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湿化瓶的消毒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全院回收的60个湿化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干燥柜65℃干燥湿化瓶,对照组采用84消毒液消毒后的干燥湿化瓶,比较两者的消毒效果。结果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和干燥柜干燥45分钟均无细菌生长,效果相同。结论用干燥柜进行干燥的同时也可达到消毒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氧气湿化瓶 84消毒液 干燥柜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氧气治疗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常规换药前给予中流量氧气吹20分钟,对照组按照常规换药。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辅助治疗压疮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压疮 氧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中重度急性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急性喉炎患儿7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候的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候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较好,数据间存在明显差距(P<0.05)。结论将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用于治疗小儿中重度急性喉炎,能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候消失时间,提升患儿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中重度 急性喉炎 临床症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气治疗前对供氧装置氧气插孔消毒的必要性。方法分别对急诊科抢救室、观察室、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外科供氧装置氧气插孔随机采集样本50份,分为消毒前、消毒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消毒前被采样的25份氧气插孔的阳性率为88%,消毒后阳性率为4%。结论每次安装氧气流量表前,先用0.5%碘伏消毒氧气插孔,再为患者吸氧,可降低因污染所导致的安全隐患,对减少患者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供氧装置 氧气插孔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16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0例,给予退热、吸氧及扩张血管等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80例,加用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加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后,显效67例、有效1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0例、17例及8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发生2例连续呕吐、1例腹痛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对照组发生5例连续呕吐、3例腹痛腹泻、3例肝功能异常及1例静脉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组间比较,(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应用于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可有效减少抗生素等药物使用剂量,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更少,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氧气雾化吸入 小儿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康复新液和氧气吹拂来治疗脑卒中病员失禁性皮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患有脑卒中并伴有失禁性皮炎患者,对其予以康复新液和氧气吹拂的方法对皮炎进行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该种方法的护理后,患者的皮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结论采用康复新液和氧气吹拂的方法可有效的治疗失禁性皮炎,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康复新液 氧气吹拂 脑卒中 失禁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实施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2例小儿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实施常规疗法和常规料疗法+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咳嗽、肺部湿罗音、体温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咳嗽、肺部湿罗音、体温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前者疗效分布情况与总有效率数据与后者比较差异也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盐酸氨溴索 小儿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呼吸科被诊断为肺炎的患儿188例,利用就诊顺序的差异,将188例患者分为两个组别,治疗组为94例,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照组为94例,采取常规性的对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为92.55%(87/94),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为82.98%(78/94),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氧气驱动 雾化吸入 盐酸氨溴索 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市各大药店来源中药方剂服用并出现不良反应病例50例,对此50例临床不良反应事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研究的50例不良反应事件中,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为药物的配伍影响、用药时间过长、检测方法错误、用药剂量不恰当,加上患者的体质差异,在药物进行煎煮过程中采用的金属器皿不同也会产生不良反应。结论服用中药发生的不良反应危害性较大,需要提前采取措施进行相应的预防。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现代西药药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提高临床西药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间93例应用西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类型,症状表现、原因及归转情况。结果93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主要包括皮肤性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与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等;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为抗生素、消化系统治疗药物与神经系统治疗药物;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给予相应处理均明显缓解或者痊愈。结论在临床上应加强西药的合理应用,在应用药物治疗时需依据患者情况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同时需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现代西药 药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分析子宫肌瘤手术病患通过实施术中保温护理术后低温体温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取的80例子宫肌瘤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病患,常规组在术中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术中给予保温护理,对两组病患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的低体温情况、术中出血情况、应激反应等进行对比阐述。结果观察组低温、寒战情况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用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BP、DBP、HR及血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对子宫肌瘤病患实施保温护理不仅能降低术中发生低温反应,亦减轻病患术中应激反应,对保障术中病患的生命体征的稳定性,提升治疗的意义重大。

  • 标签: 术中保温 子宫肌瘤 术后 低体温反应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分析其产生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国内外资料为基础,随机筛选收集60例发生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非甾体抗炎药存在胃肠道、肝脏、肾脏、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损害等多种不良反应,并存在过敏反应。结论由于非甾体抗炎药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存在着较明显的不良反应,为减少不良反应对人体的损害,应严格把握药物使用的适应证,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硫仑样反应的病因、治疗、转归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急诊科救治的62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所有62例双硫仑样反应明确诊断后以对症治疗,好转离院。结论双硫仑样反应以预防为主,尽早诊断是关键,对症治疗为主,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双硫仑样反应 急救 头孢菌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硫仑反应的临床特点,总结双硫仑反应的有效临床处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12月-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双硫仑反应患者,共3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18~40岁之间所占的比例最多,为58.3%,其次为41~60岁之间,为25.0%;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抗生素所占的比例最多,为33.3%,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2.2%,此外,使用的抗生素种类还包括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和替硝唑;所有的患者发病时均伴随着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烦热、气促和胸痛,其中有23例患者发病时全面皮肤潮红、面色潮红,有11例患者发病时面色苍白;患者给予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维生素B6治疗,均痊愈。结论双硫仑反应一般是由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生素期间饮酒引起,在青中年中发病率最高,通过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维生素B6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双硫仑反应 临床特点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50例因联合用药所致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不良反应类型及具体药物搭配使用情况。结果联合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包括腹痛/恶心/呕吐48%、洋地黄中毒30%、血压降低16%、肾脏毒性6%。结论联合用药虽会增强药效但亦会产生不良反应,严格遵循药学理论合理搭配西药合用将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西药 合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接种水痘疫苗儿童不良反应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8月间于流亭街道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水痘疫苗的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种水痘疫苗的儿童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接种水痘疫苗 不良反应 综合护理 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供帮助。方法收集近两年来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单,统计输血人次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例数,比较不同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红细胞及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591例接受输血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84人次,发生率为0.23%,其中女性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多于男性受血者,有多次输血史/妊娠史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多于首次输血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以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红细胞主要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浆主要引起过敏反应。结论临床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合理用血和减少血浆应用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收集到308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为主;ADR的临床表现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结论加强ADR监测与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对ADR的认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xcel软件对我院168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果168例ADR报告中<18的年龄段占13.09%,18~59年龄段占49.40%,≥60年龄段占37.50%;静脉给药途径不良反应最多;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位居首位,中药制剂其次;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最多是皮肤及附件,其次是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具有普遍性,并且症状明显,较以前相对严重,抗菌药物和静脉给药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临床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强化ADR的监测报告,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水平与骨折手术术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02例骨折手术患者当成研究主体,依据术中输血方式的不同分成甲组(自体输血)和乙组(异体输血),每组151例患者,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8.53±3.07)mg/L少于乙组患者(17.86±6.54)mg/L,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t=15.869,P=0.000)。乙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23%)高于甲组患者(5.96%),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851,P=0.009)。结论在骨折手术输血患者中,其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阶越高,所以,C反应蛋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以及发展。

  • 标签: C反应蛋白 骨折手术 输血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