囊导管至病变处分段行球囊扩张,扩张3~5次后再次造影。28例病人见动脉闭塞解除,血流恢复,但还有明显狭窄及远端血管充盈欠佳,提示陈旧性血栓形成,此时将溶栓导管或微导管(膝以下动脉)置于栓子近端或插入栓子中,短时间(30~60min)给予尿激酶25~50万u(一般不超过100万u)进行术中溶栓,不成功可保留导管于栓子近端,外端与皮肤固定,给尿激酶以800u~1000u/min的速度微量泵入,最大剂量不超过200~300万u。连续运用72h(行闭塞血管造影检测ACT<200s,4h后拔除动脉导管和鞘管)。同时静滴丹参酮、血塞通,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等,连用7-10天,停用肝素后改服华法林,维持3~6个月。定期检测凝血功能防出血。

1.3结果36例患者有29例完全溶解,开通率81%,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生理功能恢复。其中2例溶栓前已有足部坏死,15d后行大腿下段截肢;3例足部斑片状坏死,1月后结痂愈合。2例合并动脉硬化狭窄溶栓后部分开通,股深动脉分支动脉吻合,患肢疼痛不明显,但仍有间歇性跛行。本组微量泵溶栓治疗时间2~7d,平均3.5d。3例出现穿刺点出血,2例鼻出血,余无其他并发症。随访2~6个月,完全开通者均未复发。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环境,消除环境陌生造成的孤独、恐惧感;告知患者麻醉方法,消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介绍手术原理、方法、各种安全措施;介绍术者精湛技术和成功病例,消除患者不必要的担心。

2.1.2常规护理细心、迅速完成介入手术前准备工作。腹股沟及会阴部皮肤常规备皮,做碘过敏试验,留置尿管,禁饮食。

2.2术后护理

2.2.1保持导管通畅留置导管是否通畅是溶栓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防止导管移位、折叠、堵塞。患者取平卧位,穿刺测肢体伸直,穿刺点严格消毒,避免穿刺伤口感染;折叠式固定好导管,并记录标志,保证导管通畅;另外由于动脉压力大,应注意微量泵和液体的速度,避免血液凝固,使管腔堵塞。

2.2.2观察穿刺局部情况术后嘱患者保持术侧肢体伸直、制动24h,并在穿刺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注意观察穿刺局部有无敷料渗血及皮下淤血。观察有无因术中损伤血管致术肢血肿,若有血肿,及时通知医生,可用弹力绷带包扎止血。保持穿刺部位干燥。对女性及老年患者排尿困难时给予导尿,留置尿管24h,并做好尿管护理,防止尿路感染。

2.2.3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绝对卧床24h,遵医嘱测血压、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及颜色。如果血压<90/60mmHg,应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2.2.4观察有无血栓形成注意插管肢体皮肤颜色、温度变化,以了解其供血情况,可与健侧肢体比较观察。术后注意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搏动。特别是动脉硬化者,发现肢体变冷、苍白、疼痛、无脉或脉弱,表示可能为血栓形成,应及时溶栓。

2.2.5禁冷热敷动脉闭塞后可使患侧肢体温度降低,这时要告诉病人禁冷热敷,因为热敷会促进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对严重缺血的患肢不利,且栓塞后患肢感觉障碍易造成皮肤烫伤[1]。尽管冷敷可降低组织代谢,但同时也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解除痉挛和建立侧支循环。

2.2.6应用抗凝药物的护理术后给予尿激酶持续微量泵入72h,应正确和熟练掌握微量泵的使用。注意分清溶栓导管和鞘管,以防接错而影响溶栓效果。密切观察皮肤粘膜、牙龈、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有无出血征象。有支架置入时,口服抗凝药物3~6个月,并定期复查凝血四项[2]。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停药或减量。

2.2.7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合理饮食,按时服用抗凝药物,以降低再栓塞的可能性。(1)合理饮食:饮食宜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保持大便通畅。(2)按时服药,给药时间要顺应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同时按要求服药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从而获得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陈丽萍.急性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3,28(7):396.

[2]郭新英,张一平,孔芙蓉,等.介入治疗及护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科技出版社,2000: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