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患者行X线引导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疗效。方法从我院病案管理系统中抽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主观选择的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29例行鼻胃管治疗,实验组29例行X线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恢复时间。结果①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症状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X线引导下对肠梗阻患者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可有效解除临床症状,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借鉴。

  • 标签: 肠梗阻 X线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6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肠梗阻导管辅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肠梗阻缓解率与Ⅰ期手术率分别为18/78.3%、19/82.6%,对照组分别为7/30.4%、6/26.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χ2=7.142、8.096,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腹部胀痛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进行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治疗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梗阻导管 结直肠癌性肠梗阻 治疗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效果。方法择选2010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8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行传统肠梗阻手术者作为对照组(52例),将行小肠内排列术者作为研究组(56例),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2.35±0.51)d,腹胀消失(4.03±0.75)d,住院时间(6.13±1.02)d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可推广。

  • 标签: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探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方面的进展。肠梗阻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多学科合作及介入技术的应用,肠梗阻的治疗不断改进,疗效肯定,改善了患者预后,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及减轻了心理及机体的痛苦。

  • 标签: 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对其胃肠减压的产生的作用。方法在来我院就诊的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选取42例,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为选取时间,使用随机数字表将42例患者均分两组,各组21例,将采取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胃肠减压量、腹围减少量等。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量、腹围减少量、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组间对比差异证实为P<0.05。结论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胃肠减压效果明显。

  • 标签: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 腹部 早期粘连性肠梗阻 胃肠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2例。结果1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过西医方法和中医电针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2例病例全部治愈,住院天数6~12天,平均治愈天数9天,其中有8例病例在使用电针后24小时内开始排气排便。结论电针干预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电针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实施在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胃肠减压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的患者150例,随机分研究组和参照组,各75例。参照组患者施予传统的鼻胃管置入肠胃的减压治疗,研究组患者施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胃肠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的治疗成功率、腹围减少量、胃肠减压量等。结果研究组成功率为92.00%较参照组的40.00%高(P<0.05);研究组的胃肠减压量、腹围、气液平面的消失时间较参照组患者的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52d较参照组患者10.51d长(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实施在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胃肠减压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 腹部术后 早期粘连性肠梗阻 胃肠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选择及效果观察。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4年6月—2018年9月的5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55例患者经过1周保守治疗后,肠梗阻症状全部消失,均治愈出院,治愈率94.83%。仅有3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采用腹部探查术治疗,治愈后出院。结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簧气管导管在肠梗阻手术肠管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弹簧气管导管应用于我院2016年的10月-12月中16例肠梗阻患者(即将弹簧气管导管与负压吸引器连接,形成封闭的负压环境,必要时使用输血器做肠道灌洗)作为实验组,按照11的比例选择同期手术的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肠管减压按常规方法减压(即在需减压的肠管处用11号刀片打开肠管,周围用湿纱布垫包裹,保护周围脏器组织及皮肤。将传统的吸引器直接从打开的肠管处,吸出肠道内容物。如肠道内容物为团块状,用普通长镊将团块取出,置于弯盘内)。结果实验组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簧气管导管在肠梗阻手术肠腔减压中的应用能避免腹腔污染和肠粘膜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预防切口感染。

  • 标签: 肠梗阻 肠腔减压 弹簧气管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和(或)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PTBS)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和(或)PTBS,给予术前、中、后相应的护理。结果25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PTCD和(或)PTBS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同时配合高质量的整体临床护理,能使恶性梗阻性黄疸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 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肝功能检测在胆道梗阻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期间所收治的共计100名胆道结石患者作为临床的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为单纯胆囊结石;观察组患者额为胆总管结石。结果观察组50名患者当中所选择的数据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敏感度最高的为丙氨酸转氨酶。结论综合上文所述,肝功能检查过程中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以及直接胆红素三项指标对于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较高,具有临床诊断意义。1

  • 标签: 肝功能 胆道梗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肾上腺素的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和盐酸布地奈德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治疗的效果对比。方法于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20例医患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应用软件SPSS18.0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医患的1小时、6小时、12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医患的治愈率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具有良好的雾化耐受。结论肾上腺素的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肾上腺素的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喉梗阻
  • 简介:摘要大柴胡汤是张仲景治少阳阳明合病证方,此为少阳兼阳明里实证,邪在少阳法当和解,阳明腑实,应当攻下。少阳阳明合病,立大柴胡汤方以解两经之邪。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辩证要点。今用于治疗肝胆消化系统疾病多有疗效。

  • 标签: 大柴胡汤 梗阻性黄疸 胆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肠梗阻患者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老年人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科学和合理的治疗,全部56例患者中,55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患者因为术后并发症做脏器功能衰竭和严重水电解质失衡而死亡。术后13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3例患者并发切口感染,5例患者并发腹壁切口开裂,4例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7例患者并发泌尿系感染。结论在临床诊断老年人肠梗阻时,应对肠缺血进行及时分辨检出,进而让危险因素得以及时解除,为手术治疗打下良好基础。术前应对患者耐受程度进行详细评估,对患者营养状态和水电解质紊乱进行及时纠正。

  • 标签: 老年人 肠梗阻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中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患者,依据患者情况不同选择不同手术措施,对比不同手术治疗后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的36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患者,28例患者行Ⅰ期切除结肠吻合术,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21.4%;8例患者采取姑息性造口术或者Ⅱ期手术,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经检验P<0.05,差异形成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手术治疗中需要选择适合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以个性化原则来进行围术期处理,尽可能降低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结直肠癌 肠梗阻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腹部手术后出现肠梗阻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开腹及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的时间、排气的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能有效促进小儿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治疗。

  • 标签: 肠梗阻 腹腔镜 肠粘连松解术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病情复杂。近年来,凭借临床经验的逐渐丰富,辅助检查的完善,其诊断的准确率已经较前有突破性进展。然而,在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外科治疗最佳方案上争议较大。本文就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的国内外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提供参考。

  • 标签: 结直肠癌 急性肠梗阻 外科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30例,将48小时之内进行急诊手术43例患者纳为研究组,将在48小时之后进行手术的82例患者纳为对照组,按照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以上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之间差异不显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9%,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8%,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患者时,医生可以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对其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时机。

  • 标签: 不同手术时机 急性肠梗阻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在肠梗阻放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有完整资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接受腹部X线与多层螺旋CT放射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下符合率及其病因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95.00%,明显高于腹部X线的75.00%(P<0.05);在病因诊断方面,多层螺旋CT明确肠粘连、腹腔感染、肠道肿瘤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P<0.05)。结论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而且可更好地明确病因,值得借鉴。

  • 标签: 肠梗阻 放射诊断 多层螺旋CT 腹部X线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睾丸内梗阻性无精子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睾丸内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和正常对照比较。结果10例睾丸内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双侧睾丸网整个均不同程度扩张,其中8例为双侧睾丸网整个呈网格状扩张,2例为双侧睾丸网整个呈囊状扩张。结论睾丸内梗阻性无精子症声像图特征为整个睾丸网呈网格状或囊肿样无回声区,特征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阴囊超声 睾丸网 梗阻性无精症